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08月2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发展全域旅游 拥抱信息产业

中卫破译高质量发展密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张曼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8月21日   01 版)

    山里唱着“花儿”,地上长着枸杞,晨光照亮筏工的汗水,河风唤醒腾格里的黄沙……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东连陕晋,西通甘新,北抵内蒙古,南达川滇,曾是古丝绸之路北道上的重要驿站。

    今天,作为我国“西出东进”的咽喉要道和欧亚大陆桥、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中卫再出发,破译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中卫市市长万新恒表示,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主题,对中卫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卫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又因是沙漠城市,生态脆弱。为破解这两个难题,我们探索出3条路径:通过全域旅游把旅游城市做大,通过植入云计算和军民融合产业把新型工业化做强,围绕脱贫富民战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在西部,我们也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万新恒认为,西部在摆脱贫困过程中要有“弱鸟先飞的意识”,要发扬“滴水穿石的韧劲儿”。他说:“虽然‘一穷二白’,但是我们可以在特定领域起飞,一张白纸也能画出最美、最靓丽的图画。”

    全域旅游迈向发展新高地

    九曲黄河,奔涌东流,一路穿山劈岭,奔腾而下,冲出黑山峡后,便与苍茫雄浑的腾格里大漠相拥相依,滋润着卫宁平原。

    然而,当地居民回忆,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这里还是一个“风吹石头跑,天上不见鸟”的沙漠之城。

    1958年,为了治理腾格里沙漠,贯通包兰铁路,中卫人首创“麦草方格”固沙方法,逼退沙漠20公里,改写了“沙进人退”的历史。

    1992年,沙坡头治沙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环保500佳”的荣誉称号。

    如今,当人们因为治沙成果而来,看到、听到的却不仅仅是“人进沙退”的故事。全域旅游示范城市的创建,使得江南水乡的秀美婉约与北国塞上的雄奇壮丽在中卫巧妙而神奇地融汇在一起,形成了一河中分、沙山对峙、沃野千里的美景,昔日无人问津的荒山、荒沙变成了抢手的“香饽饽”。

    “我们把城市作为一个大景区、大园区来规划建设,体现‘全景、全时、全业、全民’的理念。”万新恒说。

    凭借独特的旅游资源,中卫提出“旅游优先发展”战略,全力打造西部独具特色的休闲旅游度假城市和国际化、国家级的沙漠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业成为中卫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源头活水。

    中卫境内集黄河、沙漠、高山、绿洲、湿地等为一体,资源组合优势明显。中卫人利用腾格里湿地公园、黄河公园、香山公园、应理湖等各种不同形态的水系,把高山、城市和乡村有机衔接起来,城在景中,景在城中。

    目前,中卫共有景区(点)23家,其中3A级以上景区(点)7家,2017年共接待游客68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3.6亿元。旅游产业已成为中卫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特色富民支柱产业。

    在谈到全域旅游的特色发展思路时,万新恒向记者介绍了中卫的创新管理机制,“旅游方面的执法力量比较分散,我们结合沙漠城市的特点,设置了旅游警察,巡回、移动的法庭,让老百姓在游乐的过程中,拥有共享的法治空间。”

    中卫连续6年集中实施街巷改造、深度保洁、绿化亮化,城市绿地率达到35.14%,绿化覆盖率达到37.04%;城市环境卫生达到了“两个5标准”。中卫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监督管理局局长赵吉文解释,“两个5标准”即为每平方米浮尘控制在5克以内,地面垃圾滞留时间不超过5分钟。

    拥抱信息产业,中卫大有可为

    2013年,风起云涌的云计算产业让中卫看到转型追赶的历史机遇。放眼世界,云计算产业被公认为千亿美元级产业。反观自身,中卫拥有发展云计算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中卫并不遥远。” 万新恒把一张中国地图上下、左右对折,指着中间点说,中卫地处祖国陆地几何重心区域,到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距离在2000公里左右,是光纤网络覆盖全国的最优路径选择点;地质结构稳定,远离地震带,自然灾害少;空气清爽,气候适宜,年平均气温8.8℃,全年大气环境优良天数280天以上,适合采用全自然风冷却技术;区域电网结构坚强,供电可靠度高,清洁能源装机比例超过66.5%;土地、水、天然气价格相对低廉,数据中心建设运维成本低。在网络时代,中卫已经成为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数据郊区”。

