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吉,黄杜村一直很有名,以前是因为穷——这里曾是全县最贫困的村之一;现在则是因为富——我们是安吉白茶第一村。”站在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的万亩茶园前,村委会主任钟玉英感慨颇深。
今年4月9日,黄杜村党总支书记盛阿伟和20名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信中汇报了种植白茶致富的情况,说“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并提出愿意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脱贫。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来信提出向贫困地区捐赠白茶苗一事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意识,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很有意义。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回忆起30多年前,盛阿伟最大的感受便是:贫穷。面对贫困,黄杜村的党员干部带头行动。
1987年,黄杜村党员盛振乾种了0.1亩白茶,开始了溪龙乡种植安吉白茶的历史。但那个时候,村里种植白茶的人寥寥无几。
为了调动村民积极性,党员干部带头种植白茶,政府还给予每亩茶园300元的补贴。这个补贴标准在当年相当于每亩茶苗都是免费发放。
木林茶厂负责人阮波的父母是黄杜村第一批参与种茶的村民。几年前,他从父母手中接下茶园。
“刚开始的时候困难真的很多。”阮波深有感触。面对技术难题,林科所为村民安排技术辅导员,亲自下茶园,为村民手把手讲解种植技术。面对销售、宣传困境,当地政府出马帮忙。阮波说,“我们安吉白茶能够宣传出去很大一部分要感谢政府。”
在政策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种茶,黄杜村也在越变越好。人均年收入从1997年只有1000元左右,到2003年首次超万元,茶农们的信心也越来越足。
2003年4月9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黄杜村调研白茶基地,充分肯定“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绿色发展路径。
如今,“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被刻在白茶基地的大石上,成为黄杜村坚持绿色发展的深刻印记。
2017年,安吉县白茶种植面积达到17万亩,总产值24.74亿元,带动种植户1.58万户,产业链从业人员19.8万人,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1500万株茶苗报答党恩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黄杜村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话。
在一次党组织生活会上,20名与会党员一拍即合,决定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脱贫。“我们村虽然人少,但是我们在党恩下致富,我们有大爱。”盛阿伟说。阮波也表示,给贫困地区捐赠白茶苗,是力所能及的事情。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贫困百姓记在心中。经常能够在新闻中看到总书记深入贫困一线,亲自指导脱贫攻坚。”盛阿伟说,“作为基层共产党员,尽自己的力量回馈党恩,为党分忧,为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贡献自己的力量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不只是党员,还有每一个村民。”阮波说,这已经成为黄杜村的一件大事,家家户户都愿意也都有能力拿出一部分白茶苗捐赠给贫困地区。“尤其是年岁比较大的茶人,他们从一开始种茶就感受着党的好政策。”
截至目前,黄杜村还没有确定下来具体的捐赠数额。盛阿伟说,“1500万株只是底线。”
将对受捐地区进行长期跟踪交流
受捐地区有多贫困?“那里差不多是30年前的黄杜村。”曾经到四川省青川县和贵州省普安县与当地茶农交流过的阮波说。
“白叶一号”不是普通的白茶苗。作为珍稀的茶树品种,这批“致富苗”对于生长环境、运输条件、栽培方法都有着特定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培育白茶苗,5月下旬,黄杜村的相关负责人就跟随扶贫办开始了实地考察。为了保质保量实现扶贫,选择最适合种植“白叶一号”的地区,总共进行了3次实地考察。
“我们从老茶树上选取最优质的茶苗,都是最正统的‘白叶一号’。”盛阿伟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大量的考察工作和前期准备结束后,所捐赠的“白叶一号”已经基本完成扦插,现在正处于培育管理阶段。
未来,黄杜村村民将会对受捐地区进行长期的跟踪交流。每亩地应该种多少棵茶苗,每棵茶苗之间的间距和行距应该有多少,如何将种好的茶叶做得好看、好喝,这些都需要黄杜村进行技术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黄杜村村民将“白叶一号”白茶苗,捐赠给34个贫困村栽种,实施种植指导和茶叶包销,通过土地流转、茶苗折股、生产务工等方式,预计将带动1862户583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这是‘致富苗’,更是‘友谊苗’。我们不仅要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更要建立深厚的友谊。”盛阿伟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吴蕴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