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07月19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感人的“越洋寻亲”里被忽视的另一面

杨鑫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7月19日   02 版)

    与其渲染感动,不如去发掘事件的根源,那些涉嫌遗弃子女的父母不能只享受“美好团圆”,也要对自己当年的行为负责任。

-----------------------------------

    最近,又一个“越洋寻亲”的故事,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今年2月,已在美国生活了20年的被领养女孩兰兰,在因缘际会之下,竟然在一次基因检测中发现自己和一位中国留学生小郑是“三代以上远亲”。发现这件事后,兰兰立即踏上了回国寻找亲生父母的旅程。在小郑及其母亲的帮助下,兰兰在近日顺利和亲生父母团聚相认。

    由于这起事件充满了引人入胜的戏剧性要素,多家媒体都对兰兰的“寻亲记”进行了报道。就像以往每一起类似的新闻事件一样,“亲情”“感动”等关键词,毫不令人意外地主导了整个故事的报道框架。

    对于多年以来一直对自己的身世耿耿于怀,希望找到亲生父母的兰兰本人,以及她的养父母、生父母两个家庭而言,这件事无疑值得感动。然而,细读这样的“越洋寻亲”故事,感动之外,还要看到“骨肉分离今团聚”背后,需要关注的问题。

    这起事件中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今天,而在遥远的23年之前,幼小的兰兰和亲生父母骨肉相离的那个瞬间。

    在报道之中,我们看到了当年收养兰兰的兰溪市社会福利院出具的证明文件。证明显示:兰兰大约是在1995年12月初出生的,此后不久,她就在1995年12月10日被人捡到,送进了福利院。这意味着兰兰在不足满月时就失去了和亲生父母的联系,而福利院在之后的一年里都没能找到她的亲生父母。不满月的孩子显然不可能自己走失,而之后也并没有遗失婴儿的父母来寻找兰兰,这说明兰兰极有可能是被自己的亲生父母遗弃的。

    从出生起,兰兰的听力就存在问题,4岁时,她被诊断患有双侧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这样的孩子确实更容易遭到抛弃。其实,因为父母遗弃而被送进福利院,后来被人收养的,又何止一人呢?

    对于这些从小离开父母的孩子而言,他们或许并不缺少来自养父母的关怀,却从没拥有过完整的家庭与童年。在他们心中,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其情感意义远大于现实意义。可能就像2016年回国“寻亲”的女孩菲菲说的那样:她们“不生父母的气”。但是,这些孩子自己可以选择原谅,不代表社会可以包容遗弃。

    纵观几家媒体对这起事件的报道,不难发现,不论是在视频报道还是文字报道中,报道者往往将精力集中在渲染事件的感人一面上,而对酿成兰兰人生遗憾的根源,则说得十分简略。

    而公众对此也有质疑。微博上,相关报道的评论区几乎呈现“一边倒”的否定意见。微博网友表示,与其渲染感动,不如去发掘事件的根源,那些涉嫌遗弃子女的父母不能只享受“美好团圆”,也要对自己当年的行为负责任。

    那些遗弃子女的父母,或许都有难以言说的苦衷,被遗弃的子女也确实可能因为领养家庭而度过更富足的童年生活,但这一切都不能成为替遗弃行为辩护的理由。遗弃子女,意味着为人父母者背弃了最基本的亲子人伦,抛下自己天经地义的社会责任。他们应该对遗弃行为承担责任,而不是在寻亲的“感动”之下,被包容和宽宥。

杨鑫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7月19日 02 版

政府当老赖 是“执行不能”还是“不能执行”
恶心人的不仅有吓尿体 还有捧尿的文化怪胎
众筹不能成为“非正义”的护身符
“付费内推实习”的潜规则不该成为常态
感人的“越洋寻亲”里被忽视的另一面
游戏推广员自曝像演员 这剧情真熟悉
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