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来自30多个国家的300位青年齐聚“亚太青年领导力与创新创业论坛”,激情、创造力、创新力瞬间爆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副国别主任戴文德说,这次论坛就是希望把年轻的创业者聚集起来,提供一个让青年展开创意创新的平台。
在论坛开幕时,全国青联副秘书长董霞就提出了四个问题:一是如何拓展合作,共同深化伙伴关系;二是如何共同挖掘发展的新动能;三是如何共同营造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四是如何构建新型的国际伙伴关系。
参加论坛的青年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思考,青年的创造力将推动社会进步成为共识。
来自新加坡的青年代表陈维捷被中国青年身上的创造力和激情深深打动,“这些青年的创业项目、思想、能力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和他们聊天的时候能感到,他们内心想要改变世界的愿望很迫切,他们仿佛处在一种饥饿的状态中,非常有干劲儿和冲劲儿”。
陈维捷目前在香港的一家社会企业工作,他越来越感到,尽管“世界越来越小”,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却越来越少,大部分人因为不了解其他国家地区,以及民族的文化而产生歧视。他目前从事的主要工作就是带领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种族的人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各自的文化,消除偏见,让学生对世界产生好奇心,开始互动。
在香港,由于社会企业的圈子比较小,陈维捷时常感觉自己是一个人在奋斗,在这次的论坛上,他看到世界各地的青年都在为推动社会进步而努力,他感觉找到了同伴,获得了无限的力量和信心。他说,论坛给他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也让他收获了世界各国的朋友和资源,“为我们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将来可能会与不同国家的人一起合作”。
在来自北京大学的青年代表毛惠看来,年轻人需要的是企业家精神。她认为,代表有能力、有态度开展新的事业,创造利润的企业家精神仅仅定义在创业领域并不完整,“在社区中也可以做企业家”,她认为,青年要雄心勃勃也要虚心学习,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加深不同文化的理解。
“我们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毛惠在论坛上抛出了这一问题。她的答案是“责任感”,她认为年轻人需要更强的责任感。她说,年轻人已经活跃在各行各业前沿,更需要他们守住多元社会的底线,不论从可持续发展还是社会责任方面,都应该负起责任,为世界发声,“只要我们充满灵感就可以做出改变,只要我们在的地方就要有创业精神。”
奈彻斯·莫斯是来自萨摩亚独立国的创业者,身为老师的他正在研发一款帮助求职者寻找就业及实习机会的App。App还在研发阶段,没有正式上线。他说,论坛给他最大的感触就是中国青年身上巨大的创造力。在论坛上,通过与各国青年交流,他获得了很多灵感,看到中国创业青年的项目,他惊呼:“这是怎么做到的!?”中国青年身上迸发的创造力让他很受鼓舞,和其他国家青年交流的过程中,他也感受到青年的社会视角和担当,他说:“青年是未来的可能。”
作为中国的青年代表,哈尔滨工程大学的黄佩伦和青年们分享了自己的创业项目——校园的生鲜配送平台“工程果林”。他说,在论坛上,他感受到大家的青春活力,大家都一致认为青年是创造力的主体,“在创业这一浪潮下,以创新产品成果为背景,推入市场的创业才是真正能为社会提供青春力量,创新之上育创业,才能在当下的高原上孕育更高的高峰”。
在他看来,青年的创新力代表着国家的创新能力,进一步代表了国家的综合实力。他说,当下青年的创造力体现在渴望能以更高效、轻松的方式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网约车、线上支付、共享单车都是改变生活方式驱动下的产物,“这对社会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他认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共享单车能减少大量的碳排放,随处可见的线上公益项目也为大家提供了更多参与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两天的讨论后,戴文德对青年充满了信心,他说,这证明了年轻人是可以依赖的,“因为(任何难题)你们都会找到解决方案”。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