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在宁波大学,有这样一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由来自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建工学院、阳明学院和人文学院的37名成员组成,他们深入浙江余姚市梁弄镇的17个行政村,走访了近40名基层优秀共产党员,从他们身上挖掘红色基因、记录红色资源、宣扬红色事迹、凝练“梁弄模式”。
寻访队员眼中的英雄
梁弄从相对落后的革命老区成功发展为小康样板镇,正是几代梁弄人始终传承践行红船精神、勇做时代先锋的结果。他们中有带领全村人民发家致富的党总支书记或村长,也有放弃高薪工作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大学生村官”,更有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普通共产党员,他们就是寻访队员眼中的时代英雄。
汪国武是汪巷村的一名共产党员,天绿水果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他建立的“百果园”被认定为“浙江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如同一个先知先觉的引领者,他早在2000年就引进了樱桃新品种,将以往种植在山上的樱桃转移到了山下农田,取得了较好收益。
尝到了种植水果的甜头后,他开始鼓励和带动农户共同发展,成立天绿水果合作社,总占地4000多亩,涉及13个行政村的果农。2014年,合作社党支部成立了党员区域活动中心,按照“党员+农户+产业”模式,把党员示范岗、先锋模范岗设到田间地头,对社员和联系农户经常性开展技术指导,使党员在技术改进、风险担当、市场拓展等方面走在前列,干在实处,降低生产经营风险,增加社员信心,为合作社发展保驾护航。
甘宣村82岁的吴焕春老先生是一名拥有60年党龄的老党员,在解放军为四明湖剿匪精神的感召下,当年只有十三四岁的他就萌发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念头,并于1959年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当年,他作为生产队队长,积极响应“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号召,帮助群众摆脱恐慌无助的精神状态,树立依靠自己双手克服灾荒的决心和信心,同时带领群众,上山下水,打猎捕鱼,打柴割草,采集野生淀粉、野生油料、野生纤维和野生药材,“多搞吃的,同时也搞用的、烧的”,在艰难的生产条件下,带领村民从无到有,从食不果腹到自给自足,从消极迷茫走向积极乐观,一步一步地奔向美好。
说起奉献,不能不提横路村的党员陈少忠,他在水灾期间全力救助被困人员,还为村老年活动室免费安装空调……不仅如此,村里建设文化大礼堂时,有着30多年建筑经验的他主动请缨,将自己的施工队伍和机械设备统统拉进工程现场,每天早上5点半就到工地,经常顾不上吃饭休息,和工人一起加班加点,还和村干部一起奔波各个建材市场,力求花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材料,他甚至自掏腰包,不求回报,工程完工后对于自己应得的人工费、机械设备费和材料费一概不提,而这些费用加起来有近5万元。
雅贤村的褚银洋爷爷今年已是93岁高龄,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他,20岁便参军打仗,从四明山之战打到解放战争胜利结束。他参加过三大战役,曾担任开国上将叶飞的警卫员。褚老回想当年战斗情景,神情激动,泪光闪闪,好几次都拿手拭去眼角的泪水。战争是残酷的,只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才知道,“打仗哪有这么简单”。而对于现在的生活,褚老特别满意、知足和感恩。
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无法切身体会战火纷飞的惨烈,但沿着先贤英烈用生命和鲜血开拓的道路,我们却可以翻寻尘封的历史记忆,汲取不断前进的力量。
王凌枫是2015年9月加入到横坎头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他本科和研究生分别就读通信和计算机专业,“很多收入可观的互联网公司都可以去”,然而他毅然决然回到农村,因为在农村长大,他深知农村发展的弊病——人才缺口大。在他看来,“国家倡导乡村振兴,其实就是人才振兴,基层需要我们”。一到工作岗位,他就开始走访横坎头村,“将人力资源、红色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后,必将成为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王凌枫骄傲地说。
如今横坎头村以发展红色旅游为核心,结合特色农业,实现乡村振兴,村民人均收入3万元,基本达到了小康水平。大学生村官从城市到乡村的“逆行”,不仅诠释了青春的另一种可能,而且展示了昂扬奋进的人生姿态。
感悟梁弄模式
在深入梁弄镇寻访的过程中,队员们体会到了红船精神在梁弄发展中的无穷动力,特别是在习总书记给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回信精神的指引下,梁弄镇坚持建设党群联心工程、开展走亲连心系列活动,坚持推进党建提升工程、着力建强“前哨支部”,坚持落实凝心聚力工程、深化推进民主协商和监督机制,统筹推进基层党建能级提升,打造基层党建战斗堡垒,为梁弄经济发展打下了牢固的政治基础。
梁弄人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因地制宜、精准定位的策略和坚持创新发展、勇于担当的魄力,几代梁弄人牢记初心与使命,在努力将梁弄镇建设成为“红色旅游名镇、历史文化古镇、会展教育重镇、特色农业强镇、智慧宜居小镇”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烙有“红色基因”的“梁弄模式”。
队员们从村支书、大学生村官身上学到了他们对党忠诚、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的情怀和不忘初心、以身作则、艰苦朴素的党员本色。
他们虽然是中国大地上最为普通的村支书、大学生村官,最为普通的共产党员,在最为普通的工作岗位中做着最为平凡的事情,但是在平凡的事迹中却彰显着共产党员不平凡的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内核就是他们的“人民观”。“如何成为一个能够为人民服务的好党员”在寻访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成为我们大学生党员自省次数最多的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在这些村支书、大学生村官身上得到了诠释。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社会实践中,队员们开阔了视野,收获了友情,学会了团结协作,感悟了红色精神,坚定了理想信念,更为重要的是明白了回到学校将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明白了将来步入社会后,奋斗的舞台在哪里、奋斗的方向在哪里、奋斗的目标是什么。
通讯员 汪丹 郭亚男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