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8年10月1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从过去走向未来

科大讯飞:用AI让中国发声越来越响亮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林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10月10日   01 版)

    刘庆峰很喜欢爬山,很享受爬山的过程,因为站在山脚下,不会知道山上的风景有多美;停在途中的某个山坡,不会知道山顶的风光、危险是什么样的。

    刘庆峰所创办的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所走过的轨迹也很像爬山。这家以中科大在校大学生为主要创办者的企业,近20年来不断攀登语音科技和人工智能的山峰,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从一个18人的小公司成长为国内语音产业的龙头老大和世界人工智能产业的有力竞争者。

    “给别人打工没意思”

    中国第一个大学生创业并成功上市的传奇故事,始于一个19岁的年轻人和49岁的教授,以及一座实验室。

    1990年,17岁的安徽泾县小伙刘庆峰考上了位于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二年,该校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教授王仁华带领新一批学生参观了他们的语音实验室,当时这个实验室正在研究最前沿的语音合成技术,甚至可以让站成一排的计算机初步合成简单的人声。“让机器像人一样说话,还要建数学模型,太有意思了!”刘庆峰被这种未来感震惊了。

    之后几年,这位一度把“拿第一”作为信条的学霸,潜心于语音领域的研究。直到1999年,世纪之交的中国迎来了第一波互联网热潮,创新创业的观念也开始在全国激荡。这一年,刘庆峰正在读博士二年级,面临就业选择难题。摆在他面前的选择其实有很多。在学校的技术积累,老师的人脉关系,都可以给他带来很多不错的选择。但他选择了最难、也是当时最少人选择的一条路——还没毕业的大学生,自己拉出一支团队来创业。

    1999年,创业土壤还远未如今日般肥沃,但政策、资金、舆论等多方面已经开始为年轻人提供宽松的环境。而且,在前一年,他和实验室的师兄师弟们一起参加了“863”项目语音合成比赛,他们研发的语音合成系统让我国语音合成评测第一次达到了3分,即听者可以接受,也就是说语音合成技术基本可以应用了。

    说干就干。刘庆峰和5个创业伙伴迅速行动,组建了18人的创业团队,创办了科大讯飞公司。这些人里,有当年中科大电子工程系的第一名胡郁,计算机系第一名、获得中科院自动化所保研机会的胡国平,以及中科大BBS站站长张焕杰,BBS黑客版版主陈涛。

    在刚组建创业团队时,还发生过一件有意思的事。邀请陈涛加盟时,陈涛反过来挖刘庆峰:“有一家日本的投资公司给我投资办软件公司,你到我这里来吧。”刘庆峰回应说:“你给别人打工没意思,我们有自主知识产权,将来能做产业领导。”

    这批当时都还是在读大学生的年轻人,之所以选择创业,大多也是冲着这句话。要知道,那时候IBM、微软等国际巨头已纷纷在中国设立机构研究语音技术,试图吃下这个十多亿人口市场的蛋糕;而国内虽然有不少科研机构有多年的科研积累,但大多数单兵作战,迟迟未见成果,产业化更是进展缓慢。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语音科技产品,推动语音智能的产业化应用,这批年轻人想试试这些以前没人做过的事情。

    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并非一片坦途

    组建好创业团队后,刘庆峰发现,将科研技术产业化并非一条坦途,这是一场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磨练。由于团队成员大多是做科研的学生,对企业管理、产品销售等问题一窍不通。而当时大多数语音领域的科研、管理、商务人才,都更加愿意选择IBM、微软等知名外企。

    怎么办?靠传统的办法是不行的。刘庆峰鼓起勇气向实验室的导师王仁华和其他创业伙伴提议:自己一边攻读博士,一边办公司创业,并且公司从一开始就设立股权机制。在近20年前的科研界,还很少有人敢于提出这类想法并且付诸实践。但王仁华很欣赏这种勇气和决心,他爽快地答应了刘庆峰:“你不但该拿股份,而且还应该拿得比我多。”

    解决了公司股权基础的问题,刘庆峰和创业伙伴们心中的火把点燃了,马上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发中。

    但是,他们对品牌营销、商务销售等工作并没有投入多少精力,将大量运营工作外包给了另一家企业。经过大半年后,他们逐渐发现一个问题:创业团队辛辛苦苦研发的新产品,明明在展览会上颇受好评,但市场销量却始终上不去。

