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09月1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影音书画

里约再无“大冒险”

吴海峰 张劲硕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9月12日   11 版)

    近日,美国多家媒体报道了国际著名鸟类研究与保护组织——国际鸟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的最新研究成果,一种极度濒危的鸟类——小蓝金刚鹦鹉(Cyanopsitta spixii)在野外可能已经彻底灭绝了。这种鹦鹉的名字大家可能会感到陌生,但若提到著名动画电影《里约大冒险》,想必您就非常熟悉了,小蓝金刚鹦鹉就是动画片中的主角布鲁的原型。

    看过这部动画电影的人都对布鲁和他的女友珠儿记忆深刻,而电影中所发生的情节,也并非全部虚构。

    1638年,德国博物学家马克格雷夫在巴西目睹了这种鹦鹉的尊容,并将其第一次介绍给西方世界;1819年,另外一位德国博物学家斯比克斯在圣弗朗西斯克河上泛舟,发现河流北岸的土堤上趴着一群蓝色鹦鹉,枪声响起,他收集到了一号标本;随后这件标本到了第三位德国博物学家瓦格勒手里,他发现这种鹦鹉与之前人们认识的任何一种鹦鹉都不同,于是描述了这一新物种。为了纪念标本采集者,其被定名为斯比克斯金刚鹦鹉,后在1906年才被划归到蓝金刚鹦鹉属里,我们现在通常叫做小蓝金刚鹦鹉。

    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便是,小蓝金刚鹦鹉为什么会这么稀少,以至于野外灭绝呢?这个首先得从它自身的繁殖习性说起。

    维持某一物种种群持续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就是能够不断地繁衍生息。小蓝金刚鹦鹉也不例外。它们会选择在树洞中繁殖,并且通常是银鳞风铃木的树洞——这事儿就有点儿绝了,因为其他的树洞它们看不上。换句话说,如果这种树大量减少,那么它们的繁殖就会受影响。

    这种鹦鹉每窝产卵2~3枚,经过26天的孵化,再加上2个月的哺育之后,幼鸟才能离巢活动。在此之后的数月时间里,幼鸟都需要亲鸟喂食,不过随着日龄的增长,幼鸟自主觅食的比例也会逐渐提高。根据调查,野生小蓝金刚鹦鹉的寿命约为20年,这么一算,一对鹦鹉的后代看起来数量相当可观。但别忘了,食物的短缺和天敌的猎杀等自然因素,并不会使2~3枚卵全都发育成能够独立生活的成鸟。

    实际上,小蓝金刚鹦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实现笼养条件下繁殖。有时被人们关在一个笼子里的雌雄两只鹦鹉,会像布鲁和珠儿初次见面时那样打得不可开交。即使看似和睦的小两口,也总是由于不明原因无法产卵,或只能产下没有受精的卵。偶尔在笼养条件下繁殖成功,但概率也实在是太低了。经过不断尝试,直到2013年,科学家才通过人工授精及人工孵化的方法,在笼养条件下繁殖出后代。目前,全世界人工饲养条件下的小蓝金刚鹦鹉约有60~80只。

    通过DNA研究发现,人工种群的小蓝金刚鹦鹉具有比较低的遗传杂合度,换句话说,它们具有比较近的亲缘关系,其产生遗传疾病等体弱多病后代的概率比较高,很多后代的发育只能止于胚胎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展小蓝金刚鹦鹉人工繁殖项目之初,笼养条件下只有不足20只个体。人们目前还不知道某些雌雄双方彼此“看不上眼”的缘由,也不完全知晓小蓝金刚鹦鹉“找对象”的标准,但至少就目前来看,“强扭的瓜”确实不甜!毕竟,只知道小蓝金刚鹦鹉需要什么样的食物和繁殖地点,对这一物种的野外保护和人工繁殖来讲,都太薄弱了。

    假如有亲缘关系不那么近的小蓝金刚鹦鹉加入繁殖,那么遗传多样性低这一逆势将得到扭转。根据野外调查中可靠的记录,科学家认为近年来它们的野外种群下降趋势明显,几乎找不到野生个体了,想引入“新鲜血液”也几乎没有可能了。

    于是,国际鸟盟近日正式宣布:小蓝金刚鹦鹉处于野外灭绝状态。除了自身繁殖的问题,还有什么原因导致它们在野外灭绝呢?

    首先,尽人皆知的原因就是对小蓝金刚鹦鹉的非法捕捉。最晚自19世纪末期,人们对小蓝金刚鹦鹉的捕捉和饲养就开始了,这其中则以抱着奇货可居心态的欧洲人为首。他们不但收集小蓝金刚鹦鹉的羽毛或标本,还饲养这种鹦鹉的活体,毕竟没有几种鸟能长出那么靓丽的蓝色羽毛。此外,蓝金刚鹦鹉家族中的另外3种,紫蓝金刚鹦鹉、灰绿金刚鹦鹉及李氏金刚鹦鹉也都处于极危或易危的处境。

    其次,在小蓝金刚鹦鹉的分布区内,其偏好的巢树——银鳞风铃木在过去几十年间由于木材的取用而被大量砍伐。幼树的砍伐对小蓝金刚鹦鹉的影响尚且不大,但发育成熟的大树可就意义非凡了,因为只有那些大树才能够发育出足够使鹦鹉容身的树洞,而大树的倒下就意味着“婚房”的消失,其他种类树木的树洞,又或许为其他鸟类所占有。根据一项调查,仅2014年9月,巴西的热带雨林就被砍伐了400余平方千米,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森林砍伐的速率始终处于有增无减的状态。

    实际上,砍伐这些雨林的不是伐木工,而是生活在贸易全球化大背景下的我们,这些开垦出的土地被用于种植咖啡、甘蔗、橡胶、大豆、棕榈等经济作物,大多数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离不开它们了。但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吗?想想昨天喝了一半倒掉的咖啡或饮料,想想用过一次就扔掉的橡胶手套……

    我们对这个世界还有太多未知,很多物种和关于它们的故事都正在甚至已经消亡。但好在,我们有像小蓝金刚鹦鹉这样的“伞护种”,如果我们能保护好这些物种,就需要保护它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也就保护了依赖那片土地生存的其他物种,当然也就保护了我们自己。

    吴海峰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鸟类学硕士

    张劲硕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 国家动物博物馆科普策划总监

吴海峰 张劲硕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9月12日 11 版

与火为敌
里约再无“大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