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8年08月0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做连接未来跨界创新的创造者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胡春艳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8月07日   12 版)

    扫一扫 看视频

    7月26日,参加粤港澳青年营的110位中学生共同讨论未来湾区交通枢纽的最佳设计方案。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谢宛霏/摄

    7月26日,粤港澳湾区青年营营员为小伙伴的展示喝彩。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谢宛霏/摄

    经济学家“另辟蹊径”地采用夜间地球灯光地图,作为衡量一个区域经济活动活跃度的重要指标。从距离地球160万公里的太空遥望夜晚的中国,位于东南处的粤港澳城市群灯光闪耀、连绵夺目,超过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成为中国幅员辽阔的国土上最耀眼的一束光。

    随着这束光跃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里被寄予厚望,将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新光标。

    以不足全国5%的人口创造出全国12%经济总量,粤港澳大湾区无疑是中国最具活力与创新力的区域之一。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倡导者和推动者。见证了“深圳速度”,奔跑在互联网时代,他太清楚,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对于一个地区和产业发展的决定性意义。他认为,决定着粤港澳大湾区能否成为下一个世界级湾区的关键,在于能不能培养出未来的创新领袖,“大湾区的未来,必须靠青年的融合与发展”。

    腾讯主办的第二届粤港澳湾区青年营,结合《00后生活形态研究》,初探“粤港澳新青年”的新态度。创业者成为新时代年轻人聚焦的群体,与著名科学家以及知名明星一起被00后关注。近六成00后愿意动手进行科技实践。67%的港澳00后愿意将兴趣转变为谋生技能。

    探索“大世界”,连接未来

    走进互联网企业腾讯的新大楼,扑面而来的科技感,让香港中学生马铿淦好奇得“感觉眼睛不够用了”。

    这个17岁男孩一到假期就热衷于“走南闯北”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毕竟香港很小,世界很大”。

    青年营的深圳之行,满足了他探索“大世界”的渴望,他兴奋于“这里有超大的大楼、超大的空间,还有超大的想象力”。

    让他感受到超大想象力的,不仅是在腾讯前沿科技实验室里的黑科技,更重要的是,在青年营里遇到了一群跟自己志趣相投的同龄人。马铿淦痴迷IT技术,即使玩游戏也更爱琢磨其背后的设计思路和技术,“但身边更多人可能希望当医生或者律师。”

    来到这里,他惊喜地发现自己的“朋友圈”一下子大了。在他看来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很多不同的人、来自不同地方,组成一个团队,大家想法很多,会尝试从不同的方向思考。”他认为,未来的世界,必须要有多元化的团队,才能连接起更多的声音和创意,做“无限大的事、有意义的事”。

    腾讯青年发展委员会副主席李航介绍,今年参与大湾区青年营的学校和营员数量是去年的数倍,“规模更大”。

    为了让人们更了解年轻一代,腾讯从《00后生活形态研究》中发现,不同于从前,当今00后已经强烈感知到连接的重要性,他们渴望通过多种方式学习积累,而他们的“课堂”已经从教室拓展到网络、朋友和生活体验中。在他们的意识中,社会阅历和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并从小注重积累人脉。72%的港澳00后喜欢渴望拥有几个知心好友。

    在日益完善的教育体制中成长起来的00后对于社会环境的洞察也更加透彻,他们相信促进社会进步与改变不只是做好自己,更应该放大自己的声音,让更多人一起参与。

    覆盖港澳及珠三角9个内地城市的粤港澳大湾区面积约为5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6600万,经济总量超过1.4万亿美元。这里有中国硅谷深圳、“世界工厂”东莞,还有国际化大都市香港。

    融合“创新”与“国际化”两大基因,把各自最优势的要素连接在一起,显然是大湾区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由“追随者”转向“引领者”的关键一环。

    这群十六七岁的少年像是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他们渴望在这里牵手,期待在交流与沟通中获得连接世界和未来的机会,终有一日,种子将生根发芽。

    跨界创新成为年轻人“与生俱来”的特质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地缘相近、文化相亲,素来有跨界融合的基础。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是深港产学研“跨界合作创新”吃下第一只螃蟹的人。

    早在1992年,他就创新工程教育模式,通过在东莞、深圳创办的机器人产业基地和创业企业,为香港科技大学开设了一门“机器人设计”课程,在实际动手操作中打通不同专业门槛。大疆创始人汪滔就是这门课的学生之一。