    后来,刘庆峰和创业团队开会讨论,才明白是自己的经营思路出了问题:注重研发的同时,轻视市场,外包企业并没有做好将产品推向市场的工作。“今天恨不得做个语音PDA(个人数字助理),明天又做语音听写软件,后天又搞工商查询系统,没有一个做深做透的,搞得团队很累又看不到前景。”

    这支年轻的创业团队身上的问题,在其推出的第一款产品“畅言2000”上有明显的体现。花费大量精力,他们开发出了一款可以在电脑上实现语音文本输入的软件,甚至还可以让用户通过语音控制电脑。这款软件广受欢迎,但销量却很惨淡。

    带着疑惑,刘庆峰和团队去调查原因,才知道“畅言”正版软件刚面世,盗版就快速挤占了国内市场;而且,技术出身的公司往往难以支撑消费者业务大量的售后服务需要。一番试错之后,刘庆峰得出结论:科大讯飞暂不适合做大众消费市场,转而主攻企业级市场。

    回顾近20年的创业经历,刘庆峰认为自己很幸运:能在一开始就建立清晰的产权结构,留住一群不忘初心的优秀人才,能及早发现并解决产品如何适应市场需求的问题。而这种幸运,与近20年来不断成熟、优化的创业创新环境紧密关联。

    用AI让中国发声越来越响亮

    2004年,在创业的第5个年头,科大讯飞终于实现盈亏平衡,并从2005年至2007年保持了净利润130%的复合增长。2008年,在国家对科技事业发展的大力支持下、在国家为企业创造的良好的创业环境中,科大讯飞在深交所成功挂牌上市,也成为中国第一家由大学生创业者创办并成功上市的公司。

    在驶入稳定运行的轨道后,科大讯飞又盯上了人工智能这个新时代的科技前沿,并且试图通过开放合作的方式,帮助更多年轻的开发者。

    2010年10月,科大讯飞发布了“讯飞语音云”平台。利用这个集成了语音合成、语音搜索和语音听写等交互能力的云平台,科大讯飞开发了讯飞语音输入法、灵犀语音助手和酷音铃声等一系列App,抢占移动互联网终端市场。通过积累众多用户每天进行的语音交互数据,不断优化自身算法。

    此外,这个平台也帮助更多草根创业者免费开展语音产品的研发和测试。2018年,科大讯飞将这一平台升级为AIUI3.0,新增100项AI能力、打造AI全领域开放平台。截至2018年7月,讯飞开放平台上已集聚80多万创业团队,日均交互达到46亿次。

    在平台的基础上,科大讯飞携手合作伙伴推动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到教育、医疗、政法、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为越来越多的行业带来创新与变革。依托语音领域的深厚积累,以及与众多企业、开发者的开放合作,科大讯飞已经成为国际AI企业格局中有力的竞争者。

    2017年,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的“全球最具创新力的50家公司”榜单上,科大讯飞超越了BAT,排名中国第一、全球第六。同年,科大讯飞入选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并承建我国首个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而在语音智能领域,科大讯飞也经常在各种比赛中“刷榜”。在国际语音合成大赛Blizzard Challenge中,科大讯飞自2006年参赛以来至今已连续13年夺得冠军。仅2017年,科大讯飞就拿到7个国际权威赛事的“世界第一”。

    虽然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最让刘庆峰为自己的创业满意的还不是某一个名次或奖杯,而是今年1月,一个在美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跟他说的话:“因为你们的翻译机,现在我们的父母敢单独出国了。”

    “这正是我所期望的,我们希望为人们解决语言沟通障碍,让人们感受到人工智能的魅力,让中国人和中国企业大胆地‘走出去’,让中国在国际上的发声越来越响亮!”他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林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10月10日 01 版

习近平同安哥拉总统洛伦索举行会谈
习近平向伊拉克新任总统巴尔哈姆·萨利赫致贺电
集聚乡村振兴的青年力量
民族精神和奋斗精神激扬青春力量
第十四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启动
中青报与国科大共话改革开放40周年
四川召开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推进会
科大讯飞:用AI让中国发声越来越响亮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