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10月1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中国工程院院士、动物传染病学专家刘秀梵——

机会来临时,我已经准备好

吴锡平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10月16日   11 版)

    今年78岁的刘秀梵院士,丝毫没有闲着。不久前,他再次入选世界著名出版公司爱思唯尔发布的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这是他连续第四次入选这一重要榜单。

    从事动物传染病学研究半个多世纪,刘秀梵成了一位著名的动物传染病学专家,他研制的禽流感(H9亚型)灭活疫苗等多种新型疫苗获批国家新兽药证书,创造了极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入选世界兽医家禽协会荣誉堂……

    作为扬州大学“土生土长”的院士,刘秀梵是学生心目中的“大神”。每年开学前或者毕业季,都会有人来请他为新生或毕业生寄语,传授“治学秘籍”。

    “科研的道路上没有秘籍,如果要说体会和感悟的话,我相信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过的那句话,‘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刘秀梵笑着说,“为自己的志向打下良好的基础,做一个有准备的人,那么机会来临时,就能‘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生活贫苦不失成才大志

    1941年,刘秀梵出生在江苏靖江的一个农家,他是家中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贫苦的生活,让他小小年纪就格外懂事。

    看到父母天天下地干活,刘秀梵体验到了生活的不易,也懂得了人生要靠自己的努力脚踏实地。6岁时,刘秀梵就担起了家中力所能及的农活。

    在村子里,刘秀梵的聪明好学也是出了名的,家乡人都说他天生就是读书的料。1957年初中毕业后,成绩优异的他顺利考上县城的高中,家里的负担也随之重起来。

    “我现在还记得,高中的时候在靖江县中学寄宿,每个月的伙食费大约7块钱。每逢我回家拿生活费,父母经常是从村子这头借到那一头。”刘秀梵说。

    刘秀梵的家乡有着悠久的崇文重教传统,“父母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也不耽误孩子的学习。”刘秀梵说,“他们就希望我能靠自己的努力,过得比他们好。”

    家庭的贫苦,父母的勉励,让刘秀梵从小就养成了刻苦自律的好习惯。

    刘秀梵的高中时期正值“大跃进”运动,学习之余体力劳动也增多了。“那时候很多课都靠自学,劳动结束了虽然累,但自己看起书来还是津津有味,一些基础知识学得很扎实,记得有一次考试,数学三门课代数、几何、三角我都考了满分呢”。

    1957年,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由苏联发射成功,这一消息让还是高中生的刘秀梵激动不已,崇尚科学技术,树立报国理想成了他的目标。

    1960年,刘秀梵从靖江县中学毕业,成绩优异的他立志当一名天体物理学家。刘秀梵是班上的尖子,班主任建议他填报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

    那个年代,成绩是不向考生公布的,直到23年后的1983年,江苏农学院清理教职工人事档案时,才把他的一份高考成绩单归还了他:物理100分,数学97分,英语90分……全部六门功课平均分超过85分。

    不过,刘秀梵却没能被中科大录取,“当时打击不小,自我感觉考得很好,后来才知道是名额的原因。”刘秀梵说。

    原来,这一年,重点大学招生有了改革,包括北大清华及中科大在内,均将名额分到了学校,中科大名额只分到各省立中学。而靖江中学只是一所县中,成绩再好,没有名额也上不了。

    求学路曲折 不坠青云之志

    刘秀梵被最后一个志愿苏北农学院录取了,专业是无线电电子学。然而不巧的是,大学第二年,苏北农学院的无线电专业撤销,刘秀梵转学了农机。不料,第三年,农机专业也撤销了,刘秀梵不得不第三次作出选择。

    “当时有农学、畜牧、兽医3个专业可以选,”刘秀梵回忆说,“很多人对兽医不了解,有偏见。但兽医专业是当时学校的特色专业,学校里还有一批学术造诣很高的老师。”面对3个专业,刘秀梵做了很多权衡和思考,“兽医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更关系到国民经济,最后我主动选择了兽医。”

    大学5年中,有一个学期,他竟然没出过一次校门。

    大学期间虽然他的各科成绩大多名列前茅,但他并不满足于考试的分数,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努力增长专业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他还主动学习外语,收听中央台的对外广播,练习英语听说读能力,到大二期末,他已能轻松阅读专业英文原版教科书了。大三时,他又花了一年的时间自学德语,大四时已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科技文献。

    “我阅读了国外很多关于兽医的文章,读兽医也是希望可以改变国人对兽医的固有偏见。”刘秀梵说。

    1980年10月,机遇来叩门了。刘秀梵以全省选拔考试第一的成绩,被教育部公派美国,先后到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和美国农业部家禽研究所研修。

    上世纪80年代初,国内物质生活匮乏,刘秀梵在国内的月工资是80块钱,而到了美国,国家一个月就要给400美元生活费,“是国内的老百姓供养了我们”。

    在美国,刘秀梵照样成天“泡”在实验室。“当时每天工作12-16小时,周末也不休息。”除了选修与兽医和医学有关的课程外,连轴转的他,还进行了“鸡马立克氏病的单克隆抗体的研究”。

    在回国不到3年里,刘秀梵率先将单抗体技术应用于动物疫病研究和控制。他研制的鸡马立克氏病病毒、新城疫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禽流感病毒等7种病原体不同表位的单抗100多种。

    这其中,鸡马立克氏病病毒单抗已成为国际血清分型的标准试剂。单克隆抗体的研究,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达到了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

    功成名就不改治学本色

    1998年,H9N2亚型禽流感突然在全国爆发。“我们学校有个校友是上海大江公司的总经理,他们公司年饲养肉鸡6000万只。该病很快传遍公司所有的种鸡场和肉鸡场,每天都产生严重经济损失。”刘秀梵说,“我们在第一时间帮助确诊该病,促使我们加快该亚型禽流感疫苗研究的步伐。”

    那一年,他带领团队在禽流感主要流行地区开展H9N2亚型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采集了13个省市的病毒,进行系统分析鉴定和遗传发生分析,从实验室研究到现场疫情分析,争分夺秒。

    半年后,国内第一个禽流感疫苗(H9亚型)诞生了,并于2002年2月获得生产许可。该疫苗是我国第一个获得国家新兽药证书的禽流感疫苗。此后几年间,这种亚型禽流感得到很好控制,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此后,他又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通过交叉传代的方法,获得了理想的疫苗毒株。2003年,“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活疫苗”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刘秀梵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功成名就的他,一刻也没有停止研究和教学“节奏”。

    刘秀梵对工作要求非常严格,对自己有“两个12点”的要求:为了工作他每天中午12点以后才吃午饭、每晚12点以后才休息。

    他不仅对自己近乎苛刻,对学生的学习和科研也严格要求。从1984年至今,刘秀梵带出了200多名研究生,其中2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人成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还有多人成为行业佼佼者。

    “刘院士对我们的言传身教,一直是我和我的学生们学习和追随的标杆,是我们终身受益的一本‘大书’。”他的团队成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焦新安说。

    2014年,重组新城疫病毒灭活疫苗(A-VII株)获国家一类新兽药注册证书,这是世界首个鹅用新城疫疫苗,凭借这一成果,刘秀梵再登科研成果高峰。

    “现在的年轻学生思维活跃,自主性强,希望他们能勤勉刻苦、自立担当,那么应对学业、事业和人生,就能有备而来。”刘秀梵说。

吴锡平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10月16日 11 版

我是如何一步步与校内教育离心离德的
机会来临时,我已经准备好
放弃还是坚持,就在一念间
刘晓晓:“网络写手”也能走更远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