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赵承东在北京见到了半年没见面的妈妈。面对妈妈张开的双臂,这个大男孩一下扎进了妈妈的怀里。
7月17日,“感恩祖国·拥抱北京”——2018年阳光少年成长营开营仪式上,来自全国7省区的1000余名农民工子女欢聚一堂。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超等蒙古族乡学校读书的赵承东不仅来到北京,还见到了妈妈。
看到赵承东和妈妈相聚,来自新疆的伊利努尔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想到父母辛苦赚钱供自己读书,一个月自己才能见他们一次,伊利努尔说,自己回去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在北京的见闻分享给他们。
对于有的孩子来说,一个月能见一次父母的伊利努尔已经足够幸运。来自黑龙江的金一诺每年过年时才能与父母相见,平常只能与奶奶相依为命。而来自贵州的田茂娇的父亲在她6岁时便已去世,母亲三四年未见,不知去了哪里。
全国妇联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我国有6000多万名留守儿童,父母迫于家庭生计外出务工,双亲的关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位。
“阳光少年成长营”活动正是试图为这些孩子“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由各级工会共同帮助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和解决农民工后顾之忧。
今年的活动将分为两期举办,从7月16日持续至7月27日。每期6天的活动中,这些来自各地的孩子分别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励志教育、科技知识教育和心理辅导,并参加好莱坞汽车特技体验、未来工匠体验新能源车组装等科普活动。活动中,首都儿科研究所和北京急救中心为小营员提供全程医疗保障。
在7月17日举行的“关爱农民工子女成长”工作座谈会上,安徽省总工会女工部部长张丽萍和大家分享交流。来北京之前,工会专门给每个孩子发了笔记本,就是为了鼓励孩子们把每天的参观感受记录下来。
“活动很不错,给全总点个赞。开展‘阳光少年成长营活动,给这些孩子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张丽萍感到欣慰的是,以往参观中孩子们都很认真地倾听老师的讲解,还能借此机会与外省同龄小伙伴一起联欢、交流。“不仅增长了见识,也收获了友谊,去年我们带了20名孩子过来,今年大家积极性都很高,我们最终选了40名”。
“一共15名来参加‘阳光少年成长营’的学生,11个考上了我们县的重点高中,还有4个明年参加中考。”和成长营里来自各地的工会工作人员、带队老师一起探讨关爱农民工子女成长,说到学生们取得的成绩,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超等蒙古族乡学校教师高大义满脸自豪。
在他看来,这些孩子学习中取得的进步,“‘阳光少年成长营’起了很大的激励作用”。
他的学生刘兵,曾经学习成绩并不是特别理想。在第一届“阳光少年成长营”中,刘兵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小伙伴一起登长城、逛故宫、到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参观人民大会堂、感受北京高校的学习氛围……
“回去以后,刘兵发愤图强,每天早晨4点就起床开始学习,最终超出分数线15分,被录取到重点高中。”高大义说,“阳光少年成长营”不仅让参加活动的孩子受到鼓舞,这些孩子回去后的分享,也激励了更多学生努力学习。
高大义的学生常怡阳,去年因未考入前三名而与“阳光少年成长营”失之交臂,后来她发愤读书,今年的考试中,4门课都是满分。她说,“终于亲眼见到我朝思暮想的北京了。这次旅途解答了我许多疑惑——北京的景色,北京的人,北京的文化……”
由中国职工国际旅行社总社承办的“感恩祖国·拥抱北京”——阳光少年成长营自2016年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三届,参加活动的农民工子女达2000人。
褚惠娟是这次负责贵州团的带队导游,一开始,她就注意到,孩子们普遍都比较内向,不敢回答问题。
“每次我问大家听清楚没有?他们会点头,但不说话。”褚惠娟便鼓励他们,“老师问的时候一定要回答,听懂了,听明白了,回答是或者不是。”她发现,孩子们都很听话,只是回答的声音很小。
来自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的周燕云刚小学毕业,与同一团队的小伙伴不同,在成长营,她算少有的比较活泼的,看到有人拍照,还会主动摆个pose。她期待着每一项行程安排,笑着说:“等回到家,我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照片给爸爸妈妈看,然后,很努力很努力地学习。”
而对于有这样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平台,河南省濮阳县渠村乡第一中学校长郑结明感到特别高兴。去年,他带了150名学生来参加“阳光少年成长营”,今年有200名学生到北京参加活动。“这群农村的孩子看到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和强大,给他们种下了理想的种子。”郑结明说,“孩子改变非常明显。”
如今,“感恩祖国·拥抱北京”——阳光少年成长营已成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关爱农民工及其子女的一项品牌性活动。活动不仅为众多孩子提供到北京参观交流的平台,还吸引到一些爱心企业,为孩子们送来服装、学习用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杜沂蒙 实习生 张清霞 熊隽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