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09月0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青春接力,世界性难题有中国答案

孔祥文 张洪柱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周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9月05日   07 版)

    这是一个活力四射的青春方阵——平均年龄27岁,最小的团队成员只有21岁。这又是一个屡创奇迹的地铁盾构青年团队——在我国西南地区创造了6台盾构机同步作业的纪录,并攻克了地铁盾构管片上漂、错台等世界性地铁施工技术难题……

    作为方阵的带头人,中国铁建二十二局集团一公司成都地铁6号线土建13标段地铁盾构经理周祖斌认为,取得这样的成绩,“靠的是传承,师徒相传,手把手地教”。

    “盾构作业,不像打羽毛球,更像踢足球。” 中国铁建二十二局集团一公司一公司盾构中心副主任刘畅说,盾构作业中,相关人员的配合十分重要,“越是困难的项目,越能显现出配合的重要性”。

    成都地铁6号线土建13标段就是一个典型。这一标段全长6718米,其中盾构区间11935延长米、管片达8002环。“我们管段处于成都中风化泥岩层,地下水丰富,涌水突泥严重,盾构机姿态控制非常难。” 项目经理姚义介绍说。

    在地面下二三十米的深处作业,周遭地质复杂多变,大型盾构机施工中一旦出现问题,处理不当后果难以想象。长长的隧道如同宇宙黑洞,考验着这些年轻盾构队员的勇气,更考验着他们的智慧。

    周祖斌清楚地记得,2017年10月,当推进到23环至31环时,遇到了全断面富水砂卵石地层,盾构机掘进中有喷涌现象,地面出现10至20厘米沉降,“幸亏那里是一片荒地,不然,后果很严重”。

    盾构机推进速度不得不慢下来,但喷涌依然很严重,此前完工的隧道形成了一段10米长、半米厚的泥浆层。“喷涌一次,我们要清理一天。” 周祖斌说,一周下来他们只推进了10.8米。

    吃一堑,长一智。在左线即将掘进到这一路段时,周祖斌和技术人员研究出了“一套组合拳”:提前对地面进行打孔注浆加固,优化盾构机掘进参数,增加聚合物,改良盾构渣土……多管齐下,立竿见影,隧道喷涌现象明显减少,仅用4天就通过了这一不良地质段。

    成都地区特殊的泥岩地层地质,给地铁盾构施工带来了许多困难。盾构机刀盘开挖直径6.28米,而管片外部直径为6米,这中间的28厘米空隙需要用水泥浆灌入填充。而二次注浆,原来主要用于修正管片姿态,并发挥止水环的作用。由于成都地质复杂,特别是富水,使得注浆和二次注浆初凝时间增长,造成管片上浮,出现破损、错台问题。“盾构机姿态失控和管片上浮等难题,两年来出现了多次。”周祖斌说。

    周祖斌说,在长春地铁1号线盾构施工时,他们就饱受困扰,并从此开始攻关,“但效果不理想”。“那个时候公司搞盾构的人也少,人才储备不足。”刘畅说。

    来到成都地铁施工后,他们继续试验,在成都地铁5号线第二个区间盾构施工时,技术人员提出注浆时间由原来的4~6小时压缩为3小时,效果不理想。 压到1个小时,可初始混凝土运到隧道内还没有灌注,就凝固了……尽管遭遇了一连串失败,他们却没有灰心。“1小时注浆凝固必须实现!”抱着必胜的信念,周祖斌和金石路至三色路站区间盾构队经理唐毅雨、三色路站至中和站区间盾构队经理朱斌等人带着技术人员不断摸索工序衔接方式。

    在盾构机掘进中,操作手首先确定注浆时间,现场技术主管把控1小时凝固混凝土配合比,随后,从搅拌站、车辆运输,到放浆、灌注等全程都有专人盯控。一次注浆1立方米,一环需要6立方米,搅拌站用时压缩到15分钟,运输到作业现场压缩到10分钟以内,再加上工人灌注作业,终于满足了1小时注浆凝固的要求。

    同时,他们对二次注浆也进行了改进,二次注浆实现了1分钟凝固,大大减少了管片上浮空间。曾经担任盾构机操作手的朱斌和盾构操作手经过研究,还摸索出了借助盾构机操作,避免管片上浮的妙招。

    “我们找到自己的解决方案,其他地方管片上浮误差控制10厘米左右,而我们控制在两三厘米。” 在接受采访时,唐毅雨、朱斌不约而同给出这样的回答。

    特殊的环境,特殊的地质,高尖的难题,超人的考验,超大型机械设备作业,让这个年轻的盾构团队更像深藏地下的现代化车间。身处流水线,他们更加注重人才梯队建设,注重团结协作,让这个盾构群体成为培养盾构人才的摇篮。刘畅说,通过建立导师带徒制度,当年人才储备不足的情况现在已经不复存在,公司的盾构人才“如今超过300人”。

    周祖斌、朱斌都是刘畅带出来的徒弟。“悟性好的徒弟,1年多就能带出来,一个项目结束,下个项目就可以单独作业了。”刘畅说,自己的徒弟不仅学会了操作庞大的盾构机,有很多人也开始带起了徒弟。

    朱斌告诉记者,他在长春地铁施工时带的徒弟张城恺,如今又带了当年毕业的大学生于江河当徒弟。“如今,于江河都成了冯志坤、任恩远的师傅,我在现场算是‘师爷’啦。”朱斌打趣说。

    这些满脸稚嫩的徒弟如何快速成为敢打敢拼的硬汉?周祖斌、朱斌各有不同的做法。

    2017年12月,三色路站至中和站区间盾构施工时,盾构操作手张元突然发现刀盘扭矩增大,速度明显减慢。他记起朱斌带领他们总结的盾构作业指导书,“应该是土仓结泥饼了”。他连忙停机。不放心的他又找到周祖斌把关,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这个只有两年盾构操作经历的小伙子,指挥工人往土仓中加分散剂,经过24小时处理,终于化险为夷,盾构机重新出发。

    同样是去年12月,龙灯山左线,盾构机全部进洞后欲提高掘进速度,可总是难以实现。操作手们就停机进行检查分析,也打算往土仓中加分散剂。周祖斌及时制止了他们,并引导他们:此前盾构一直低速前进,土仓中应该不会结泥饼。可速度提升不了,这又是个泥饼,可到底是什么样的泥饼?

    土仓开启后,周祖斌让操作手先行观察。蒋希春、李云龙、张文涛等4名操作手不顾50多摄氏度的高温,进到土仓中勘察,终于发现是此前施工造成的泥饼,由于没有及时处理,泥饼都烧结了,靠分散剂显然是无法融解的。

    正是这种手把手地传帮带,如今以蒋宇、黄杰等95后为代表的第四代盾构手已经成长为盾构作业队的机电主管和技术负责人,他们默默奉献青春,在地表下打通了一条又一条城市的脉络……

孔祥文 张洪柱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周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9月05日 07 版

张家港:“河小志”办成了培育环保意识的大事
青春接力,世界性难题有中国答案
团黄山市委:巧用资源打造特别的青年之家
海口:公益夏令营十年渐入佳境
19对建设者在斯里兰卡举行中斯员工集体婚礼
团青岛市委与海尔集团合作共建“青年之家”
2018“中俄青年创业孵化器”青岛-鄂木斯克双向交流启动
图片新闻
扫码读“共青团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