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10月30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从哪里跌落 再从哪里腾飞

杨鑫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10月30日   12 版)

    10月27日下午4时,中国首枚民营运载火箭“朱雀一号”发射升空。这次发射可谓中国民营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也承载着千万国人的热情与期待。“朱雀一号”在发射后飞行正常,一二级工作正常,整流罩分离正常,三级出现异常,卫星未能入轨。尽管没能圆满完成发射任务,这依然是中国商业航天史上值得纪念的一笔。

    直面这次失败,从中寻找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是研制“朱雀一号”的北京蓝箭科技空间有限公司此时应有的选择。不过,直面失败,并不意味着要感到悲观。对于这场令人意外的失败,我们应当客观审视,而不应盲目对民营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批评。

    事实上,“朱雀一号”背后的民企航天人能够克服重重阻力与困难,在航天这片中国民营企业从未涉足的“荒地”开拓出一方空间,本身就是令人振奋的一大创新壮举,对此,我们应当做到“不以成败论英雄”。

    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发射火箭无疑是一项风险极高的商业活动。和大多数商业活动不同,火箭技术过于精密,发射过程又充满难预测的因素,因此本来就有较高的失败几率。纵观以往的火箭发射记录,不论是中国“国家队”研发的火箭,还是美国、俄罗斯等航天大国研发的火箭,又或者是蜚声国际的民营运载火箭“SpaceX”,都有不少失败的记录。这些失败的背后,当然也有本应避免的失误和应当汲取的教训,但从整体概率上讲,对火箭事业而言,失败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

    既然失败不可避免,那么,如何对待失败,就成了审视一个火箭研发团队水准的试金石。一个优秀、成熟的火箭研发团队,应该做的是事无巨细地回顾失败的每一个细节,从中挖掘出值得参考的数据,总结出可以用于下一次发射的经验和教训。在方兴未艾的中国民营航天事业中,绝大多数民营企业都像蹒跚学步的孩子,学步当然会跌倒,最重要的是,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再站起来。

    有人或许会问:航天事业如此精密复杂,所需资源的规模也十分庞大,为何非要有民营企业进场?为何不能让“国家队”全部包办?这种声音在“蓝箭”刚刚成立时就已经存在。面对此次发射失败,这样发问的人可能更多。然而,问出这种问题的人,恐怕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他们只看到了眼下“国家队”面对民营企业拥有的诸多优势,却没看到民营企业蕴含的巨大潜力。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打开了一个又一个曾经由国营企业“包办”的经营领域,让民营企业加入这些领域,一开始,民营企业或许显得不成熟,会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最终,在几乎每一个领域,民营企业都迸发出了巨大活力,在创造价值、促进产业进步的同时,也激励了国营企业的转型与进步。

    今天,航天事业也走到了这一阶段。此时,我们对“蓝箭”这样的民营企业应该抱有更多耐心,等待他们真正强大起来——须知,在大名鼎鼎的“SpaceX”首次成功升空并成功回收之前,也有很多人觉得埃隆·马斯克不过是个善于炒作的商人,根本不相信他的公司能够在航天领域赢得一席之地,但现实最终让那些短视的人无话可说。

    没有人喜欢失败,但失败也并不可怕。失败是一家企业发展过程中绕不过去的坎儿,航天事业从无到有发展至今,离不开成百上千次失败打下的基础。面对失败,有些人会选择退缩,变得气馁,但拥有航天精神的人不会作出这样的选择。

    我们相信,中国的民营航天人绝不会因为暂时的挫折而止步不前,他们将会以失败为踏脚石,迈向下一次征程,最终走向成功。

杨鑫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10月30日 12 版

中国首枚民营运载火箭“朱雀一号”2019年将再探星辰大海
中小企业直面全球化挑战:如何成为“隐形冠军”
赫尔曼·西蒙:青年创业者请朝“隐形冠军”努力
从哪里跌落 再从哪里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