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09月19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800余项目竞逐“创青春”赛场

陕西:青年双创聚焦“空天”精尖项目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孙海华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9月19日   07 版)

    帮助少年儿童实现对太空的具象探索,是雷俊英带领的“九号宇宙”项目团队的梦想;西北工业大学“天捍航空”创业团队希望以自主研发的无人机防御系统,捍卫属于每一个人的美好蓝天;作为一家民营公司,“华通机电”带来的是某火炮的供输弹机项目……

    9月18日,第六届“创青春”陕西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这些聚集“空天”的尖端科技项目不在少数。据主办方介绍,大赛举办6年来,赛事规模不断扩大,已累计吸引8439个项目参与,促成融资5.68亿元,带动和解决就业8.7万余人。参赛项目也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小型加工、产品营销占绝大多数,到航空、航天、火炮等精尖项目占比日重的转变。

    作为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占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我国《‘十三五’国家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规划》中,明确要求加强科普场馆设施建设,而航天则是其中的重点科普领域。”“九号宇宙”航天科普研学基地项目参赛负责人雷俊英告诉记者,以“硬科技”为主导的该项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九号宇宙”项目以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及光机所联合社会资本发起创办的硬科技创业孵化平台——“中科创星”为依托,通过仿真的航空航天环境,让参观体验者对航天科技不再陌生。在此基础上,项目还将重实践、超学科教育的“steam”教育理念引入航天科普领域,不仅可以引导青少年学习卫星的设计知识,还有机会通过测控站向在轨卫星——“少年星一号”发送数据指令,参与卫星测控。

    “从仿真环境到真实操控,我们的最大特色就是‘浸入式’,使科学知识变得可视、可感、可触。”雷俊英团队希望以这样的方式,使青少年感到太空距离“并不遥远”,并在青少年心中种下科学探索的种子。

    今年8月,“九号宇宙”已全面开馆。这一投资3000万元、总面积3000平方米的展示空间,集展示、体验、教学为一体,不仅包含了VR返回舱、嫦娥登月车、宇航服等展示,还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体验者乘坐太空梭实现“星际穿越”,近距离接触浩渺星空……

    有了这样的“九号宇宙”,雷俊英团队有着对未来的长远规划:组织研学旅行、开放研学课程、承接科普场馆建设等,都是他们拟定涉足的方向。

    在今年的参赛项目中,类似的“空天”精尖项目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这些项目都有着一个共同特点:背靠陕西得天独厚的高校资源和科研优势。

    陈勃羽带领的西北工业大学“天捍航空”创业团队,正是高校和科技创业最典型的结合。这支成员集中于90后甚至95后的团队,年轻却不“简单”:团队成员全部为在校硕、博士生,专业集中在航空航天自动化等领域。

    凭借扎实的技术实力和满腔热情,团队成员在校时就开始了无人机、航拍器等的研发。这一过程中,他们很快意识到:民用无人机可利用度高、自由度高,与之相伴而来的必将是严重的社会问题。

    “无人机应用领域广泛,我们的理想是能够促进这一蓬勃发展的行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2016年,正是无人机发展势头最好的时候,陈勃羽团队撤出一部分资源,集中用于无人机防御系统的研发。

    研发先行,随后进行公司化运营。天捍航空团队先后获得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0余个,注册商标4个。联合特警、公安部门,为多个大型活动提供防空安保服务。目前,公司已与国内26家单位达成合作意向,成功签约8家地区总代理,订单总价值超过千万元。

    在公众概念中,“军用融合”通常所指的,是军用技术、产品向民用的转化和应用。而在参赛的陕西华通机电制造有限公司,这个概念所指却是“利用民营企业接受度高、接触面广等优势,对军用技术进行探索,补全军用所需。”

    从零件供应到部件供应,再到整个系统配套,十几年的经验积累和技术探索,使“华通机电”自主研发的某火炮供输弹机,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具备了“相同的弹库,储存量更高”的优势。不仅如此,自动装填后火炮连续发射,装弹速度大幅提高,稳定性、精确性也远远领先。目前,这一供输弹机已装配部队使用。

    “对于制造类行业而言,装配调试经验非常关键。”某火炮供输弹机项目技术负责人牛警惕坦言,军工企业的装配一般集中在研究所,而研究所一般都是专注于成型、标准化产品的生产。相比较而言,“我们的客户涉及各个领域,根据不同的需求,我们可以对同一系统进行创新改造来满足,这就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技术需要创新,更需要继承。”牛警惕希望,借助“青创赛”的舞台,带动更多年轻力量加入团队,“在做好传承的同时聚力创新,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

    “‘创青春’的舞台,从来不乏追梦者,以及帮助创业者圆梦的投资人。”团陕西省委书记段小龙表示,目前,陕西已通过“创青春”大赛发现、培育了一批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前列的青年创新创业人才,众多从“创青春”走出的创业项目“不仅活了下来,还不断成长、发展,走向了世界”。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孙海华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9月19日 07 版

“小师父”群体在崛起
“小师父”群体是大国制造的“家底”
陕西:青年双创聚焦“空天”精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