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10月3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

渝北制造智能蝶变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田文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10月31日   03 版)

    当顾客走进段记西服门店的“小黑屋”,只需3-5秒就可获得一套独一无二的专属3D模型。“打印”出模型后,顾客便可以窝在自家沙发上,通过App远程自主选择喜欢的面料、款式、口袋,参与服装的设计,甚至纽扣的样式和颜色也可随意挑选,并在15天内收到成衣,每件衣服都是“私人定制”。

    这间“小黑屋”其实是3D人体数据测量机器。这个拥有56项国家专利的机器能测出误差在0.01毫米之内的90多项人体数据,随后组合成3D智能人体模型,再与大数据自动匹配,生成最合适的人体模型和试衣效果。

    智能化控制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整体生产力提升30%以上。依托智能化和大数据,这家1980年创建的公司实现了对传统制衣业的改造升级,年产值达上亿元。

    在段记公司总部所在的重庆市渝北区,类似的大数据驱动的产业升级故事比比皆是。渝北作为重庆工业经济第一大区,正由“制造”健步迈向“智造”。

传统产业的智能化魔法:机器人干活,工人只需上下料

    多年来,重庆把持着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的地位,同时稳居中国汽车产量第一阵营。而渝北区的汽车、笔记本电脑产量均占全市的一半。

    而今,渝北区的这些优势产业经历着蜕变。今年1到8月,渝北区新能源整车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496%,占重庆市的70%。智能网联汽车产量也稳步增加,长安福特、长安汽车等大部分新车型具有网联和辅助驾驶功能。

    借助批量的数字化生产线和数字车间的助推,企业正在实现智能蝶变。

    去年年底,国内首条集自动化、智能化、数据化于一体的轿车前、后副车架柔性生产线在渝北区重庆驰骋轻型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投产。

    在这条生产线上,30余台可自动旋转360度的机器人有序运转,精确焊接比人工焊接的质量更有保障。它们能完成从片件组焊、总成组焊到精加工、总装、打包等一系列工序,工人只需负责上下料和品质确认。

    “这条智能化生产线投入使用后,这条生产线上的工人从原来的400多人减少到现在的60多人。”公司董事长戚守柱说,同时质量合格率提升30%,产能还提高3倍。机器人让一家传统车企彻底改头换面。

    变化背后是渝北区构建起的千亿级智能终端全产业链,每年的投入资金数以亿计,支持企业采用“互联网+”“智能化”“数字化”的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技术水平,提升为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

    打造智能化“朋友圈” 全产业链条的玩家群“芯”荟萃

    推进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之一。对于渝北区内的“智造”玩家来说,他们“永远不会独行”。这里有着多方联动、点面结合、有机联系的“创新生态圈”。

    在渝北区,多个专业园区各具特色,分工也各有侧重,但都是重点围绕大数据、智能化引入项目和专业人才。有了产业集群,构建好“智造”行业“朋友圈”,渝北区充分当好“红娘”,引导企业与研究机构等相关主体进行合作,同时依托企业孵化器运作,带动集群内的企业群体性进步,产生群体效能,实现共赢。

    仙桃国际大数据谷内诞生不到一年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便是“基于全产业链的集群发展”的样本。

    今年8月22日,园区一举签下摩尔精英、钜芯、协同光电、创新维度、欣博电子5个集成电路项目。加上前期已经入驻的颐然生物、渝沪芯等芯片科技公司,不到一年时间,产业园便群“芯”闪烁,成为一个智能化的“芯”谷。

    在这里,有英国的ARM公司(全世界超过95%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采用其架构)等龙头企业,有物奇科技(物联网、通信芯片)、钜芯(双目视觉芯片)等致力于不同领域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还有安创空间、摩尔精英等专业孵化器及人才培养机构,以及鸿盛等封装测试企业。由此,一个集成电路产业的完整“朋友圈”形成了闭环。

    有了完整的生态圈,形成集群规模、产生链式反应。“芯”星之火,有望形成燎原之势。

    打造大数据智能化引领的“阳光和土壤”

    渝北区之所以能完成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生态圈建设,重要的原因是这里提供合适的阳光和土壤。

    在政策引领方面,渝北区出台“创新52条”,每年整合财政资金3亿元,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同时,渝北区深化“放管服”改革,尽可能提高享受政策的便捷度,同时降低政府部门的自由裁量权。

    在资金支持上,渝北区推动财政资金“拨改投”“拨改贷”“拨改保”改革,发展壮大“种子、天使、风险”投资基金和知识产权信用价值担保基金,对科技型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无息贷款和融资担保,形成覆盖企业成长全过程的资金链条。

    渝北区通过上级专项资金和每年两亿元的区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和鼓励存量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提升装备水平、信息化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2015~2017年,累计申报国家和市级技术改造类扶持项目18个、申报区级技改扶持项目67个、“两化融合”项目13个,获得补助资金近8000万元。

    更多的创举,给渝北区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生态圈建设助力。

    渝北区建立产业专利联盟,同时设立知识产权法庭,开展“打击侵权假冒专项行动”,营造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

    此外,渝北区在全市率先试点电子科技创新券平台,鼓励企业向创新平台、科技服务机构购买专业化服务。目前,接券机构达到80家,申领企业达到509家,申领电子代金券面值达7275万元。

    而人才,则是以上建设的“牛鼻子”。渝北区推出“临空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等产业人才计划,还打造仙桃大数据与物联网职业培训学院。渝北区计划到2020年,围绕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终端、人工智能等十大前沿科技,跨境电商、互联网金融、新型编程工具开发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引进1000名创新创业人才,其中,大数据智能化领域高层次人才200名以上。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田文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10月31日 03 版

在新时代征程中谱写半边天壮丽篇章
东北飞鹰 空军战魂——空军抗日英雄高志航
英勇悍将——姚子青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启迪“救亡图存”路径
中国妇女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
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在港逝世
渝北制造智能蝶变
他笔下的那个时代依然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