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的标准要依据社会、行业、企业对未来职员的要求和需求来确定,而不仅仅是一个分数。学在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要有储备知识的能力。希望大家在闲暇时多泡泡图书馆,多听听名家讲坛,学院还为同学们提供了260门在线选修课程。咱们的图书馆里不仅有琳琅满目的书籍,而且还有丰富的电子图书,是储备知识的较好场所,对你也是最佳时期。土耳其作家帕慕克说:‘我一天读本书,整个生命遂发生变化。’那么,同学们,在大学三年里,你的人生将会发生巨大改变。”
这段感人至深的文字是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赵居礼在2017年新生入学时讲的“开学第一课”中的内容,话语里,饱含了学院对新生的殷切希望,体现了学校“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位于中国著名航空城——西安市阎良区,处于国家级航空产业基地。建校60年来,学院秉承“尚德躬行、笃学擅用”的优良传统,发扬“艰苦创业,团结奉献,育才树人,航空报国,追求卓越”的西航精神,为国家航空事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形成了“明德敬业、严谨求是”的校风。
学院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第三机械工业部阎良第一航空工业工人技术学校”,隶属于原第三机械工业部,1979年更名为空军航空工程部第三技工学校,隶属于空军,1985年改为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1994年更名为空军西安航空工程学校,2001年由空军移交陕西省管理,升格大专并更名为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优质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陕西省“一流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高职院校实习管理50强院校、省级文明校园、省级平安校园、陕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陕西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
办学理念引领发展,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学院依托区域和行业优势,坚持落实“工学四合”办学理念,明确了建设一流现代高职院校的奋斗目标。秉承“五个坚持”的办学思路,即坚持党委领导,坚持科学发展,坚持跟进基地,坚持市场导向,坚持“四个合作”,以“一章八制”为核心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和高效管理机制,优化机构设置。深入探索并形成了“融合发展、合作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五个发展”的战略路径,聚焦教育教学改革,培育新动能;推进产教融合、校地融合、军民融合“三个融合”,构筑新高地;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激发新活力;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共建新生活;强化社会服务,彰显新形象。提升了教育水平,增强了开放办学活力。
学院坚持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按照航空产业链的上下延伸,形成了以服务航空为主,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截至2018年,学院开设航空制造、航空维修、航空材料、航空管理、通用航空等领域专业50个,主要服务面向空军航空维修、航空工业、民航运输、通用航空等企业。无人机应用技术、通用航空器维修专业、航空遥测与技术测量专业。建有航空机电设备维修、航空电子设备维修等国家重点建设专业8个,飞机制造技术等14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重点专业,其中6个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专业获批陕西“一流专业”建设专业。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
学院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进一步优化。今年年初,学院召开了首届人才工作大会。近年来,引进人才150人,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人才增加115人。教授中有二级教授1人、三级教授3人。截至2018年,学院拥有全国优秀教师3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2名,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杰出教师奖各1名,陕西省首批“特支计划”领军人才1人,省级优秀教师2名,省级教学名师12名,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建设了阚有波大师工作室和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教师教科研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教职工出版教材76本,发表论文2047篇,主持科研项目97项,申请专利150项,其中发明专利30多项。横向科研课题和授权职务专利有了新突破,2018年,周鹏博士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办学活力显著增强
学院积极拓展与中航工业、民航运输业、通用航空和无人机产业的对接交流,深度参与到国家或省级行业组织,先后加入了中国航空学会、陕西省航空学会、陕西航空产业协会等行业组织,牵头成立了陕西航空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承办“首届全国航空教育与航空产业对话论坛”、连续举办六届“国际航空职教论坛”,成功举办陕西航空行业与职业教育对话高峰论坛。2009年10月,学院牵头组建成立了陕西航空职业教育集团,任常任主席单位、理事长单位和秘书长单位,截至2017年4月,集团成员已发展为拥有航空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52个成员单位,初步形成了集航空产品研发、制造、维修、运营、服务和航空人才培养的共同体,集团长效运行机制的探索取得了突破。
学院深化改革以校院两级管理为核心的内部管理体制,优化机构设置,强化校级管理职能,成立了党政办、宣传部、督导处、国资处、审计处、招就处等职能处室,2012年12月,成立了航空维修工程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2017年增设通用航空学院),2017年,又陆续成立了通识教育学院、士官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四个特色学院,出台了一系列改革配套制度文件,明确了学院和二级学院之间在责、权、利,以及教学与科研、招生就业等方面的合理界限,并建立了考核机制。当前,两级管理改革仍在持续推进过程中,明显激发了二级学院的办学活力。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体制不断深化完善的过程中,学院探索构建并利用多样化的开放合作交流平台,办学影响持续扩大。党委按照适应需求、服务发展的使命要求,坚持对接产业、融入行业,品牌影响力和社会声誉持续扩大。为进一步提高航空类专业建设水平,学院加强与空军维修企业的合作和交流,空军捐赠了29台飞机发动机、10架飞机和一台型号为AL31F涡扇发动机,并与学院共建了飞机发动机实训基地和机体修理实训基地,使航空类专业实训基地达21个,涵盖了飞机发动机维修、机体维修、飞机铆接、机务维修、航空电子维修、模拟修理等方面。
