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时,一场“守护者”和“偷盗者”的较量正在上演。
李永桃和同事登上执法船,顺长江航道前行,目标是正在江上作业的非法采砂船。
夜晚,江面能见度不佳,船不能开太快。但也慢不得,否则会错过抓捕。运气好的时候,人赃俱获。最怕的是扑个空,还没等执法队员上船,非法采砂者就已弃船逃走。留下的,是一堆堆刚从江底吸出、混着江水的砂。
长江多段禁止采砂后,这样的画面,常常出现。
“易容”的采砂船
长江武汉段145.5公里,每隔三四天,李永桃就要坐船巡查一次。
她是湖北省非法采砂执法一线唯一的女执法员,从部队转业后,一干就是14年。
平时和她一起“战斗”的,还有武汉市水务局的五六名同事。过去,武汉有正规采砂区时,他们的任务是监督,许多工作都在岸上开展。2011年,当地政府取消采砂区后,他们的工作重心从岸上延伸到江上。
在执法者眼里,砂石是河床的“稳定器”,得守着;但在非法采砂者眼里,每一粒砂都是钱:采一晚上砂,有时能赚上万元。
李永桃记得,2011年以前,长江武汉段的江面上,只有零星的几艘非法采砂船。后来,砂石的价格翻了几十倍,一些人红了眼,频频出来盗砂。
要抓非法采砂船,通常要夜间行动。白天,采砂船轻易不出来。几根长长的吸砂管挂在船体两侧,这种特殊的“装扮”,极易暴露。
后来,非法采砂者想了许多“招数”,最常见的就是给船“易容”,试图装扮成“货船”模样,躲避执法者。
今年5月,为了保证河势稳定,武汉市规定,除公益性采砂外,长江武汉市管理范围内禁止采砂。半个月后,武汉市水务局接到举报电话,“在武汉中心流域有人非法采砂”。
当晚,李永桃和同事们乘船而出。赶到现场后,根本没见到采砂船,环顾四周,只有几艘“货船”在江上停泊。执法船在附近转了个把小时,也没发现异常,大家都以为弄错了。
后来,执法队员把船熄火,停下来看看。这一看,“事情就暴露了”。
现场一艘六七米高的货船,发出和普通货船不一样的声音。有着十多年执法经验的李永桃一下子就听出不对劲,面前这艘“货船”,肯定有猫儿腻。
等他们好不容易爬上船时,船上的人早已跳上备好的小艇,跑没影儿了。盖在船上的绿色防水布被执法者打开后,一条“隐形的采砂船”现了形。
船中间的甲板上挖开了直径一米多的大洞,上面接着“奇怪的设备”,再往下看,一根巨大的吸砂管直通江里。
“惊到了!”改装船不少见,但这种在船中间打洞的,李永桃也是第一次看到。没弄清这个设备的作业原理前,他们不敢随意拆卸。
一个月后,又有同样类型的船只出现在江面。这次,被执法者来了个人赃俱获。
沿长江下行,安徽省池州市长江采砂管理联合执法队也发现了新问题。有的非法采砂者简化设备,把吸砂泵改成了冲砂泵,吸出的砂质量很低,甚至还混着很多泥巴。质量不佳,但也被拿去卖。
抓采砂船的难度也在升级。这两年,一些非法采砂者开始暗地里偷偷“监视”执法者。
他们记下执法队的船号、车号,执法队夜里出动后,还没到案发现场,船就没影了。冬夜里,武汉市水务局附近的江边上,突然冒出一个人坐在那里钓鱼,李永桃和同事从江上巡逻后上岸,发现有几辆车在不远处跟着他们。有执法者还收到威胁电话,说“家住在哪里,小孩在哪里上学,他们都知道”。
“我们现在行动都是偷偷开展,生怕打草惊蛇”,一些地区的执法者,不得不借货船巡查。
前些年,非法采砂船多是当地船,后来,外地的船开始占“大头”。武汉段上,有安徽、江西的采砂船;安徽段上,有江苏的采砂船。现在,武汉市扣押的72条非法采砂船中80%是安徽的采砂船。
“守砂者”从单打独斗到团队作战
“守砂者”的队伍渐渐壮大了。
去年,池州市成立了长江采砂联合执法队,由市公安局水上分局牵头,人员来自市水务局、长航海事安庆局等多部门。这些人被分派到池州市乌沙镇和梅龙镇两地联合执法。
执法者们知道,在打击非法采砂上,“单兵作战”往往很难奏效。按照相关规定,各地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只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的权限,现场抓捕需要公安部门协助。
过去打击非法采砂,池州市水务部门总是单打独斗。遇见非法采砂船只,只能罚款、教育,做做思想工作,没有直接抓捕人的权利。“最怕的是(他们)消极反抗,不理你”。扣押船只的时候,执法队员常遇到船长不配合,不开船。“有的软磨硬泡,打一夜的拉锯战。”
联合执法队成立一年来,仅乌沙基地就出动执法艇628次、执法车辆316次、执法人员1279人次,依法查破涉水案件26起,其中采砂船违规移动14起,非法采砂12起;行政拘留5人,行政罚款94万元。
