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09月21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祖孙三代火车司机见证“中国速度”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润文 通讯员 马爱民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9月21日   02 版)

    在京沪线南京东机务段,有一户“火车司机世家”。从新中国第一代蒸汽机车到高铁“复兴号”动车组,从时速30公里到350公里,爷爷姜福临、爸爸姜爱舜、孙子瞿俊杰,祖孙三代接力“舞龙头”,亲历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江南、江淮铁路的历史变迁,也见证了中国铁路的飞速发展。

    2018年的春运,28岁的瞿俊杰第一次开上了“复兴号”高铁动车组。“我爷爷开火车,我爸爸开火车,我也一直想开火车。”在瞿俊杰看来,开火车自始至终都是他的职业梦想。

    在他的家族里,祖孙三代人的火车情缘延续了60多年。

    1956年,瞿俊杰的爷爷姜福临成为新中国第一代蒸汽机车司机。1984年,爸爸姜爱舜接过爷爷的班,成为一名内燃机、电力机车的司机。如今,90后瞿俊杰又把这个“接力棒”稳稳地握在手心,成为了一名高铁司机。

    驾驶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高铁列车,觉得“开起来像飞一样”的瞿俊杰,始终把父亲的话默默记在心里,“安全是铁路的命根子,保证铁路运行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同样的话,爷爷姜福临也曾对姜爱舜念叨过。

    1934年出生的姜福临,1951年参加铁路工作,刚开始是蒸汽机车上的司炉工。当时,机车的牵引力全靠人不停地将撒过水的煤炭铲起,精准投至大炉烧水,产生水蒸汽,牵引机车运行。

    “一锹湿煤重约5公斤,一趟车要烧掉六七吨煤炭。”姜福临回忆,途中还要配合瞭望信号、拉小水泵上水等工作。尽管环境艰苦,但姜福临从没后悔,从司炉工到副司机再到第一代蒸汽机车司机,这一坚持就是44年。

    从小看着父亲奔走在铁路一线,姜爱舜对火车有着莫名的好感。1983年,姜爱舜参加铁路招工,成为南京东机务段的一名新兵。

    上世纪80年代,京沪铁路沪宁段蒸汽机车逐步退役,机车转型,跨进内燃动力时代。1984年12月,姜福临告别蒸汽机,登上DF4型内燃机车担任学习司机。1991年,顺利考取内燃机车驾照。

    姜福临回忆,内燃机车是个“油耗子”,发动起来噪音大、油味重。狭小的驾驶室里,两名司机讲话基本靠吼,说起话来像是在吵架,但他觉得,跟父亲相比,自己是幸运的。

    2006年7月,沪宁铁路迎来电气化时代,采用的是单司机值乘。司机室配备有信号仪表,装有电风扇,瞭望条件大为改善,“不用再像父辈那样探头窗外瞭望开火车了”。

    从1997年到2007年,中国铁路先后经历6次“大提速”,20世纪末,铁路平均时速仅五六十公里,到第六次提速完成,主要干线开始以时速200公里运行。

    2012年,电力机车再次升级换代,姜爱舜挑起大梁,担任南京至杭州间客运列车司机。在他看来,铁路发展升级了,但“安全大于天”的铁律和责任没有变。开了27年火车的姜爱舜,先后驾驶了7种车型,平安行驶300多万公里。

    “开火车,讲究的是安全、正点和平稳。爷爷、父亲开车一生平安,很了不起!”瞿俊杰说,既然做了火车司机,就要有责任感和担当。

    这个2009年加入南京东机务段、从电力机车货车副司机干起的90后,伴随着铁路时代的升级换代,也在加速成长,2015年凭借过硬的能力脱颖而出,瞿俊杰顺利考上高铁司机。

    第一次独立驾驶沪宁城际动车时,瞿俊杰非常紧张,从南京到上海,时速250公里,全程下来,一双白手套已经完全湿透。现在,他已经熟练掌握了5种不同类型的高铁列车,安全行驶330万公里。

    看着儿子瞿俊杰的每一步成长,姜爱舜深有感触,他觉得自己和儿子都赶上了好时代,在他看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高铁事业更需要一代代铁路人的努力、奋斗和传承,跑出新时代的幸福感”。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润文 通讯员 马爱民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9月21日 02 版

祖孙三代火车司机见证“中国速度”
苏州打造创新创业“天堂福地”
宁夏各族各界隆重庆祝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