本报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蒋肖斌)“礼出东方——山东焦家遗址考古发现展”7月10日下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一个5000年前、身高足有两米的“山东大汉”也出现在展厅内,和其他230余件文物展品一起,揭开了山东济南章丘焦家新石器时代遗址的面纱。
本次展览是国博全国考古发现成果系列展之一,展品绝大部分来自获得“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殊荣的山东焦家遗址,分为横空出世、王者之城、礼制先河、工艺流变4个部分。
其中,被誉为5000年前“山东大汉”的部族首领大墓M184,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大墓。墓主人身躯和随葬的礼器全部经过复原,采用等比例原状陈列的方式,展示当时的礼仪形式。男性墓主身高经实测近2米,墓口长近4米,宽2.1米。一棺一椁,内外相套,棺椁之间和人身上放置近20件陶器、玉器随葬品。其中1件玉钺长达18厘米,表面有大片的朱砂痕迹,是焦家遗址目前所见最大的玉钺,成为当之无愧的“玉钺之王”。
高个子在焦家遗址大墓中尤其多,类似“山东大汉”M184的大墓还有几处。长期以来,每当提起山东人,很多人会联想到“人高马大”“山东大汉”这样的字眼儿,但是很难想到,早在距今5000多年前,山东人身高就已如此“伟岸”。
专家推断,可能因为这时期农耕时代,广泛种植谷物和饲养家畜,食物来源更加丰富和稳定,营养充足导致身体素质也有所提高。而且这些墓主人生前在部落中等级均比较高,占有的物质资源就更丰富,吃的食物又多又好,有这样的营养供应,难怪身高会如此出众。当然,也有专家认为可能与地域分布有密切的关系。
提起远古时期人类,以往大多认为当时人们因生活艰辛和环境恶劣,所以身躯矮,体质弱。焦家遗址的发现颠覆了这种惯识,让大众从全新视角重新认识古代人类体质发展状态,究竟是什么原因促成这样的身材,引发了人们诸多想象,也成为耐人寻味的历史之谜。
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焦家遗址地处黄河下游,居于文明起源核心地域之中,对它的深入发掘和研究必将有助于揭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形成与发展特征。
山东焦家遗址以丰富的大汶口文化遗存而著称,不但有夯土城墙、护城壕沟、大型聚落居址等设施,更有大批高等级墓葬和大量的玉器、白陶和彩陶高端产品,在埋葬制度上形成了十分稳定的礼仪制度和文明化标志。
这些与早期礼仪制度相关的遗存证据不但在山东地区,而且在全国范围内也是最丰富的,为深入研究中国早期社会的礼仪、宗教、思想和艺术等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因此引起了学术界和公众社会的广泛关注。山东传统上被中原地区称为东方,“礼出东方”的展览名称即来源于此。
本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山东大学、山东省文物局、济南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计划开放至2018年9月9日,展期两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