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特朗普总统宣布美国将退出《中导条约》,理由是俄罗斯违反了该条约。特朗普称,美国无法在俄罗斯和中国都在违反《中导条约》的情况下继续遵守该条约,除非俄罗斯、中国与美国一起协商处理中程和中短程导弹,并一起做出都不研发这些武器的决定,否则美国只能退约。
特朗普的这个表述存在严重错误,中国并未加入《中导条约》,《中导条约》对中国并无约束力。
《中导条约》,全称《美利坚合众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销毁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1987年签署。条约规定,美苏均不得生产、测试和部署射程在500~5500公里的陆基弹道导弹和陆基巡航导弹。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条约权力和义务。
此次特朗普宣布退约,是继美国单方面退出《反导条约》(全称《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之后,国际军备控制进程又一次遭受重挫。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美国退约是美俄两国地缘政治博弈升级的体现。以2014年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为标志,美俄关系降至冷战以来的最低点。2015年俄罗斯出兵叙利亚,不但站稳了脚跟,而且战果显赫,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地缘战略布局被打乱、政治主导地位被撼动。相应地,两国在几乎所有领域的博弈和斗争都在升级,包括军备控制领域。
2017年,《中导条约》签署30周年之际,美国国会多名议员提交退约议案,理由是俄罗斯在加里宁格勒部署的“伊斯坎德尔”战役战术导弹射程可轻易增大至800~1200公里,覆盖波罗的海地区,包括华沙和柏林,并对美国部署在罗马尼亚、波兰的导弹防御系统以及北约在俄罗斯周边的军事基地构成直接威胁。
长期以来,俄罗斯视《中导条约》为有损国家安全的不公平条约,俄罗斯国内普遍认为,《中导条约》签署于冷战末期美苏关系缓和的特殊历史条件下,苏联在条约条款上作出了巨大让步,严重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2002年,美国单方面退出《反导条约》并开始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作为反制,俄罗斯总统普京称,俄罗斯可能单方面退出《中导条约》。
《中导条约》裁掉的中程和中短程导弹的500~5500公里射程,是现代战争中最常见的交战距离,同时也覆盖了俄罗斯在欧洲大陆及其周边地区与北约可能发生战争时的交战距离。美苏签订《中导条约》的出发点,正是为避免两国在欧洲大陆爆发常规战争。因此,在政治上,俄罗斯视美国退约为歇斯底里的反俄行动;在军事上,认为美国退约目的是为在欧洲部署中程和中短程导弹铺路。
美国首先宣布退约开了个坏头。若无《中导条约》约束,美俄的军事对抗和地缘博弈在手段上将有更多的选择,两国军事竞争的升级和扩大化难以避免。
如果《中导条约》被废除,将引发系列连锁反应。《中导条约》是世界上首个彻底销毁一个武器门类的裁军条约,它的签署在国际军备控制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国际军备控制领域的最重要条约之一,也是构建国际军备控制条约体系的基石之一,并且与《核不扩散条约》存在着依存关系。
如果《中导条约》被废除,是对国际裁军进程的沉重打击,意味着国际军备控制条约体系的初步瓦解。如同美国退出《反导条约》后,导弹防御成为国家间军事竞争的热点领域。可以预测,美俄之外的其他国家出于自身安全考虑,势必会在导弹和其他军备领域展开竞赛。表现之一,就是弹道导弹的扩散可能难以避免,由此将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和极为深远的影响。
《中导条约》签署之际,拥有中程和中短程导弹的国家只有美国、苏联、法国和中国,而现今已有近30个国家通过自主研发、国际市场购买等途径,拥有了中程和中短程导弹。在此情况下,导弹扩散难以避免,其带来的更大危险是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分裂主义等势力也可能拥有中程和中短程导弹。
由此,可以携带核弹头、生化弹头的中程和中短程弹道导弹,会被一些中小国家、弱国和穷国当作“撒手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与美俄这类大国、强国相抗衡的军事威慑和打击手段。
正因如此,普京对美国退约发出的警告堪称前所未有:“俄罗斯如果遭受导弹袭击,将立即使用核武器还击。那些发动袭击的人只有死路一条,甚至都没有后悔的时间。”
作为《中导条约》签字者、曾任苏联总统的戈尔巴乔夫也忧虑地表示:“华盛顿想重回冷战时期的政治争斗,我们不能支持。不仅是俄罗斯,那些渴望无核世界的国家,都必须对美国退约表态。华盛顿真的不明白这将带来什么后果吗?”
李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