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11月16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辉煌60年 壮美新广西

柳州:“酸雨之都”蝶变“宜居家园”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马富春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11月16日   01 版)

    从“十雨九酸”的“酸雨之都”到“一湾碧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的国家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从西部传统工业城市到全国第三大汽车生产城市,广西柳州在发展工业经济的历程中,不断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契合点,闯出了一条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民生效益和谐统一的绿色发展之路,堪称中国工业城市绿色发展的奇迹。

    作为老工业基地,柳州有着近百年的工业史。柳州机械厂在1932年造出了广西产第一辆木炭汽车,1937年造出了广西产第一架军用战斗机,奠定了“广西机械工业摇篮”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柳州新组建了柳州铅锌矿厂等一批企业。改革开放以来,柳州工业迎来黄金时期,汽车、钢铁、机械三大支柱产业日益壮大。

    工业赋予柳州独有的特质与荣光,也给其留下了发展中难以回避的桎梏与沉疴。在柳州市工业博物馆“生态宜居馆”里,挂有很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污染最严重时的老照片:市区内烟囱林立、浓烟滚滚;街上行人掩鼻而行、戴口罩骑车。冶炼厂后是“白头山”,蟠龙山下是“黑瀑布”。市区30余个大小排污口污水直排柳江,柳江死鱼漂浮、竹鹅溪污水横流、农田菜地作物倒伏。

    “工厂在城中,城在工厂中”是改革开放初期柳州市区的真实写照。由于规划不合理、治理跟不上,这些工厂排放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尤其是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严重超标,年酸雨率高达98.5%,出现“十雨九酸”的污染现象。

    城市与工业,鱼和熊掌,如何得兼?最终,柳州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的路子,“既要工业,又要碧水蓝天”成为共识。

    为彻底改变环境污染局面,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柳州市委、市政府将绿色发展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开展系列行动治理环境。“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全市企业也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问题其实就是企业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基础,在工业柳州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环境保卫战’。”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说。

    柳州重点加强“三废”治理,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全市强制淘汰工艺落后的工业锅炉沸腾炉,对47台沸腾炉(共400蒸吨)进行更新或改造;对23家污染重、能耗高的企业编制完成重点企业污染源防治规划;建立二氧化硫排放许可证管理系统,向100多家二氧化硫污染源的重点监控企业颁发了二氧化硫排放许可证;2006年,忍痛关闭了1951年成立的系列氧化锌产量居世界第一的老企业柳州锌品厂。

    “柳钢如果不做好环境保护,连生存的权利都没有。”柳钢集团董事长潘世庆说。按照“既要柳钢的快速发展,也要柳州的绿水青山”的发展思路,柳钢集团近10年来累计投资70多亿元,建成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烧结球团烟气全脱硫、钢渣热焖等50多项节能环保项目。

    “绿色发展不是柳钢的掣肘,而是新优势、新动力。”一系列节能减排新技术,让柳钢在循环经济中找到新的增长点。如今,柳钢企业产能从100万吨发展到1200多万吨,污染排放量大大降低。

    从曾经的“排污大户”到如今的“绿色钢企”,大自然也给予了最公平的评价。近期,有职工在柳钢厂区拍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鹭的身影,与柳钢一墙之隔的雀山公园里也成了“鸟儿的天堂”,每年都有大量外地摄影发烧友到此拍摄翠鸟和白鹭。

    柳江河是流经柳州市区的唯一大江,是柳州市的母亲河,柳州市92%的生产、生活用水取自柳江。但市区生产、生活用水形成的废水曾大多数直接或间接排入柳江,每年通过排污口流入柳江的废水量超过3.5亿吨。

    为彻底改善柳江污染问题,柳州开启“铁腕”治水,全面启动“史上最严”排污准入机制。目前,柳州市已投资600多亿元建成5大污水收集系统,收集管网1058.79公里,对城市37个排污口进行截留,建成污水处理厂11座,建成4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7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100%。此外,柳州市还与毗邻的来宾市、河池市签署“柳来河一体化”环境保护合作框架协议,这是广西首个环保联防联考区域协作机制。

    如今,曾经的黑臭水体变得清澈见底,柳江河饮用水保护河段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部分河段达到Ⅱ类水质标准。2016年,柳江河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在广西37条河流93个重点河段水体水质评价中位居第一,“柳江环境整治项目”被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成为全国工业城市河流治理的典范。

    柳州持续开展污染治理,在“十一五”末期,柳州已经甩掉“酸雨之都”的帽子,“十二五”阶段,柳州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二氧化硫年均值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并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降幅全区第一,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63.2%提升到64.9%,城市建成区绿地覆盖率由40.37%提升到43.19%,柳江河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又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柳州正向着打造生态优美、美丽宜居的万亿工业强市努力奋进。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马富春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11月16日 01 版

习近平抵达莫尔兹比港
团十八届中央常委会一次(扩大)会议在京召开
柳州:“酸雨之都”蝶变“宜居家园”
青春礼赞改革开放四十年
湖北大冶:从“矿竭城衰”到“绿色百强”
新青年唱响新时代 《未来已来》MV上线
图片新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