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11月0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记者手记

绿盾威力

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需要“一看再看”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张夺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11月06日   04 版)

    在“绿盾2018”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第十二巡查工作组离开几天后,甘肃省武威市检察院发出督办函并派出督导组,要求天祝县检察院,对巡查组指出的神树水电站破坏生态环境整治不到位问题开展调查,重点核查电厂的主管行政机关是否履职到位、审批手续证照是否齐全。

    检察机关的迅速介入,为生态环境部等5部门联合组织的巡查工作组注入了新的力量,也让这场代号为“绿盾”的专项行动不似纸上谈兵。

    今年9月,12路“绿盾”巡查组、200名巡查组成员分赴全国各省区市,对自然保护区内违法违规活动的沉疴新疾集中巡查,督促解决,确保各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牢固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记者跟随第十二巡查组,在此次“绿盾”行动中前往甘肃、青海、西藏三地的自然保护区,了解巡查的全过程。

    “下去大坝再看看!”“停车,走到湖边再看看!”“明天我们回头再看看”……在为期1个月的巡查过程中,“再看看”成为巡查组成员的口头禅。

    为什么要“一看再看”?

    “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大、人员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监督检查工作没有遗漏。”面对记者的疑惑,巡查组的工作人员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事实上,在地域辽阔的西部地区,想要做到“再看看”并不容易。巡查人员从一个点位到另一个点位可能要奔波几百公里,要换乘飞机、火车、汽车多种交通工具。

    甘肃省东西横跨超过1600公里,但无论是西部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是东南部的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或是西南的尕海-则岔湿地,抑或是西北的漳县珍稀水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出现了巡查人员的身影。

    “组内再分组”是巡查组高效完成任务的关键。第十二巡查组12名覆盖生态、土壤、水、卫星遥感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在集中听取地方汇报,梳理问题台账后,根据各自特长进行分工,兵分几路,按照先分散再集中的方式,力争在有限的实地巡查时间内,将问题做实做透。

    一次在结束对甘肃祁连山天祝煤业的巡查后,次日下午,巡查组“避开”地方陪同人员杀了一个回马枪,单独与煤厂的员工进行会谈。企业的工程师与巡查组的工作人员,同时同地进行遥感定位,核查是否仍有生产设施遗留在了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巡查人员还走访了附近的村落,向老乡们了解情况。

    巡查组还采用了明查与暗访结合,约见和约谈同步的方式,不定时的“回头看”,即走即停的“随时看”,将自然保护区内违法违规问题各个击破。

    在甘肃神树水电站新建的厂房背后,巡查人员爬下10米高的楼梯,再沿着坑坑洼洼的河道向杂木河上游走500米后,发现了一个4平方米垃圾坑,里面堆满了废旧塑料、玻璃酒瓶、废旧建设用金属等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

    “只有沉下去才能真正地发现问题。”巡查人员说,如果只是在大坝上走一走,坐在车子上看一看,会议室里听企业讲一讲,那类似于这样“不起眼”的垃圾坑,就永远会留在自然保护区内,成为生态安全的隐患。

    9月2日早上5点30分,西宁的夜色还没有退意,第十二组巡查组的两名成员已经出发了,他们要赶最早的一班飞机前往果洛州,再驱车4个多小时奔向问题点位,核查一则群众举报信息是否落实整改。

    公开举报电话,是此次“绿盾”巡查的一项重点工作。在为期1个月的巡查过程中,生态环境部设有专线接受群众举报自然保护区内的违法违规行为,并及时将线索转交给一线的巡查人员,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做到即知即查,即查即改。

    进入青藏高原后,巡查组不仅要克服地理上的距离,更要克服高原反应所带来的身体上的不适。9月3日,为了实地核查位于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莫海拉亨铅锌矿的生态恢复进展,3名巡查人员一边手持便携式氧气瓶,一边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翻山越岭。

    一周后,在西藏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查人员同样是“抱着”氧气瓶登上了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调查此前被媒体曝光的保护区内垃圾是否已经被及时清理。

    白天在自然保护区内实地走访,晚上巡查组也没有闲着:开会讨论、梳理台账、整理材料、撰写报告……由于一些巡查点位非常偏远,巡查人员早上8点出发,往往到晚上10点之后才能返回暂住地,日行800公里成了家常便饭的事。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张夺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11月06日 04 版

保护区生态亮红灯,“绿盾”行动再敲警钟
绿盾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