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11月01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飞翔在生命禁区的“高原雄鹰”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裴楠 通讯员 许必成 黄宗兴 吴世科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11月01日   11 版)

    直升机在雪域高原上飞行。于光彤/摄

    与武警官兵开展联合训练。于光彤/摄

    扫一扫,看视频

    大漠深处,狂风呼啸,黄沙漫天。两枚绿色信号弹划破夜空,混编机组紧急升空,新疆军区某陆航旅一场暗夜下的演练拉开帷幕,夜间超低空飞行、多机型战术协同、精确火力打击等贴近实战的高难课目频频上演。

    驾驶室外面漆黑一片,根本看不清方向。编队指挥员谌亮头戴夜视仪,指挥直升机群飞行在山谷间。突然,地面出现“敌”目标。

    在多机型火力打击和红外干扰的掩护下,运输直升机迅速到达目标区域,特战队员从舱内实施索降,将“敌”一举歼灭。

    此次演练中,驾驶运输直升机的便是新疆军区某陆航旅运输直升机一营的飞行员们。这支驻守在西北边陲的英雄部队,出色完成了“和平使命”“朱日和”等系列演习演训,高标准保障“神舟”系列飞船发射、高原紧急救援等非战争军事行动百余次,2009年9月被原兰州军区授予“忠诚使命的模范飞行大队”荣誉称号。

    暗夜出击

    10月中旬的一个深夜,记者走进新疆某场站,空中仍是一片繁忙景象,各空域直升机正按照训练计划,有序展开夜间起落、夜间外吊挂、夜间载重等课目飞行训练,而运输直升机一营组织的这场跨昼夜飞行训练,已经持续了7个小时。

    取得副驾驶飞行资质的运输直升机一营飞行员李松松,正在进行夜间起落课目练习,为第二天的夜间载重飞行训练做准备。

    “五边后半段,注意控制好余速。”在带飞教员贾朝辉的提醒下,李松松借助微弱的助航灯光,不断调整驾驶杆、边距杆、脚舵,保持直升机姿态,将运输直升机的三个机轮稳稳停在起降平台内一个黄色圆圈中,完成了一次精准的降落。

    “这个黄色圆圈模拟的就是实战环境中的夜间狭小起降场地,它可能是一栋建筑的楼顶,也可能是树林中的一块空地。”本次训练的指挥长、一营营长高岩介绍,夜间作战能力在未来战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他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就瞄准实战,锻炼官兵遂行全天候作战任务的能力。

    在运输直升机一营,他们的训练充满“硝烟味儿”。翻开一营的飞行计划册,高原机降、战场搜救、编队协同、“U”形起飞、“O”形着陆等险难训练课目都列在其中。

    “再下点!再下点!”一次掠地飞行训练中,带飞教员贾朝辉不断要求新飞行员任乐乐降低飞行高度。对于运输直升机飞行员来说,掠地飞行是他们在实战中躲避敌方探测、隐蔽突袭的手段之一。

    “我觉得高度已经很低了,但教员还要我继续下降高度。”电线杆和信号塔从任乐乐身旁快速掠过,在这样的高度,一个动作出现偏差,就可能机毁人亡。经过不断练习,任乐乐的飞行高度越来越低,速度越来越快,终于熟练掌握了这个课目。

    “截至今年10月,运输直升机一营飞行员的人均飞行小时数较去年翻了一番。”该旅副旅长王厚国说,“他们在练兵备战中从严从难,进行实装实兵飞行训练,为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助战到主战

    2015年9月,在朱日和举行的一次体系对抗演练中,运输直升机一营首次公开亮相。但那次“亮相”并不完美,甚至有些“难堪”——机群搭载特战队员突入蓝军纵深,但就在特战队员刚刚完成机降后,他们被蓝军火力“包抄”,“全军覆没”。

    这场失败让他们痛定思痛开始“换羽高飞”。随后,在上级的协调下,该营多次与空军、武警部队的多家单位,组织开展互为条件的协同及对抗训练,指挥员共同研学兵种运用规律和相关专业知识,结合昼夜间复杂气象、复杂电磁、复杂地形环境,练指挥、练飞行、练战术。

    “以前,我们飞行员之间主要探讨飞行技术,如何把单个动作飞好。”一连连长朱振华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现在,我们总是会讨论在实战中该怎样运用战术完成任务。”

    “‘落锤’、‘奥德赛黎明’、‘海王星之矛’行动都是猝然发动……”研究这些经典战例,让朱振华和战友们深刻认识到,陆航作战群在近年来的局部战争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升空就是战斗,战场上我们都是主角。”从助战到主战,从配合保障到空地一体、体系破击,再到联合作战、全域出击,近年来,他们不断突破极限和临界训练条件,将年度高原课目训练比例提高40%、夜航训练提高30%、战术训练提高40%。

