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谈颠覆,今天要好好谈融合。”在日前举办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贝壳找房CEO彭永东说,互联网上半场和下半场的提出,关键在于思路从颠覆到融合的转变。转变的核心不是谁被灭亡,而是怎么对用户好。
脉脉创始人兼CEO林凡对这点也毫不怀疑。他的一些朋友投身互联网金融创业,几年后告诉他一句话:互联网金融本质还是金融,不是互联网。
从颠覆到融合,从拆分到重塑,360集团董事长兼CEO周鸿祎十分清楚互联网的力量:前面20年,互联网对很多产业带着摧毁的作用,但同时也启发了这些产业。
怎么才能让传统产业和互联网共同发展?简单说来,就是别折腾用户。周鸿祎说,他在西安读大学时,喜爱一家包子店,在这家店里吃了多年。最近一次去,服务员告诉他,可以扫码点餐。他用手机扫码后,弹出一个小程序。餐厅无需配备iPad就可以达到很高的数字化,商家和用户都愿意做。
这个过程,美团点评创始人王兴再熟悉不过。他说,科技企业不要想颠覆线下传统企业,要融合发展,助力传统商家,帮他们数字化。
“过去20年,需求侧的数字化逐渐完成了,但是在供给侧的数字化才刚刚开始。”王兴说,供给侧的经营涉及很多方面,要进一步细分产业链和价值链。以餐饮行业为例,来吃饭的消费者是需求侧,餐厅是供给侧。餐厅要去上游采购,雇用服务员,购买设备等,分很多层次,因此数字化进程相对慢,且需要逐步展开。
“只有把供给侧逐步数字化之后,整个数字经济才完整,整个链条才打通。”王兴说,供给侧改革不仅包括仓储、物流等数字化,还包括餐厅经营数字化,进而将上游数字化。各个链条、各个环节都逐步数字化了,将供给侧数字化同需求侧数字化结合,数字经济才完整。
他说,餐饮行业本身有800万家餐厅,非常分散,本身数字化能力也比较弱,需要有平台帮他们进行科技助力。但餐饮行业特有的价值不在于其IT能力强不强,而是取决于菜烧得好不好。
“其他很多行业也是如此。一个酒店做得好不好,跟接待能力非常相关,不光是数字化程度高低的问题。”王兴指出,对线下服务业来说,发展思路应该是融合发展,而不是去颠覆。
姚劲波已经发现了积极的变化。在互联网数据的指导下,越来越多企业在利用数据规划经营,从而降低企业运营的成本、提升效率。过去进入一个行业,开店后招多少员工、推什么特色服务,更多靠创始人的感觉。现在,依靠数据,企业能够更清楚需求以及需要改进的服务,甚至随之调整价格。
“传统行业的企业家,也不要摆一种防御姿态,怕别人侵入你的地盘。”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筱强说,传统行业企业家要主动拥抱互联网,摆正双方关系,建立信任,这是深度融合的重要基础。
58集团CEO林凡认为,数字经济和传统产业融合,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跨界人才的稀缺。
“什么阻碍了更多互联网从业人群进入传统行业?我觉得本质上还是信息的不通畅。”林凡说,互联网行业的一举一动,都能引发社会关注。“但今天有多少人知道中国的农业公司和机械公司下一步做什么?”
在他看来,信息不通畅让许多互联网人纠结和犹豫,不知道能为传统产业做些什么,如何发挥自己的价值。只有消除了信息不通畅,才能解决中国数字经济转型需要的人才问题。除了人才,数字经济转型的配套设施仍存在很大的完善空间。
东华软件股份公司董事长薛向东最在意的是数据立法。因为没有法律支撑,数据的使用和激活还难以大规模推进。薛向东说,东华软件服务的500多家医院有几十亿条数据。这些数据是精准医疗的前提,但没有相关立法,很难大规模使用。
联合国首席经济学家和助理秘书长埃利奥特·哈里斯(Elliott Harris)也表示,大数据、物联网等科技进步带来的伦理问题,需要通过对数据搜集和建立使用标准来解决。
数字经济的未来什么样?
姚劲波说,中国本地服务行业可能重构,途径在于重新建立闭环。大搜车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刘祚宏指出,数字化目前的现状是,不同业态虽然通过提升数字化水平提升了效率,但不同业态间仍处于数据孤岛状态,资源仍然存在浪费。
美菜网是一家从源头采购农产品服务餐厅的平台网站。创始人兼CEO刘传军把美菜网定义为农业企业或供应链企业。这是一个苦差事。刘传军说,由于生鲜市场交易多发生在夜里,“不能见太阳”,70%的员工深夜11点上班,早上7点下班。他希望,未来能够让消费者直接对接农产品产地,农民可以按照消费者的需求生产产品。
刘祚宏认为,产业数字化的核心是数字化资产,包括数字化产品、员工、管理团队以及客户,只有数字化资产才具备互联互通的基础,才能解决浪费、提升效率以及重塑利润。例如,汽车新零售就是要通过数字化重构“人货场”,让每一个业态具备线上服务能力。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晨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