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8年11月09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中国吸引力

走过35个国家 这位联合国专家选择留在中国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吴蕴聪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11月09日   06 版)

    唐华德和妻子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于冰/摄

    扫一扫,看视频

    《中国吸引力》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打造的专题视频栏目,从留学生的视角,讲述那些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眼中的中国魅力。节目共六期,第一期节目聚焦“发展”,在华定居17年的联合国专家唐华德讲述了他眼中的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巨变。

-----------------------------------------

    “和中国的发展速度相比,欧洲已经变成了一位‘老人’。”谈起中国的发展,唐华德(Tom M.Wolters)总是有说不完的内容。“每次我回到荷兰,从机场到我家的那条路几乎没有过变化。而当我回到中国,从机场到家的路上,每一次都会感受到与此前全然不同的景象。”

    2001年9月,在欧盟受雇于ICLEI(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的唐华德接受中国政府的邀请,离开家乡荷兰,为自己30年来在亚洲、中东地区和东欧35个国家的“漂泊”历程划上了句号。

    在这之前,“漂泊”是唐华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师,自1972年起,他便开始广泛地参与到涉及城市发展各个领域的多个项目,曾在荷兰外交部、联合国环境计划署、欧盟等多处任职,几乎一年换一个国家,已经成为唐华德生活的一部分。在他眼里,这份外人看来并不稳定的工作,其实就是生活该有的样子。

    然而这一切,都在唐华德遇见自己的中国妻子以后发生了变化。

    1991年,唐华德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来到黄山,参加一个国际旅游发展研讨会,李文君作为这次会议的翻译人员,第一次见到了他。在研讨会期间,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1997年,唐华德在与李文君结婚后,来到中国度过第一个春节。

    2005年,在唐华德的极力推荐下,夫妻二人买下了北京城中一个老旧的四合院。依照四合院的原始风格,亲手打造了一个静谧传统的生活环境。在这座四合院里,唐华德继续进行自己的国际工作,为中国城市发展贡献智慧。

    如果说2001年来到北京是因为工作,那么唐华德选择在北京定居的原因,是因为爱。

    谈及爱上中国的原因,唐华德表示,不仅因为妻子是中国人,更多的还是中国人努力奋斗的生活氛围。“在中国,人们对生活有所期待,每一个人都在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他们让社会充满活力。中国的生活让我更加富有生气和能量。”

    在北京的17年间,唐华德关注着这个国家的点点滴滴。他和联合国人居署及上海同济大学共同评估贵阳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为该市引进最新国际案例;也曾作为联合国人居署在华顾问参与汶川震后重建工作,并为中国多个城市低碳和气候弹性城市发展做指导工作。他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当你开始习惯在城市的繁华街区享受夜生活时,当你在消费时习惯性地用手机扫码支付时,当你放弃开车骑上共享单车时,城市规划师们就要开始思考了,我们需要让城市规划适应人们新的生活方式,更要让城市建设跟得上社会发展。”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加快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在唐华德眼里,这些都是城市规划最有趣的部分。

    “曾经的北京,只有2条地铁线路。短短十几年间,北京拥有了四五百公里的地铁线路。而同样在十几年前开始修建地铁的阿姆斯特丹,在几个月前才很困难地建成了一条小型路线。”在唐华德看来,每一个中国人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奋斗,是中国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人以为自己一直在追赶,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个国家已经在一些领域走在前列。”城市规划是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发展的缩影。“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的城市规划非常重要。”今年已经72岁的唐华德,见证了欧洲在“二战”后的重建和大繁荣,更见证了中国一个个特色小镇、中心城市、城市群的兴起,更因为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所散发的魅力而定居中国。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变化十分显著。许多像先生一样的外国专家来到中国,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些理论上的支持,但是更多的,是中国人亲力亲为,是我们自身的奋斗成果。”丈夫在中国的工作让李文君自豪,也让她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吴蕴聪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11月09日 06 版

中国智造版“阿童木”
走过35个国家 这位联合国专家选择留在中国
互联网之光闪耀在智慧水乡
微信群成了“紧箍咒”
道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