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治难愈的大气污染问题,一直是困扰京津冀地区的一大顽疾。近年来,京津冀三地打响“蓝天保卫战”,联防联控治理大气污染,让老百姓看到久违的蓝天白云。据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今年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京津冀三地PM2.5年均浓度为64微克/立方米,较2016年同比下降9.9%,较2013年同比下降39.6%。
在蓝天保卫战中,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政策跟踪审计人员是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始终以环境保护为己任,通过自身的审计监督,紧盯一条条环保政策落地,助力三地打赢蓝天保卫战,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政策“环保先行”保驾护航。
审计人员介绍,聚焦“散乱污”企业是否超排偷排,察看监控数据是否如实传送,关注污染治理资金是否使用到位等,都是大气污染防治政策跟踪审计要盯住的内容。
举例来说,在以往的一次审计中,审计人员了解到,随着某市某热电厂燃煤机组按计划停机备用,该市电厂进入了“无煤化”时代,也因此成为全国首个实现清洁能源发电的城市。燃煤机组退出后,取而代之的是燃气热电中心。然而,审计人员却发现,该热电厂燃气热电中心的建设并没有按时完成,工期一推再推,传统燃煤机组仍在使用,导致原本投入的污染治理资金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随之而来的后果也显而易见。
审计人员及时向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进行反馈,并建议尽快督促项目单位及时完成该项目燃气热电中心的建设并淘汰燃煤机组。问题和建议引起了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立刻采取了行动。”审计人员回忆,“加快了燃气热电中心的施工进度,进行项目锅炉化学清洗,完工后又很快组织开展相关系统调试和试运行工作。”
在审计推动和多方共同努力下,该热电厂燃气热电中心于2017年年底成功投产运行,迈出了通过清洁能源发电减轻大气污染的一大步。在这场针对大气污染的“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审计工作起到了污染防治“督察员”的作用。
与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相关的还有农村燃煤改造。相比传统散煤,“煤改气”和“煤改电”产生的空气污染更少,对大气污染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某市投入大量财政资金,对“煤改气”和“煤改电”用户进行炉具改造补贴,以期顺利推进该项工作。有了政府补贴,农民们积极配合“煤改气”和“煤改电”的推广工作,家家都改用燃气或电能,安装环保炉具。
据该市环保部门提供给审计组的资料显示,2017年该市共完成53万户 “煤改气”和“煤改电”工作,全市120余万户城乡散煤清洁取暖任务将由国家要求的3年压缩到两年完成,目前仍在继续推进,以期实现城乡散煤全部“清零”。
在这场“煤改气”和“煤改电”专项工作中,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政策跟踪审计组又同步组织了跟踪审计,并在资金分配使用、炉具采购招投标和用户安全安装等环节提出了很多建设性审计意见和建议。对审计意见和建议,该市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积极采纳、立行立改,进一步将这项事关环保和群众取暖的民生工程办得更好。
一位市民指着新安装的燃气炉说:“以前一烧煤,这边到处都是烟,还会往下流烟油。现在换了环保炉,烧起来一点儿烟都没有了,取暖的效果也和以前一样。”用市民们的话说,现在“掏钱少,烧出来的烟尘更少”。在他们眼中,审计人员做的是为老百姓民生工程“保驾护航”的工作。
这些只是重大政策跟踪审计工作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落实中的一个个缩影。作为审计署分布在全国18个特派办中唯一一个横跨三省市的派出机构,京津冀特派办已经成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落实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很多人看来,审计人员从一次次政策跟踪审计,到提出建议帮助整改解决,既像是严肃的“监督员”管着政府的钱袋子,更像是老百姓心里温情的“守护者”,让每个普通人感受到公平、正义。
天津大学 李忆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