在武汉,这几年先后有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受伤,还有的在执法中被劫持。
去年9月3日,江夏区5名执法队员晚上8点出去执法,非法采砂者看见执法船,直接开船撞了上来。执法船严重受损,船上的一名执法队员当场肩胛骨断裂、肋骨骨折。
去年11月23日,经开区执法队员扣了7条非法采砂船。在处置过程中,犯罪分子突然拿出一把菜刀,砍向了经开区执法队队长的左手,这名队长手上留下了一条10多公分的伤口。幸好当时长航公安干警在现场,迅速控制了局面。
从2016年开始,武汉市水务局就协调海事、公安、交委、航道等部门,共同打击非法采砂。武汉还成立了集中治理非法采砂工作专班,开展为期3年的综合整治行动,长江、汉江武汉段全线禁止采砂,沿江区域不再规划设置砂场码头。
在执法过程中,除了团队作战,设备也是决定执法成败的关键。
李永桃记得,最初那几年,设备和人员都不全,执法船只能靠外借,海事、公安的船,被他们借了个遍。“没有船,在岸上喊破了嗓子,(非法采砂船)也不会停下来。”
长江沿线有的城市执法,已经用上了无人机。而乌沙基地执法队员黄宁最大的希望,是给队里加一台夜视仪,帮助他们在夜里更清晰地观察江上的一举一动。
“三无船只”和“砂石处置”让执法者“头大”
随着打击力度的加大,江上渐渐平静了。但非法采砂的“源头”还在,标本兼治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为什么非法采砂依旧时有发生?长江水利委员会规划局局长马水山给出的答案是:这与“三无船只”的管理和砂石的供需矛盾突出有关。
记者从池州市水务局了解到,2019年,池州市将划定采区合理采砂,加强监管。他们制定了非法采砂船舶拆解方案,想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广大采砂业主,拆解船只,转产转业,自主创业。
“缓解砂石资源不足和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目前我们正从制度层面、技术层面,解决。”马水山表示。
眼下,令执法者“头大”的是,“三无船只”怎么管?
“三无船只”,即无船名船号、无船舶证书、无船籍港。现在打击的非法采砂船只,几乎都是“三无船只”。李永桃的同事罗正旺在一次会上,向交通、水利部门的领导提出了自己的困惑。
“如果船有编号,可以随时查询。”但现在许多用普通货船改装的采砂船,长期不年检,有很多隐患,“操作人员甚至没有资格证。”罗正旺担心,这些船还会给正常行驶的船带来危险,“(它们没有)导航设备,能见度不好的时候,其他船只不容易发现这些船。”他告诉记者,如果执法的时候采砂船翻沉了,执法部门要为此担责。
有一次,武汉市水务局执法时没收了一艘非法采砂船,准备把船拍卖,当地价格认定部门说需要船舶的相关证件,但“三无船只”没有证,总不能按照一堆废铁来评估。后来,武汉市水务局用了很多方法,才把船依法处置掉。
“三无船只”不好监管不说,抓住了也难处理。按照法律规定,非法所得达到一定金额才可入刑,或是两年以内两次非法采砂可予以行政处罚。
在池州市乌沙基地,执法队员还没有两次抓过同一个船主。
因为是“三无船只”,执法者很难辨别船主的身份,更难以判断是不是多次作案。“同一艘船很难界定不说,船舶业主也经常变更”。执法人员表示,即便抓到了人,这个人是不是真正的船主,也很难说。
对于执法者的困惑,马水山表示,针对“三无船只”的管理问题,长江水利委和其他部委联合,准备出台四联单的管理制度,加强合作。
除了船,砂的处理也不容忽视。一位地方水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谈到砂的处理时,既着急又为难。《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没有明确非法采出的砂,应该由哪个部门处置。“砂石属于国有资产,应归国库,理论上由各地执法部门对应的同级财政部门处置。财政部门应该负责找堆场堆放、管理、拍卖”。但实践中,一些地方对于罚没收入的处理规定缺失,导致难以处置砂石。只能原地将砂倒掉,或让采砂者自行处理。“重新倒回江里肯定也不合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执法者也在等一个答案。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宁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