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这个键可以测您的实时心率,按另一个可以拨号……”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的学生志愿者,在向北京六里屯街道十里堡北里社区(简称十北社区)的老人介绍他们自主研发的智能手表设备。
十北社区养老驿站站长商英美介绍,十北社区65岁以上老人1599人,其中失能老人10人、失独老人2人,空巢老人547人。
了解到这一情况,2014年开始,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副院长孙桂生带领团队完成了智能手表的功能设计和技术研发,并将周边社区老龄化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
这个项目最初始于电子商务系教师陈默做出的一个测心率的App,结合学院对老龄化的现状研究,学院和企业合作研究开发,这款智能手表应运而生。
“一个好的想法和成果出来以后,离落地还有很远的距离。”孙桂生表示,最初团队提出了很多设想,但手表功能越丰富,在技术层面就越难实现。反复调研后,他们确定手表的首要功能就是防走失。通过GPS的定位,同时设定电子围栏,家属可以通过App了解老人的“活动”情况,老人一旦离开设定范围也能及时收到反馈。
住在六里屯街道78岁的刘志兰表示,她不会用手机,外孙女为她设置了手表功能,里面存了儿子、女儿、外孙女以及120的电话号码,“岁数大了容易犯糊涂,戴上这个手表家里人容易联系到。”
孙桂生告诉记者,智能手表能够储存6个紧急亲情号码,一旦出现突发状况,按下手表的拨号键,就会按顺序自动拨打,在前一个号码没有人接听的情况下,自动跳转到第二个紧急号码并给第一个号码发送一条SOS短信。如果6个号码都没有人接听,在服务总端会进行有没有必要拨打120急救电话的判断。手表还具有检测生命体征的功能,不再能检测到老人的生命体征之后的数据信息将会告知亲属,由亲属确认老人的具体情况。
陈默说,手表实现了对老人的信息收集和精准服务的功能,以智能手表为采集端,通过搭建的社区管理系统为佩戴设备的老人建立一个数据库,同时与社区医院进行合作,实时反映老人的身体状况,并按需给提供服务。“这一套智能终端体系的建立不仅在智慧养老上有所应用,对于有身体障碍的弱势群体也同样适用。”
对于不少大学生来说,参加这样的校园公益创业活动,在从课堂到实践,从学习到创业的过渡中,如何将所学运用于所用,如何在时间上平衡好项目和学业的分配,都是一种磨练与成长。
2017级市场营销专业的孙晴在大一就加入了这个项目,一开始写创业计划书都觉得是“很大的困难”。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交流之后,她将在课堂上学到的市场分析、人员管理等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逐渐加深对项目的了解,目前负责整个项目的人员安排和后台监管工作。
学生李记负责整体策划项目的运行,在这个项目筹备“互联网+”大赛的过程中,他需要和很多人进行沟通,“从初出茅庐到逐渐摸索出对不同身份的人用什么样的沟通方式最有效”。
在李记看来,这个项目的优势在于校企结合的创业方式,但目前因为起步较晚,创新力还没有凸显,“亟须建立一套可复制的运行模式扩大市场,从而在北京地区实现更大范围的覆盖”。
“大家都知道老龄化社会来了,但是真正的养老商业模式没找好,大家都还在探索。”孙桂生表示,“公益创业”是这个项目的定位,“在自身运转起来的前提下,我们不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是坚持做好服务与培养两个方面。”
陈默认为,高校创业和企业明显的区别在于能够培养学生,“通过这个项目我们培养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和专业能力,使他们能真正将所学的知识融入到实践当中。”目前,商务学院的师生创业团队正在以此项目为依托进行科研成果转化。
实习生 贾天荣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