    沙漠飞行,被视为一项非常危险的任务,要是遇上沙尘暴,飞行犹如在刀尖上跳舞。该营官兵多次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组织精准投送演练,在近似实战的沙漠环境中,混编机群跨昼夜远程机动、空地协同搜索打击、超低空火力突袭等作战能力稳步提升。

    2018年5月,陆军8支新型作战力量转型建设现场会在库尔勒举行,运输直升机一营出动直升机在大漠戈壁和特战、电抗、合成营、空突等陆军新锐联合行动,开展了建立指控链路、渗透抵近侦察、空地协同布控、立体突袭清剿、快速转移撤离等战术课目训练成果展示,精准指挥、精准实施、精准协同的训练成果受到了陆军兄弟单位一致好评。

    勇闯禁区

    有人把新疆军区某陆航旅运输直升机一营官兵形象地称作“高原雄鹰”。营长高岩摊开航空地图介绍他们的保障范围,几乎全是雪山沟谷。组建25年来,一营先后紧急出动百余次,圆满完成边防巡逻、极限营救等急难险重任务。生死考验面前,官兵没有一个畏惧、没有一个退缩。

    西藏阿里是祖国版图上非常偏远、自然环境特别恶劣的高原地区,平均海拔高度4000米以上,这里群山雪峰连绵,气象条件极为恶劣,是公认的生命禁区,也被世界航空界称为飞行禁区,风切边、空中涡流等是这里的“常客”,却也是直升机的天敌。

    1993年机组执行紧急救援飞上阿里高原,首次在世界屋脊开辟航线,20多年来,官兵先后开辟数十条高原航线,如今机组常年担负高原备勤任务,直升机翻越雪山达坂常常要飞到海拔6000多米的极限高度,经常是贴着亿年冰川、万年雪山飞行。

    去年4月,阿里地区某哨所一名战士突发急病,生命垂危。该营张江林机组奉命千里驰援,一路上要飞越上百条山沟,还要面临高原复杂气象条件的考验。

    山谷飞行,最怕的就是毫无规律的气流,加上两边不时落下的雪块,直升机就好像在雪中飞行。张江林让副驾驶观测山体飞雪情况,他驾机快速通过山腰。眼看着即将冲过山谷,突然山上的雪块被风吹落下来,直接砸中直升机风挡玻璃,眼前模糊一片,机组迅速处理,将直升机飞往开阔地带,化险为夷。

    抵达哨所后,边防官兵急忙将病重的战士抬上直升机,由于转运及时,这名战士的生命被挽救了回来。

    眼下,内地还是秋天,阿里高原上已经冰封雪裹,寒气逼人。一营的副师职特级飞行员钟建文主动申请带着新机长们执行高原巡逻任务,他想以这种方式告别守护了多年的雪域高原。

    直升机飞行在沟壑纵横、山高峰险的巡逻空域,随着海拔不断升高,氧气越来越稀薄,新机长们开始出现轻度高原反应。

    “快看,那是就是传说中的神山冈仁波齐,那是班公湖……”钟建文兴奋地指向窗外那一个个熟悉的界标,“这一片天空,就交给你们来守护了。”他拍了拍副驾驶谌亮的肩膀。

    大约1小时后,直升机到达海拔5380米的巡逻点位,界碑上鲜红的“中国”字样格外显眼。钟建文驾着飞机来回在界碑上空“划圈”,以这样的形式向界碑告别。

    返航的路上,钟建文让副驾驶谌亮来驾驶直升机,他在一旁把关。直升机进入山谷,机上人员明显感觉到直升机飞得有些吃力。“注意操纵动作,要留剩余功率!”在嘈杂的直升机中,他扯着嗓门喊道。

    1个小时后,直升机平安返航,走下直升机的钟建文将一张发黄的航空地图交到谌亮手中,航空图上密密麻麻的红色标识特别显眼,有的是界定点,还有的是遇到过险情的雪山口。

    空旷的停机坪上风很大,谌亮如获至宝,紧紧攥着航空地图,像握着接力棒一样。

    一次次闻令升空、穿云破雾、临空突击,一次次敢打敢拼、不畏死亡、迎难而上,新疆军区某陆航旅运输直升机一营官兵用铁翼丈量着西部近7000公里边关每一寸国土,触摸着喀喇昆仑亿万年冰川雪山,耕犁着塔克拉玛干无垠沙漠戈壁,在苦练精飞中成为陆军由平面作战向立体攻防转型的标志性力量。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裴楠 通讯员 许必成 黄宗兴 吴世科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11月01日 11 版

飞翔在生命禁区的“高原雄鹰”
“和平友谊-2018”:我们是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的和平力量
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影响恶劣且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