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生 张慧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超)从9月1日起,伴随着7个月的太湖封湖禁渔期结束,700多艘渔船一起出港,位于苏州吴中区光福镇的太湖渔港村也将迎来一年中最热闹、最繁忙的季节。
“不用电捕鱼,不用药捕虾,不在禁渔期捕鱼,不捕子孙鱼”,这是全体渔民的承诺。他们把这4句话刻在石头上,竖在渔港村码头边,人来人往都能看见。
作为太湖最大的渔村,太湖渔港村坐拥太湖绝佳山水,盛产“太湖三白”等湖鲜水产,有着“中国内陆第一渔港”的美誉。此外,全村1380多户村民,拥有721张堪称“绝版”的太湖捕捞证。
该村前任村支书钱才忠记得,去年,湖面上出现了垃圾,村干部带领志愿者去打捞。当时,大家心里都不是滋味,“我们都喝太湖水长大,有责任让她越来越好”。
在去年的开捕节筹备会上,有人提议,“开捕节不能只是热闹一番,更应以此为契机,引导大家感恩太湖,保护太湖。”
建议得到采纳。不久,码头边就竖起“太湖永续石”。开捕节现场,渔民代表操着浓厚的乡音承诺:今后一定会像珍爱母亲一样,珍爱太湖、感恩太湖,不用电捕鱼、不用药捕虾、不在禁渔期捕鱼、不捕子孙鱼……
“这几句承诺,老百姓听得懂、做得了,更能入心入脑。”钱才忠介绍,此前,电鱼、药鱼十分普遍,渔民所到之处,无论小鱼还是大鱼全部死亡,对渔业资源造成严重破坏,还带来污染。而捕上来的小鱼不仅卖不了好价钱,还损失了鱼苗。
今年5月起,渔港村开展了“渔民垃圾上岸”活动,成为太湖2338平方公里水域内的“首倡者”——渔村干部也通过上渔家、登渔船等方式发出倡议,鼓励渔民把船上生活垃圾带上岸,把捞到的塑料金属等物品带上岸。
原来,捕鱼期间渔民轻易不靠岸,日常产生的垃圾往往直接倒入湖中,给水质带来损害。导致近两年捕捞,每网下去都有“意外”收获,如瓶罐塑料、以及一些湖底垃圾。
现在,24艘收鱼的贩船成为联系渔船的纽带。收鱼时,他们会顺便将捕鱼船上的垃圾带上岸。与此同时,不少渔民主动打电话要求来收垃圾。短短几个月,已有约6万斤垃圾上岸。
据了解,明年渔港村还将推出“太湖永续”行动,“让太湖永远年轻,让太湖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