学院分别加入丝绸之路职教联盟和“一带一路”职教联盟,作为副理事长单位发挥积极作用,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87人次担任包括全国航空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内的省级以上行业组织有关职务,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等6个全国性行业组织中被推选为副理事长单位。先后建立了中德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中锐汽车实训中心、CCAR-147部培训中心、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从业人员职前综合实训培训基地等服务平台,成立了陕西省中职师资培训基地和中德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同时与空军维修企业、中航西控、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等数十家行业骨干重点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政校合作。成功获得了中国民航适航法规CCAR-147部培训资质,成为西北地区第一家面向社会的147培训机构。航空科技馆成功申报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08年开馆以来,累计接待各项参观交流近百万人次。
2012年起,学院与渭南工业学校、陕西省电子信息学校、阎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中职学校开展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等专业“3+2”中高职衔接教育,积极探索构建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党建工作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
坚持加强党对学院工作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做到将学院发展与国家发展同步同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党委坚定执行中省决策部署,强化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如期召开党代会,成功换届,选举产生了新的党委和纪委领导班子,确立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目标:到2020年,全面完成国家“优质校”和陕西省“双一流”建设任务,2个航空类专业综合实力达到全国领先,建设航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的现代高职院校;到2025年,建成一批综合实力达到全国领先的特色专业,成为全国航空职业教育的知名品牌,建成航空特色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国特色高水平现代高职院校。
10年来,党委先后开展党的先进性教育、“创先争优”活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坚定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改善了工作作风。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用好“三项机制”,出台“三项机制”实施办法,完善中层干部的选拔、培养与考评机制,创新了青年干部校内挂职锻炼制度,试点了去行政化的干部聘用制度,通过不同方式,鼓励激励年度考核优秀且工作表现突出的领导干部,以及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教职员工。为确保学院“三项机制”可操作、能落地、见实效,学院适时出台了《中层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工作细则(试行)》,强化绩效量化考核。此外,学院相继出台了《中层领导干部(含挂职干部)联系学生班级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党政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办法(试行)》等制度,为“三项机制”在学院落地生根提供了系统化的制度保障。2017年,省委组织部、省委高教工委授予学院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并予以表彰。
坚持并完善了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和“三会一课”制度,强化了“四个意识”,增强了“四个自信”,健全完善了二级单位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务工作、考核机制逐步健全,在原有15个党支部的基础上,整合成立了包括33个党支部的13个党总支。建立了校院两级领导听思政课、校级领导联系思政课教师制度,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
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推进。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贯彻执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健全党风廉政建设集体谈话和领导干部勤政廉政约谈制度。出台了10余项廉政建设制度,强化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健全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内控规范和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提高权力运行透明度、制度化,按制度行事、靠制度管人、依制度用权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
群团工作成效显著。团委成功当选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团委书记联席会副理事长单位,荣获“2014年陕西省高校共青团工作优秀单位”、陕西省团学组织最高荣誉——“五四红旗团委”称号,2017年6月,学院共青团工作经验在全国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进行了发言交流。
办学实力不断增强,教学条件明显改善
2012-2018年,学院全日制在校生由7000多人增长至12000人左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亿元。办学经费逐年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建成了学术报告厅、多功能体育馆、标准化田径运动场、1号学生公寓等基础设施。
