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近中秋,需要备几块月饼。这几年中秋月饼大战,没从前热闹了,少了好些出幺蛾子的创新品种,包装也简约不少。据说月饼搭红酒、搭鲍鱼、海参的也少了。商家更愿意在产品味道上下工夫,少了花哨,口味更为人所看重,这也接近于吃东西的本意。
中秋是中式点心难得被关注的时点,除此之外就是春节前。中秋节北方讲究装个点心匣子,买主在点心铺排大队,中式点心才又火一把。除了这两个日子,中式点心都没什么爆点,日常人们也会讨论讨论过生日哪家蛋糕好,又开了什么网红西饼店,这些话题是没有中式点心什么事的。
西点似乎自来的高大上,面包房、西饼店都装潢得干净明亮,兼卖西点的咖啡厅更是有情调的地方,说不准还是潮人打卡的圣地。对应咖啡厅,早年间的茶馆是卖中点的主力。笔记、掌故中,某某茶楼做得一手好点心,往往为旧文人所津津乐道。可惜现在茶馆大多对点心没兴趣,可能也有节约人力成本的原因,超市买点现成货,不管好吃不好吃,拿盘子一装,对付了。
专卖中点的店铺,让人一想都是老国营的派头,玻璃柜台木头框架,后面站几位白大褂儿、白帽子的大姐,你要什么当场装袋称重。看这个做派,出入此地的顾客,怎么也要六十开外,当然实际上也不尽然。而且卖中点的店铺,绝少有让顾客拿个盘子自选的,不知为什么。
头些年,我有时到天津听评书。当时天津老南市还没拆迁,都是胡同平房,各种小摊小铺,很热闹。在书馆斜对面不远,有家天津老字号点心铺,就是上面说的做派,一水儿的玻璃柜台配大姐。有时散了书,我会装个点心匣子带回家。提溜着点心迎着斜阳,也会想如果这会儿天上再来点尘土,就更有味儿了。后来南市一拆,老店也换地了,店面更豁亮整洁,虽然也明白点心味道没变,却总觉得好像没以前好吃。差点什么味,可能是土味。同样,中秋节前内蒙古、山西的集市上,能看到大块胡麻油合面五仁青红丝月饼,堆得小山似的。看着就觉得好吃,为什么呢?大概是认为这就是中式点心应该有的样儿。真好吃吗?也未必。
还有一样,卖中式糕点除了门面显旧,最好手艺也老点。很少听说哪家中式点心创新成了网红的。倒是号称我这手艺祖传八辈儿,一百年工艺就没变过的,如果再能跟宫廷御膳搭上点关系,就更理想了。甭管真的假的吧,冲这篇说辞,就有红的可能。
再一条中式点心最好也别太贵,否则很容易让人觉得不值。西点一块蛋糕几十块钱,没事儿,食客们也认。有的蛋糕店甚至有专门在门口排队的黄牛,为吃口蛋糕,还得多花几十块钱买一黄牛号。我曾经从某高档商场路过,看到里面支着辆蛋糕车,摆的都是马卡龙。服务员很绅士,“您尝尝吗?我们这都是今天早上刚从巴黎飞过来的”。他这话说出来显得倍儿有面儿,“打飞的”来的点心真不便宜。要是车里摆着绿豆糕,服务员也很绅士,“先生尝尝吧,这都是我们点心铺现做的,后厨离这儿二里地”,估计说出来就没什么面儿了。
为什么中西点心在食客心里定位上有差异?一个原因是视觉上中点似乎差些美感,不是方就是圆,一坨一块的,不如西点花枝招展,这和中点少用乳制品有关。当然中点造型也有自己的一套审美。比如仿形,烤出来的点心如花朵似鸟兽,也不能说不美。还有以月饼说,花纹都是模子扣出来的,一副好模子,也算得上是件艺术品。这种图案的美是西点所没有的。我想更多是因为点心师傅和企业主对产品质量及格就行的要求,没有做精,自然也就不显档次了。
别说我还真碰到一家中式点心铺中的异类,点心卖价直追西点。一块玫瑰饼、萨其玛,能卖到二三十元。不过这家点心做得的确精致,翻毛点心往桌子上一磕,酥皮儿真能跟鹅绒一样飞起来,味道也是我所吃过中点中很好的。本来很担心卖这么贵会干不下去,几年过去了,人家生意倒是越来越好。可见东西地道,顾客们也就无问西东了。
辛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