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先生说他从小喜欢音乐,幼儿园里有架古老的旧钢琴,还是脚踏式的。那会儿的音乐课,就是教一些流行的电视剧主题曲。老师边弹琴边教小朋友唱,歌词记得并不准,只是模糊地有个类似的音调。
那个场景给Y先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好多年来都觉得弹钢琴必须要踩脚踏板。他把家里一台旧电子琴放在缝纫机上,一边弹一边踩脚踏板,深深地陶醉在其中,觉得自己也有个音乐梦想。所以,当看到有部电影叫《缝纫机乐队》时,Y先生觉得主创者可能跟自己有个类似的童年。
Y先生上小学后,音乐课基本就没了,没有学过简谱或者五线谱,但那时所有的学校都会“标配”一个军乐队,在学校搞活动时吹号打鼓,以壮声势。值得一提的是,村里人的婚礼,也会雇学校军乐队去演奏。学校乐于用这种方式搞创收,并不会给孩子们发劳务费,小学生们跟着分点喜糖、吃点饭,就心满意足。未能进入军乐队穿制服的,就在路旁列队,手捧着一大束假花摇来晃去,表现出迎贵宾式的热烈欢迎。
能进军乐队是件荣耀的事,选拔主要看身高和肺活量,个子高长得壮实的男生们排成一溜儿,鼓足气,看能否把号吹响。Y先生当时长得瘦弱,很遗憾地落选了。所幸,后来作为学霸的他深受老师喜爱,没吹成号,却当上了乐队指挥,手拿一根棍子,走在队伍前面。他并不懂音乐,只是摸清了规律,把手里的棍子几下高几下低地上下摇动,倒也不会出错。
Y先生的音乐梦想埋藏了起来,却挖掘出了善于发现规律的特长。比如,能发现生活小窍门,第一回吃香榧,就知道捏住旁边两个眼儿,一捏就开了;第一次见到榴莲,研究了一下就动手起开;至于开柚子、开石榴,就如同庖丁解牛,似乎能透过果皮看到纹理,毫不损伤果肉。
大学时,为了看日出,跟社团的伙伴们夜里去爬山,山路曲折陡峭,加上光线暗,大家不断被绊倒,但Y先生很快就如履平地——他发现了规律,那段山路是有章法的,每走19步会有一个转弯。其他人听了之后,也开始留心数着步子,但依旧摔倒——靠近山顶的一段路变成16步一转弯了。
透过纷繁的表象找到公式图谱,照猫画虎,运用在学习中自然也是如鱼得水。考试时选择题不会的,他蒙对的几率也比别人大好多——题目的设置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别人眼里的Y先生是天生的考试高手,有惊人的记忆力。平日里大大小小的考试自不必说,考驾照时,路考也能靠模拟教练的肌肉动作一次性顺利通过——虽然考完了他并不会开车。只有他自己知道,完全是《天龙八部》里慕容家族“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方法,并不真能迅速学会别人的成名绝技,而是靠观察力和记忆力,模仿个八九不离十,一般人也看不出来。
最近,Y先生带小朋友去天文馆看展览,馆里有一种游戏需要答对6道以上题目才有资格玩。Y先生观察了几分钟别人答题,立即找到规律,行云流水,10道全中。天文馆的工作人员很诧异:“你一定是天文学的专家吧?”Y先生回来讲给我们听的时候,一面很不好意思,一面又有点小小的得意——因为这是他的被动技能,这些年不考试都藏得很深,一做题就被触发了。
闫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