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10月18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得味

白薯

辛酉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10月18日   08 版)

    插画:王云逸

    秋风渐紧,行至街头一些夏天不易见的买卖又能出来了,比如推车卖烤白薯的。早个十来年,每隔几条街就能看到这行的人。随着城市发展规范,卖这个的也不多了,偶一见还真想买两块尝尝。烤白薯似乎天生与秋冬相伴,做这种营生的好像无一例外都是中年糙老爷们儿,永远穿绿军大衣,推二八加重自行车。每每看到他们,都会想天儿可冷了,穿秋裤没有,没穿赶紧回家穿去。

    但也有新闻说,街边烤白薯不可随便吃,不知小贩们充作烤炉的大桶原来干什么用。如果是汽油桶还算好,要是盛化工原料的,吃下去有伤身的危险。这种说法多了,烤白薯的也改良了,研究出一种方炉子,上面是一个个圆形小格子,每个里一个铁丝弯成的小笼子,可以烤白薯也能烤玉米,笼外有把手,能够转动,使上下受热均匀。用这种炉子的坐商多,旅游景点常见。要想下街卖,自行车不行了,得三轮。所以虽然看着更干净,走街串巷的小贩用的少,依旧自行车支在路边,一双黑皴糙手,从大桶里掏出一块块白薯,小秤约好,递到食客手里。

    烤白薯要好吃,必须烤透,外皮焦脆,挂着点点渗出的糖稀。最好吃是贴着焦皮的一块,又甜又烂糊。不过出炉之前,白薯烤的是不是够意思,食客看不到,勾着他们过来的是烤白薯的香味。钱钟书在《围城》中写过“烤山薯这东西,本来像中国谚语里的私情男女,‘偷着不如偷不着’,香味比滋味好;你闻的时候,觉得非吃不可,真到嘴,也不过尔尔。”幼时看电视剧《围城》,去三闾大学路上,方鸿渐撞见李梅亭偷偷独自吃烤山薯,冒出上面这句话来。饰演方鸿渐的陈道明露出一丝轻蔑的浅笑,现在想来仍然觉得演得传神。及至后来看原著,才发现钱先生在书里加了太多这样的警句或者是片汤话。

    吃是五觉共同的享受。嗅觉闻到烤白薯香气,真有非吃不可的想法;等拿到手里,触觉感知热量,太烫吃不得,只能来回倒手,期待又大了一些;到掰开白薯,视觉看到一股白烟带着热度直冲面门,再看看橙红色的白薯瓤,吃的欲望已极为强烈;这时味觉只待温度略降,一口咬下去,是吃得服服帖帖、心满意足,还是不过尔尔,全看小贩手艺。

    烤白薯算不算白薯典型的吃法?应该算,但白薯吃法也不限于烤,好吃的做法实在不少。我在闽地生活了些年,白薯干是不能少的零食。源于广西的蜜汁红薯,用红薯配以蜂蜜,或蒸或煮制,是许多馆子都有的甜食。过往北京还有卖煮白薯的,一小煤球炉上架个锅,把白薯熬到软烂,讲究吃锅边,贴边的白薯煮的最透,真正形如脂,味如蜜,远胜烤白薯。白薯还是淀粉的重要来源,吃酸辣粉,非得白薯粉条不可。炸丸子要想既松软又酥脆,肉馅中加土豆淀粉、玉米淀粉不行,一定要白薯淀粉。

    白薯做法上面说了不少,但没有什么上档次的,全都是老百姓家常吃食。白薯从来到中国那一天起,就是这么亲民,就是要解决老百姓吃饭问题。原产南美的白薯,在大航海时代传到欧洲,又由欧洲人带到菲律宾。明朝中叶有中国商船将白薯苗夹带回国。恰逢福建大旱,本来福建号称“八山一水一分田”,土地即少又不肥沃,赶上天旱势必遭灾。此时白薯苗起了大用,通过种白薯,避免了饥荒。再后来长江下游洪灾,著名科学家徐光启专门上书朝廷推广白薯。随着种植面积扩大,白薯由南而北遍布全国。这也让白薯成了又一个有众多名字的植物,福建称为地瓜,广东叫做番薯,两湖江西说是红苕,淮河流域要叫山芋,到了北方便是白薯。

    过往荒年,几块白薯干能救一条命,一碗白薯粥是无上美食。现在物质丰富,平民的白薯又成了粗粮、绿色食品,多吃大有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硬化和高血压发生之功效。白薯的茎叶也是好东西,清炒熬粥都极好,但也要拣嫩的吃,老了只能做饲料。最近在菜场又见有蜜薯一种,价钱到十几元一斤,据说比普通白薯香甜许多,看来平民之白薯也有向高端发展之趋势矣。

辛酉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10月18日 08 版

研学旅行 让“游”与“学”齐飞
如何满足年轻消费者的旅行新需求
转型不一定是转行
白薯
平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