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07月3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大批老人异地帮子女带孩子做家务

我的父母是“老漂”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孙山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7月31日   07 版)

    漫画:杨靖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教授文军认为,近些年异地就业人数的增加和流动人口的增多,导致随迁老人数量增多。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年轻人养育孩子、照顾孩子的时间周期被拉长,“老漂族”群体会扩大。

------------------------------------

    如今,不少老人为了帮助子女照顾下一代、分担家务而漂泊异乡,他们被称为“老漂族”。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中国现有随迁老人近1800万,占全国2.47亿流动人口的7.2%。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3名18~35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中,52.2%的受访青年坦言自己的父母是“老漂族”,帮晚辈带孩子、分担家务被认为是“老漂族”出现的最主要原因。64.8%的受访青年担心“老漂族”没有了原来的熟人环境,人际交往存在困难。改善“老漂族”生活,61.6%受访青年希望社区多组织老年活动,帮助“老漂族”融入新环境。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青年中,来自一线城市的占30.0%,二线城市的占47.3%,三四线城市的占18.1%,城镇、县城的占3.3%,农村的占1.2%。

    52.2%受访青年坦言自己的父母是“老漂族”

    金晴(化名)是北京某高校的一名辅导员,老家在湖南。2013年她和丈夫有了孩子以后,两边的父母就轮流过来帮忙带孩子。“我公公和婆婆岁数比较大,去年开始就在老家了,我爸妈一直跟我们住在一起”。今年一放暑假,金晴就赶紧给父母“放假”,让他们回老家休息。

    金晴说,在她所住小区的花园中,总能看到上了岁数的老人推着婴儿车,或者带着小孩玩,“有时老人们会坐在花坛边聊天,听他们的口音就知道,很多都是从外地来的”。

    调查中,52.2%的受访青年坦言自己的父母是“老漂族”,76.3%的受访青年称自己身边“老漂族”多,19.6%的受访青年表示非常多。

    来自山东的冯阿姨目前住在深圳,和女儿、女婿生活在一起。她表示自己已经“老漂”3年多了。“2015年我女儿怀孕,我就和老伴从老家过来了,想照顾闺女,帮她带孩子。年轻人没什么育儿经验,请月嫂花费多,还很难找到称心的”。

    调查显示,帮晚辈带孩子、分担家务(68.9%)是“老漂族”出现的最主要原因。其他原因还有:父母跟随孩子,实现一家人团聚(46.1%),子女希望父母体验自己所在地的生活(45.8%),避免父母留在家乡变成空巢老人(43.5%)和便于照顾老人(24.3%)等。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教授文军认为,近些年异地就业人数的增加和流动人口的增多,导致随迁老人数量增多。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年轻人养育孩子、照顾孩子的时间周期被拉长,“老漂族”群体会扩大。

    64.8%受访青年担心“老漂族”在人际交往上存在困难

    “刚来深圳没多久,老伴就嚷嚷着不适应这边的生活,听不懂周围人说话。后来他自己回老家,我一个人在这边照顾女儿、女婿和外孙女。”冯阿姨对记者说,现在她每天不到6点就起床做饭,然后送外孙女去幼儿园,回来收拾屋子、买菜,下午要接孩子回家,接着做晚饭。“平时我和小区里的人基本没什么交流,我一个人在家干活时喜欢开着电视,有点声音,就不觉得那么闷了”。

    “老漂族”面临着哪些困境?调查中,64.8%的受访青年认为老人没有了原来的熟人环境,人际沟通存在困难,48.3%的受访青年觉得一家人“蜗居”在一起,居住环境不好,48.0%的受访青年担心老人适应不了新环境,难以融入新城市。受访者担心的其他问题还有:几代人生活习惯存在差异,生活在一起有诸多不便(45.1%),没法在异地享受医保等社会保障(32.3%),老人忙于照顾孩子做家务,无法安享晚年(29.8%),老人思念老家,不能“落叶归根”(19.8%)等。

    文军分析,目前针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政策多以地域为单位,不能跨省对接,而且不同地区存在很大差别,来到其他城市的老人们会感觉不安稳。另外,“老漂族”在新环境下的社会交往可能会出现问题,“人口迁移不是物品搬移,需要有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作为支撑。一些老人到异地生活后觉得孤独,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社会关系网络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除了家人之外,他们没有更多的社会交往”。

    根据调查结果交互分析发现,父母是“老漂族”的受访青年中,58.9%的受访青年表示会让父母再回到家乡,20.7%的受访青年表示不会,19.6%的受访青年表示说不好。

    “等外孙女再大一些,上小学四五年级时,我就回老家和老伴一起生活。”冯阿姨说。

    61.6%受访青年希望社区多组织老年活动,帮助“老漂族”融入新环境

    金晴觉得子女应该帮助父母在新的城市建立起一些新的社会关系,丰富他们的生活,而且要多花一些时间陪父母。“上一天班回到家确实很累,有时就想独自窝在沙发里看电视剧、刷手机,但休息的时候也要注意多跟父母交流,跟他们说说最近的新闻”。

    改善“老漂族”生活,调查中,61.6%的受访青年建议社区多组织老年活动,帮助“老漂族”融入新环境,60.6%的受访青年建议“老漂族”的子女帮助父母保持与家乡亲戚的联系,52.5%的受访青年建议子女多抽时间关心陪伴父母,45.2%的受访青年建议完善医保等社会保障的异地报销结算,26.7%的受访青年建议公交、公园门票等公共资源配置给予“老漂族”照顾。

    文军认为,改善“老漂族”的生活,首先要完善制度保障,“要建立包容性的社会政策,在不同省之间实现针对老年人社会保障政策的对接”。第二,社会组织、社会支持系统对“老漂族”的关怀也十分必要,政府要引导社会组织、培育专业的社会工作力量,支持服务于“老漂族”群体。第三,社会的宣传和舆论引导也十分重要,“一方面可以让更多人关注‘老漂族’,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城市的‘原住民’特别是本地老年人,积极主动接纳‘老漂族’群体,形成融洽的交往氛围。最后,年轻人在上班、照顾孩子的同时,要多关心父母,“周末、节假日多花一点时间陪老人,如果其他子女不在同一个城市,平时要多问候沟通,这些对老人来说是很重要的精神安慰”。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孙山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7月31日 07 版

我的父母是“老漂”
九成受访者呼吁堵塞个人信息防护漏洞
企业应将保护用户隐私理念融入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