学院现有南、北、东3个校区,占地面积1000多亩,在校生12000余人。设置有14个二级学院,开设了通用航空、航空维修、制造、材料、管理,自动化、电子、计算机、汽车等高职类专业50个,门类齐全、航空特色鲜明,涵盖了航空设备维修、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技术、航空管理服务、交通运输营销等职业门类。现有航空、机械等实验实训室133个,校内实训基地21个(其中15个为中央、省级重点实训基地),依托航空产业的校外实训基地297个。建有集航空人才培养和航空科普于一体的航空科技馆,国家重点支持的数控实训基地,与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联办的“国家航空产业基地培训学院”,与德国纽伦堡工商会合作建立“中德职业教育培训中心”联合开展IHK证书培训。
2017年起,学院陆续投入7500万元,在北区操场南侧建设一个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的航空实训教学大楼,国家发改委专项支持5000万元的开放性公共技能实训基地项目在2018年破土动工。投入2000余万元的校园信息化基础建设已经完成,实现了万兆骨干、千兆桌面,云计算基础平台、校园一卡通等系统已经建成,无线网络实现校园全覆盖。
文化育人氛围浓郁,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
学院因航空而生,伴航空而长,随航空而强。多年来,学院适应时代要求,传承航空基因,彰显文化引领,积极探索大学生成长成才供给侧改革,努力构建教育与教学紧密结合的“德技兼修”育人体系。将航空文化与人才培养方案有机融合,从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源头上有力保障、强固了文化育人功能。实现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融通,大学文化与职业文化前置对接,形成了“全员全程全方位”文化育人的新格局,探索出一条具有航空特色、传承军工基因、体现工匠精神的高职教育文化育人的新路子,为国家航空事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院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成立了“学生学习指导与发展中心”,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优化考核激励机制,5名辅导员获省级荣誉。2017年起,为新生班级配备了军政素质养成助理,注重发挥“士官效应”,取得了明显成效。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评价体系的试点工作。加强航空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通,积极传承与弘扬优秀军工文化,鼓励和支持各类学生社团活动,创立了62个学生社团,在校生覆盖率达到53%。举办各类主题活动,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新媒体建设获得突破,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稳居媒体发布的全国职业院校微信公众号排行榜“第一方阵”,多次荣获排行榜前列。2009-2017年,学院荣获陕西省高校优秀校园文化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被媒体选为全国职业院校30所“魅力校园”之一。2012年,学院被评为全省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和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顺利通过“省级文明校园”复查验收,2017年,省文明办再次复审,同意学院继续保留“省级文明校园”称号。同年,陕西省委高教工委、陕西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陕西省公安厅对学院进行检查验收,最终学院成功通过,被授予省级“平安校园”称号。
截至2018年,学院获得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主持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8项,其中一等奖6项。自2011年起,学院连续五年每年投入100万元推进质量工程,重视质量工程对教学工作的带动作用,出台了《教学质量工程实施意见》,调整了教学建设成果奖奖励标准,重奖在教学工作中做出重要成绩的个人和团队,使教师和学生的技能水平大幅提高。2013-2017年,学生参与各级各类技能大赛1216项,先后获得国际级奖项8个,国家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19项。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协助省教育厅成功承办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嵌入式技术与应用开发”赛项全国总决赛。
学院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定期举办毕业生就业洽谈会,目前已形成了由空军航空维修企业、民用航空企业、航天企业、装备制造业等300多家企业组成的稳定的就业基地。每年有大批的毕业生签约空军装备、中航工业、民航运输、航天科技、装备制造等全国大、中型国有企业,为航空产业发挥了重要的人才支持作用。
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国际影响进一步扩大
为进一步提升学院航空专业的国际化视野,学院与新加坡理工学院、明康宇航中心合作,引进国外先进航空技术标准和职教资源,先后建立合作培养订单班。利用航空维修类专业教育资源,2006年起,先后接收新加坡理工学院126名留学生进行飞机发动机实训。与德国纽伦堡工商会、德国China Window国际信息合作公司共同创建了中德职业培训中心,先后派33名教师前往德国交流学习,引进德国职业培训IHK证书、2套KELLER软件和培训教材、12套先进的数控教学模拟系统,2013-2018年,学院共安排100余名教师和干部到美国、德国、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等国家参加学习进修,进一步提升和拓宽了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先后引进外籍教师15人次。2名教师分别赴赞比亚、肯尼亚开展援外技术服务。成功获批为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高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百千万交流计划”项目中方项目院校,并承接了“中美未来职业之星联合研习营”西安站活动。加蓬共和国菲律宾领导人先后率团来访,刷新学院对外国际交流合作的访问级别。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学院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扩大了学院的国际影响。
六十年砥砺奋进,一甲子春华秋实。建校60年来,学院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特色鲜明的专业优势,为部队、航空工业企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如今,学院站在“双一流”院校建设的新起点上,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地融合、军民融合”战略,为把学院建成航空特色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现代高职院校而努力奋斗。
(数据来源: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