    中卫定下了争当“中国硅谷”的发展目标。在完善顶层设计,加快园区基础建设,优化创新环境等方面正式开跑。

    2013年9月,宁夏与北京以“前店后厂”的创新模式建设宁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西部云基地,先行先试,建设一体化国家军民融合大数据中心,在西部率先走出一条转型追赶、换道超车的新路。

    亚马逊AWS公司也落户中卫,率先建成全自然风冷技术的数据中心。在其带动下,中卫云计算产业蓬勃发展。京东、美团、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云服务商已落户中卫,各类创新资源要素正加速向中卫聚集。

    著名云计算专家田溯宁说:“世界云计算龙头企业亚马逊数据中心之所以选择落户宁夏中卫,就是看到我们这个地方独特的综合优势。”

    美利云的前身美利纸业是宁夏的本土企业,当时濒临破产的公司奇迹般地活了下来,现在已经是宁夏最大的上市公司,并在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创造了一个典范。

    万新恒介绍,该企业的起死回生,得益于云计算产业。“曾经的造纸厂饱受环保的困扰,我们痛定思痛,把云计算产业植入造纸厂,由传统造纸改变成造‘电子纸’,把有污染的企业变成环境友好型企业,这也是我们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做的一些探索。”

    目前,中卫云计算产业采用自然风冷技术散热,不用空调,更节能省电。亚马逊数据中心实际运行的PUE值(能效值——记者注)是1.09,美利云实际运行的PUE值在1.1左右。“中国这个指标的平均值是2.5,我们算了一笔账,如果所有的数据中心PUE值都从2.5降到1.1,大概就能节约394亿度电。”万新恒说。

    今天的中卫,已经形成了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以云计算、云制造、云应用为代表的新技术产业发展布局。以云计算盘活大数据,把沙漠变为聚宝盆,借网出海,信息时代的神奇正在中卫西部云基地上演。

    “虽然不靠边、不靠海,但是我们也能拥抱互联网,拥抱信息产业。”万新恒说。

    发展现代农业脱贫富民

    戈壁西瓜、石头缝里的西瓜,构成了一道风景;作为药材和饮品,枸杞成为卫宁平原的宠儿。115万中卫人在1.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辛勤耕耘,不仅使这块土地绿树成荫、稻麦飘香,也把现代农业发展成了脱贫致富的法宝。万新恒告诉记者,仅中宁县就有42%的农民靠枸杞产业脱贫致富。

    采摘工人肖丽一天可以摘100多斤枸杞。“现在每个月大概有3000元收入,比以前打工时候挣的钱多了,也更稳定了。”肖丽说。

    中宁县枸杞产业发展服务局局长孟跃军介绍,目前,中宁枸杞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基地在种植上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生产过程中注重质量控制环节,重点采取绿色防控,预测预报,水肥一体化,对基地产品进行抽检和验审。在生产方式上发展订单农业,牵头成立中宁枸杞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与散户基地进行对接,实行保底价收购,实现绿色、安全、高效生产。

    他还透露,中宁县的发展目标是建成田园综合体,打造百亿元产业,实现生产基地订单式农业全覆盖,实现地级以上城市销售专柜全覆盖,实现产品质量政府监管全覆盖,实现自由枸杞专营的持有量达到100家以上。

    “黄河边有很多鱼池,很分散,我们把500多个鱼池整合起来,迁出附近的42户居民,通过生态修复,把鱼池改造成现代化景区,让迁出的居民参加一些创业活动。”万新恒介绍,这个项目帮助430人直接就业,带动就业1300多人。

    当地养鱼大户蒋占奇就是该项目的受益者,他把鱼卖到了拉萨市场,现在的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

    当前,中卫立足特色农业资源,创新农业产业经营模式,以120万亩优质粮食产业带,32万亩原产地枸杞核心产业带,40万亩蔬菜产业带,74万亩苹果、红枣等优质经果林产业带,100万亩硒砂瓜产业,“100万亩牧草+200万羊单位草畜”产业带,60万亩马铃薯产业带为主体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全面展开。

    中卫还积极探索“旅游+农业”的模式,新建乡村旅游点7个,投资6000余万元建设鸣沙移民新村乡村旅游客栈项目和童家园子农家乐示范点改造提升项目,建成了一批农业观光体验园区。

    “我们找到了扶贫的新路子。”万新恒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张曼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8月21日 01 版

习近平会见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
习近平会见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陈国旺
为新时代新变革凝魂聚力
福建火热开展“青年大学习”
孙杨高歌猛进 邻家女孩弹无虚发
安徽29岁团干部抗洪牺牲
中卫破译高质量发展密码
“小小荐书员”读书荐书两不误
“闯关东”大熊猫返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