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8月7日,夏日雨后的空气有些闷热,北京大学校园内的蔡元培像前,几十名来自河南信阳市的小学生在带队老师的要求下背诵《少年中国说》。带队老师说:“就是要让孩子们在北大这个环境里背,受到熏陶,出去背就没意义了。”
每年暑期,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都会迎来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其中多是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参观,或是各年龄段的外地学生夏令营(研学营)团队。网上有人把这些游客称为“清北朝圣者”,他们带着敬重和向往来到校园,期望在一草一木、一亭一楼中探寻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的痕迹,家长们希望孩子在参观时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努力学习。
考上清华北大被许多人认为是成才、成功的标志,在这样的校园里学习、生活似乎是来到这里的每个人的梦想。北京大学状元桥上,一个小学生夏令营团队的带队老师在给孩子们拍照时问,“以后要来哪儿?”“北大!”孩子们齐声回答,脸晒得黑里透红。清华大学荷塘边,从山东来旅游的张先生拿着手机给上小学的女儿朗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女儿坐在一旁边听边玩着指甲。张先生说:“之前就让她(女儿)背,背不下来。今天来过了清华,晚上回宾馆要背下来了。”
今年夏天,北京连续多日最高气温超过35℃。盛夏里,两所学校的大门外似乎总是嘈杂混乱的。北京大学东门外,来自湖南郴州第二中学的研学团等待入校参观,几十名高中生占满了人行横道,不少人蹲在马路牙子上玩手机。参加这次研学团的乐俊麟说,自己高考也想试着冲击一下北大。一群来自江苏徐州的孩子身穿印着“清华大学”字样的小学士服,轮流在清华大学西门外拍照。他们所在的旅行团把赠送小学士服、校门口照相作为特别项目,但行程中不包含入校参观。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今年暑假首次实行了网上实名预约参观的制度,校外个人参观必须通过网上预约。北大、清华每日开放的团队和个人预约总名额分别为6000人和8000人左右,可提前7天通过微信小程序等方式进行预约。每天都有大量游客因预约不上被拒之门外,校门口的黄牛趁机兜售入校服务,通过租借学生卡、开车带人等方式,根据不同的难度开价80~100元。
来自湖北的董先生一家和很多游客一样,来到北京大学校门口才得知进校参观需要预约,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后发现几天后的名额都已经约完了。“来了还是想进去看一下,特别是带孩子感受感受”,但向校门口的黄牛询价后,董先生一家决定放弃。对刚来北京打工、一直向往去北大看看的陕西小伙儿牛必成来说,黄牛开的价也太高了。他在校门口请求骑车的学生带自己入校,之后又尝试骑着共享单车和人群一起混入校门,折腾了近一小时也未能成功,只好悻悻离开。
有时清华、北大的大门也并非无情。一位没预约上参观的石家庄女孩儿拿着自己的应届高考准考证向值班的保安求情,希望能通融自己和妈妈进校参观。女孩说着说着红了眼睛,最后保安为母女俩打开了入口。
今年,清华大学组建了40多人的校园参观引导员队伍,全程引导团队按指定路线参观,费用由学校承担。北大的校园引导队则作为一个勤工助学项目,由受过讲解培训和考核的本校学生组成。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大二学生小雷作为引导队的一员,平均一天负责4个团队的讲解引导工作,每个团参观时间约一小时,之后他能拿到每个团100元的勤工助学补助金。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字样每天都出现在无数家长、孩子拍下的照片里。它们可能只是来自打卡式随意按下的快门,却往往承载着向往和期待。
程希文 摄影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