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07月23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强国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系列谈

强国时代青年的志向、品德与奋斗

陈一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 张东润(苏州大学传媒学院研究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7月23日   02 版)

    ■习近平总书记说,“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 “牢牢锁定”个人志向与国家航向、“同步匹配”自身修养与新时代要求、用不懈奋斗刷出“青春的存在感”,应该成为“强国时代”青年的内涵与要求。

-------------------------------------------------

    刚刚结束的共青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代青年生逢强国时代,肩负强国使命,要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传承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奋勇投身党的十九大绘就的宏伟蓝图,奋力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在自己手中变成现实。这是当代青年千载难逢的历史荣光,更是当代青年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牢牢锁定”个人志向与国家航向

    回望1949年以来的新中国国史,中华民族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广大青年要牢记强国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勇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人们各种具体志向的底盘,也是人生的脊梁。当代青年身处一个“人人可以选择自己发展方向”的时代,我们在基础教育时长、兴趣特长种类、大学录取率、就业选择面等指标上,全面超越了父辈,然而有一点没有变——那就是只要国家需要、一旦国家号召,就会有大批的青年与国家“同频共振”。

    这是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北斗导航系统的核心技术攻关团队,平均年龄33岁;首艘国产航母的研发设计建造团队,平均年龄36岁;今年年底即将再次出征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其总装团队近七成是90后,平均年龄还不到28岁。用青春托举大国重器,用知识书写时代华章,把自己的志向与民族国家的发展方向牢牢锁定在一起,是“强国时代”青年的人生底色。

    曾几何时,“80后”“90后”也被有些人称作“垮掉的一代”“迷茫的一代”,然而历经汶川地震救灾、北京奥运火炬传递、亚丁湾护航、“一带一路”沿线建设等重大考验,强国时代的青年群体,已经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信仰体系和行动体系。这正如2017年1月1日共青团中央在“B站”上发布的视频《我们这一代》中说的,我们敢上九天揽月,有人敢想不敢上,我们却疾行千里一夜……

    “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对于当代青年来说,既是机遇,也是责任,我们既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827122亿元,位居世界第二,人均62506元——我们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然而,通往高质量发展的路上不会一帆风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三大攻坚战,需要我们勇敢面对,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啃下硬骨头。

    “强国时代”青年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理想实现的前景空前光明,个人价值因国家利益和荣誉而愈加丰满。我们要继承前辈的优良传统,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为民族复兴披荆斩棘,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追逐,实现自己的青春梦想。

    “同步匹配”自身修养与新时代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要做一个好人,就要有品德、有知识、有责任,要坚持品德为先。”2014年5月4日,他对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四点希望: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

    个人修养的提升,并不单靠“冥想”“禅修”等“心术”,而是与学习、实践、明辨是非、踏实做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强国时代的青年不能只“强”在专业技能上,不能只会“秀肌肉”,更要“强”在道德修养等精神层面上,对自己有“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对国家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当代中国人的道德基础和修养要求既承接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传统,又源于近代百年的革命洗礼和新中国近七十载、改革开放40年的社会主义实践,它是历史的,也是现代、具体的。它不仅是口中诵念的段落,更是一个社会顺畅运行的润滑剂,是保持共同体成员和谐相处的共同约定。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时代造就的“时代新人”,要用与之匹配的德行修养来夯实人生之基。

    全球化加速了东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新媒体助推了各种思潮的传播与扩散。一方面,我们要拥抱全球化、积极利用新媒体,但同时,我们也应有足够清醒的头脑,抵御各种歪风邪气、歪路邪路。近年来,从“哈韩”到“精日”,再到“美分党”“脑残粉”等种种现象表明,“强国时代”青年面临的思想文化环境似乎比父辈们复杂,我们需要克服的精神阻力,也可能超过以往的预期。这就要求大家不断增强判别好坏的能力和拒绝诱惑的定力,也要求国家与社会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为青年输送源源不断的精神给养。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强国时代的青年总体非常自信,但还有些许“自大、自满”的习气要革除,同时“自律、自省”的态度须牢记心间。以德为镜,处处将有益的启发融入日常言行;日积月累,时时在反思中“再次出发”。

    用不懈奋斗刷出“青春存在感”

    习近平总书记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

    在革命战争年代,那一代青年满怀革命理想,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冲锋陷阵、抛洒热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那一代青年响应党的号召,为锻造崭新的人民共和国忘我劳动、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那一代青年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强音,为祖国繁荣富强开拓奋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召唤着“强国时代”青年不懈奋斗,不断将理想和蓝图变为现实。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正值最富有朝气与梦想的年纪,强国时代的青年唯有在奋斗中前行,才能不负青春,奏响属于新时代的主旋律,刷出属于青春的“存在感”。有网友说,“存在感”是一种比美貌和财富更强大的力量,每个人在刷存在感的过程中,都希望得到周围人群和社会的重视,受到广泛的关注。在网络空间里,“签到”“刷脸”“拔草”甚至“怒怼”皆是刷存在感的方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唯一能让我们产生恒久而幸福的存在感的,只有奋斗。

    用奋斗刷出“青春存在感”,不分成长阶段,也不分工作岗位。今年的全国高考录取工作正在进行,大批00后即将跨入大学校园。进入大学,意味着他们要学习更细分、更专业、更前沿的知识,意味着他们要适应更加快节奏、高强度、自主化的大学生活。同样,眼下大批95后也快要离开大学校园,毕业标志着学以致用,标志着终身学习的开始。

    用奋斗刷出“青春存在感”,需要苦干加“巧干”。强国时代的青年要接过父辈们苦干的“标签”,那是在困难的年代、艰苦的环境里,起早贪黑、肩扛手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疆拓土。现在方方面面的条件都改善了,我们要把苦干的精神与“巧干”的方法结合起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精密制造、量子通信,等等,这些本领都要植入到我们的“技术基因”里。

    用奋斗刷出“青春存在感”,还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强国时代的青年要明白奋斗为了谁、奋斗依靠谁。“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要弄清任务与道路的关系,以人民为师,加强调查研究,以群众需求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奋斗的最终成果有些必然是“高大上”的,但更多的应是“接地气”的。

    (本文为“2017~2018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项目成果)

陈一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 张东润(苏州大学传媒学院研究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7月23日 02 版

强国时代青年的志向、品德与奋斗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引导青年
中国该如何发声
知识的环流与第一代留日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