    在今天,跨界创新似乎已经成为新一代年轻人“与生俱来”的特质。《00后形态研究》显示,00后一代关注自身个性发展,并渴望有自己的话语权,追求个体独立。他们并不那么跟风当下热门的行业或职业,而是更乐意以兴趣谋生,希望将来能从事自己擅长的工作。

    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串烧”在一起,是深圳女生李晓晴的跨界创意。

    她喜欢音乐,爱弹钢琴;对人工智能感兴趣,跑去自学了Java语言、Script等编程课程。在十年级毕业成果展示中,她的作品是把人工智能和音乐结合到一起,用人工智能生成一段段音乐片段,它是会自动创作歌曲的,“那是我和人工智能合作创造的曲子。”

    她笑称自己的“师傅”是小自己3岁的弟弟,“他已经是编程的高手了,看着他把自己的想法用编程软件做出来,把想法变成现实,我觉得很酷,也去学一学。”

    她发现,青年营里的小伙伴有的对编程很感兴趣,志向是当程序员;有的很喜欢音乐,擅长不同的乐器;还有的喜欢做微电影,“我们都擅长视频编辑,只是习惯用的软件不同。”尽管一些来自港澳的同学的普通话表达不太好,“但丝毫不影响我们交流,大家各有所好,却有很多共同话题。”

    她正在考虑大学到香港去念书,“想学经济和声乐”,她期待将来再回到内地工作,“或许能继续做人工智能与音乐结合的工作”。

    入选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营之前,李晓晴专门上网研究了一下,“发现这是一个国家战略,觉得重任落到我们头上了”。她相信,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终有一天能找到用武之地,“一个人的成长和一个城市的发展一样,只要把各种各样的特色发挥出来,深度融合、协作,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创业者是粤港澳00后最关注的群体

    从“世界工厂”到“湾区经济”,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是,目前的“湾区经济”仍无法摆脱“世界工厂手和脚”的角色。创新应该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今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说,“人才是第一资源”,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

    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来说,这是一个更加独立自主、更加真实的时代。对于自我价值的追求和实现被更多的00后所认同,创业者成为新时代年轻人聚焦的群体,与著名科学家以及知名明星一起被港澳00后关注。超过六成的港澳学生非常关心科技在日常场景中的应用,近六成的青年愿意动手进行科技实践。粤港澳00后具有“善用科技、创新文创”的特点,他们面对问题时善用科技、乐于动手、敢于创造。

    李航说:“这也印证了我们的大湾区新青年发展理念。未来的大湾区青年应该是‘善于连接和跨界的创造实践者’。”

    来自澳门的中学生刘柏光的偶像是乔布斯,他认为自己目前做的最酷的事,是写出程序,让人形机器人参加格斗比赛并获得冠军,“还可以让他去完成一些任务,比如跳舞。”他喜欢像设计剧本一样,从头来设计一个完美的程序,“要能动手组装,也要有创造力和想象力。”

    一场场头脑风暴刮进了粤港澳湾区青年营。100多名高中生领到的考题是“为湾区设计未来交通枢纽”。

    高铁和城铁如何实现快速换乘,换乘站如何保证安全和效率……围坐在一个个沙盘旁,三地中学生组成多个混编战队,有的用笔画、有的动手捏制模型,在讨论和协作中完成各自的最佳设计方案。

    主办方介绍,对粤港澳大湾区来说,交通一体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目前这还是一个虚拟的设计项目,却是一个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考验的是学生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需要发挥各自的创意,也希望能让00后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三地实际情况的了解。”

    人才培养是目的,文化融合是基础。勇于冒险、宽容失败与敢于突破传统束缚的“创新文化”基因培育,是比资源投入更加重要的文化转型。以粤港澳湾区青年营为代表的青年交流成长平台,把三地青年人连接在一起,将促进其深度交流,并在青年的认知层面形成粤港澳发展共同体。

    “要培养他们全球视野和面向未来的眼界。”李航谈起创办青年营的初心,是让三地青年连接交流,一起创造未来。大湾区的关键在于青年,他们决定了这里的未来,他们是这里的未来之光。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胡春艳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8月07日 12 版

做连接未来跨界创新的创造者
三地产学研融合让创意落地
大胆想象解决实际“痛点”
前沿科技创造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