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08月09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得味

小饭馆

辛酉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8月09日   08 版)

    插画:王云逸

    走到哪儿,我都愿意去本地人开的小饭馆尝尝,为吃也不为吃。我总以为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在这种小馆里多少都能看到一些。

    大城市中上海这种小馆不少。离开白领穿梭的高楼巨厦,钻进老城区,每个石库门后面都可能掩藏着一家本地人开的小馆。发现、寻找这样的小饭馆,也让我每次的上海之行,多了不少乐趣。某次走进一家小馆,惊异于服务员都是鬓发斑白的上海爷叔。他们会习惯地用沪语招呼顾客,直到看出我完全听不懂,才改口说普通话。递上的菜单,俱是糖醋排条、酱爆猪肝和上海老味道沙拉这样的上海家常菜式,配合有些陈旧的环境,对一个外来者,比坐在大餐厅里更多了些沪味。在苏州小巷子里佐着吴侬软语,吃一碗苏式面;广州骑楼下听老广们高谈阔论,来一碟冒着热气的拉肠,都可瞬间拉近你和这座城市的距离。

    这种寻本地小馆的乐趣,每当我回到生活的北京时,便减去不少。有一种说法,当春节到来,外地人离开北京,北京人连早点都吃不上。某种程度来说也确实如此,北京城里北京人开的馆子实在不多。并不是说外地人开的馆子不好吃,其实我也不太认可外地人这个说法,我觉得用新北京人和老北京人更为妥当。只是我所寻的风貌人情,在新北京人的饭店少了一些,也可以说少了这座城市的底色。

    还好少不等于无,偶尔在北京老城胡同里,抽冷子还能见到几个本城原住民经营的饭馆。这种店的老板年龄总在四十五岁往上,不少都近六十。来路大概两类人,一类是餐饮世家后人和曾经饭庄饭馆的厨师,有手艺;一类就是某种家常吃食做得好,或是面条饺子或是肉饼酱货、炖板筋、羊蝎子。从业也大概是两个时段:一是1980年代,兴个体,一个月能挣上一年班的钱,于是投身其中,在市场经济的海洋里游泳;一是1990年代,突然从原单位下来了,失了生计,街坊邻居、亲戚朋友一劝,你那炸酱面做得好啊!酱肉地道,弄个小饭馆吧,也就干上了。这种馆子都没怎么装修,几张或十来张桌子,不是刻意求简,就是懒得或者认为没必要装修。

    这种馆子有些做的是北京风味,有的也算不上,北方家常菜而已。但不论主打什么,总有一两个拿手的,饺子香、板筋烂糊,甚至就是洋白菜炒粉丝跟别人家也不是一个味儿。这几个菜让食客吃服了,服到隔一段不来就想。你要问菜的做法,老板也能说上一气,话里话外透出的是你们不灵,还得看我。

    这种馆子偶尔也出现在美食推介中,充作北京风味。也偶有美食打卡爱好者拿着手机,进来咔咔一通拍。我也见过一个做快餐盒饭出名的小店,门口排长队,里面光鲜潮流的青年,手机没闲着的时候。但这都不是小馆客人的主流,这里的老主顾永远是周围几条胡同的街坊,也间或有些附近觅中饭的职员,在胡同中铺管子架电线的民工。

    哪怕一时成了网红,也变不了这是二锅头、普京(普通燕京啤酒)的地盘,没人在这喝好酒,不是地方。下酒菜也总是花毛一体、芹菜腐竹、拍黄瓜、拌白菜,或者干脆几样拼一盘。屋里贴着“禁止吸烟”,但绝对被无视,即便有人抗议有人不满,也依旧烟气腾腾。

    顾客们都和老板熟,或自以为和老板熟,大哥、兄弟叫着。真的假的老板也应承着。坐定,一帮迈向老年的胡同爷们儿,点好菜,倒上酒,家长里短,往昔峥嵘岁月稠,说开去。说到兴处会突然回头跟老板来一嗓子,“大哥我说的是这么回事吧”。如果赶上夏天,还会扒个大光膀子。饭局最好有一两位大姐,说上几句或逢迎或挤兑的话,再配上几声爽笑,桌上的老爷们儿必须再来6个啤酒。

    这也一定会有酒腻子,浑浊发拧的眼神盯着桌面,手里的筷子已找不准方向,手中的杯子还在往嘴里送着什么。“当年我也……那会儿王家老二不行……都没法说……”终于在老板厌弃的眼神中起身,一声声呢喃也渐渐消失在胡同昏黄的灯光里。

辛酉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8月09日 08 版

弗洛伊德最后的家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意
特色旅游商品业大有可为
小饭馆
黄土堆上的电线杆
景山公园首办暑期金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