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李志彬从浙江万里学院毕业,而他创业已经3年。大一时,他创办宁波鱼骨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任总经理。
“大二时,我们搬到了新校区,取消了晚上宵禁等严格的规定后,我突然发现自己好空,于是进入创业班,迎来了一个非常神奇的转折点。”李志彬说,学校有一个创业的良好环境,大三如果选择创业,所有的在读课程全部免掉,转为创业课程。
8月8日,2018年全国大学生创业实训营(第三期)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营,在当晚的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十强分享会上,李志彬作为嘉宾向同龄人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经历。
和李志彬一样,来自全国85所高校的120名大学生中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创业项目。在和这位年轻的“创业前辈”交流时,他们也句句问到关键点:“公司整个链条有深度的把控吗?”“后期公司有什么计划吗?”“股权方面是怎么处理的?”……
实训营期间,这样的专业性问题贯穿始终。据悉,主办方安排了创业大讲堂、股权与融资、商业模式画布与创业实战指导、公益创业与商业创业等板块,通过具有实践性的创业教育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活动还邀请了20多位创业大咖、投资人、律师、创业新锐等嘉宾与营员现场分享。
95后大学生创业时总有一股敢想敢干的韧劲儿,还有一种超过他们年龄的理性。哈尔滨工程大学2015级本科生、国产CAE软件产品化支撑平台创始人杜鹏创业3年了,他选择了普通人少有了解的机械生产领域。
“我们初期的工作开展十分艰难。起初,我对市场一窍不通,第一次项目路演中的各种问题让我头疼不已,商业模式的各种概念、知识亟待补充。”杜鹏坚信,“没有穿不透的墙,不会的可以学,失败了可以再来。我开始带领团队一起找资料、上网课、咨询创业导师,将商业计划书改了一遍又一遍,给室友、同学演示答辩,寻找每一个路演的机会演讲推介。”
杜鹏发现,在全国创新创业浪潮中,青年创业团队得到的帮助很多,3年的创业经历让他成长很多,“创业过程中我们都会遇见某一个阶段,停滞不前、焦头烂额,我觉得虽然没有什么金科玉律,灵丹妙药,但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去做,坚持前行,终究会遇见成功。”
对于这些年轻的创业者,不少创业前辈和专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通辽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通辽市北方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蒙认为,在行业选择方面,不一定非得选择一些高大上的行业,“这几年大家听的心灵鸡汤比较多,但是成功的故事是有选择性的,听多了可能有一些误导,大学生起步还是要脚踏实地,多听听失败的案例。”
黑龙江大学创业教育学院副院长刘玉峰当过很多大学生创业比赛的评委,在他看来,当下不少大学生创业项目同质化明显,“文化创意产业、高科技产业、互联网+应用体系、智能穿戴、计算机大数据的好项目很少。在日益激烈的产业和市场竞争环境中,这样怎么能异军突起?”
刘玉峰说:“创业的人多,创新的项目少。而创新一定是有知识、有素质、有经验的一批人才能做的。大学生要做的是进行一种创新型的创业活动,对国家、社会有责任担当。”
在浙江理工大学创业教育学院副院长陈德虎看来,创业离不开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我们说创业是九死一生的旅行,创业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短暂做一件事情很容易,在很长的时间里克服困难做一件事情,就要有坚持不懈的可贵精神”。
2016年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十强、新疆思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朱铭强建议,在本科学习阶段,要把自己的知识体系建立起来,这样在创业的时候才不会被后面的困难吓倒。“学无止境,学海无涯。首先把专业知识学好,不要因为创业而挂科了。现在是高层次人才创新的时代,学历虽然不一定能完全体现一个人的能力,但是学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你对这个行业的认知以及认知的过程”。
“一个学生的本分就是把自己的学习搞好,学习好了,我才开始建立自己的一些科创小团队。之后我开始思考,通过团队的力量,通过目前的知识积累,我能够做什么。然后扩大到整个行业,我能够作出什么样的贡献。”朱铭强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叶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