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有汉、回、满、蒙等28个民族。在这里,各族群众同住一个村、一栋楼,孩子同上一所学校、同住一个宿舍。无论在红彤彤的枸杞地里,还是在热火朝天的节庆活动中,欢声笑语都荡漾在天空,各族群众相邻共居,守望相助,彼此间亲如一家。
“大家一起参加活动,‘一回生二回熟’,时间久了自然就亲如兄弟姐妹,遇到事情相互帮忙。”吴忠市利通区胜利镇富荣社区党支部书记何芳说。
富荣社区有住宅楼80栋,居民1.0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居民4512人,辖区里各族居民团结友爱,社区安定和谐。2016年,富荣社区被评为自治区第六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
走进社区,路边的宣传橱窗里贴满了居民开展文化生活、志愿活动的照片;每个楼道里都有志愿者用旧衣物制作的“政策宣传袋”,宣传各类政策常识,便于居民随时取阅;板报、电子屏、微信平台、QQ群都被利用起来,宣传民族政策、普及民族知识。
何芳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社区干部围绕“五好一多”(宣传教育好、文化生活好、综合服务好、环境整治好、社会管理好、先进典型多),通过开展志愿活动、文体活动、结对帮扶等促进各族居民相互交流。
社区居民王桂兰退休后,自筹资金购买音响设备,组建秧歌队、腰鼓队等,在她的带领下,充满活力的文体队伍先后多次深入军营、敬老院演出节目。
单亲、孤儿、留守儿童等特困家庭的孩子放学后没去处,社区干部专门腾出一个房间成立“四点半”学校,招募志愿者,给孩子们免费进行课业辅导、开展实践活动、免费提供晚餐。
丁宁菊是一名退休教师,自“四点半”学校成立以来,积极给学生上思想道德课,讲革命传统故事。
在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活动可兑换积分,积分能够换取生活用品,志愿者可将换来的物品送给帮扶对象;社区联合共建单位设立“聚焦百姓百件事”任务认领清单,面向全社区居民征集“心愿”,比如更换大门、维修破损路面等,由社区的十家共建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完成居民的“心愿”……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民委副主任胡绍皆看来,富荣社区的民族团结工作是生动的、具体的、鲜活的。
近几年,吴忠市不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走出了一条具有吴忠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2016年2月,吴忠市及所辖五个县(区)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创建活动示范市、县”。
在利通区胜利镇永昌社区,有精心打造的民族团结大院、民族团结宣传墙、民族宗教文化宣传书屋等,让民族团结的意识入耳、入脑、入心。
结合民族节日和“民族团结月”活动,永昌社区定期开办民族团结大讲堂,多次邀请民族团结模范人物讲先进事迹,以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每年举办社区邻里节,各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帮助,营造了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氛围。
在利通区金星镇,68岁的回族居民王兰花从居委会退休后,便成立了“王兰花热心小组”志愿服务队。10年来,服务队共发出热心服务卡1万余张,为居民解决暖气不热、贫困家庭大病医疗救助、下岗职工再就业、贫困学生入学、调解家庭邻里矛盾纠纷等疑难杂事共1500多件,捐款捐物价值共计30余万元。
兰花精神开遍吴忠大地。“王兰花热心小组”的成员越来越多,如今这个志愿者队伍已经规范命名为“兰花志愿者服务室”。在王兰花的带领下,金星镇的每一个社区都建立了“兰花志愿者服务工作室”。
现在,“兰花”已经成了吴忠志愿服务的一个品牌。在回汉群众心中,“兰花”就是他们的贴心人。
吴忠市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多年来,宁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始终把民族工作上升到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宁夏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认识,作为“生命线”工程、“一把手”工程。
在乡村,将创建工作同脱贫致富奔小康、移风易俗讲文明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发展、促进和谐;在社区,将创建工作同增强社区服务功能、丰富社区文化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广泛开展“社区邻居节”等活动,使各族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互学互助、相亲相爱;在中小学校,将创建工作同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开展“爱我中华·同心筑梦”等主题活动;在企业,把创建工作同各族群众创业就业工作、全域旅游、法律援助等结合起来。
为加强城市民族工作,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为重点,自治区还积极实施“5321”工作。“5”是建立生活困难必帮、重大活动必邀、病重住院必探、特别情况必访、有重大纠纷必解等五项措施;“3”是主动与外来少数民族群众交朋友,建立与少数民族居民代表每周电话交谈一次,每月面谈一次,每年座谈一次“三必谈”制度;“2”是建立“少数民族之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站”两个平台;“1”是公开一部热线电话,加强与外来少数民族居民联系,倾听少数民族群众的诉求,真心真意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民族团结工作始终是宁夏工作的‘生命线’,要真正把民族团结工作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放在心上。”胡绍皆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张曼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