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11月20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黄河之上的弄潮儿

——中国铁建大桥局四公司蒙华铁路项目青年聚力争做时代先锋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11月20日   06 版)

    蒙华铁路三门峡黄河公铁两用大桥钢桁梁顶推完成

    项目领导班子在现场研究施工方案

    三门峡市,白天鹅的故乡,一排排桥墩高耸林立,天蓝色的钢桁梁耀眼夺目,一座巍峨挺立的大桥正拔地而起!三门峡市新的地标性建筑已然初现。

    这座大桥便是由中国铁建大桥局四公司承建的蒙华铁路三门峡黄河公铁两用大桥,它连接了黄河两岸的山西省运城市与河南省三门峡市,是蒙华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同时它还是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运城至三门峡铁路及山西省、河南省规划的运三高速公路跨越黄河的共用桥梁,“一桥三用”,意义重大。它更创下了连续顶推长度最长1142.5米、顶推重量最重4.3万吨、设计活载最大473.2千牛/米的三项世界纪录!

    中国铁建大桥局四公司为蒙华铁路项目配备强有力的团队。经过挑选,以80后项目经理王宏毅为首的蒙华铁路项目团队迅速组建。由此开启了他们的铸桥之旅。

    话新青年桥梦,铸新时代精品

    热血青年铸精品。面对生态环境、施工挑战、工艺优化等问题,项目团队攻坚克难,不断创新,屡创佳绩,实现青春谱桥梦。

    目前,项目共有职工117人,团队平均年龄27岁。领导班子成员9人,平均年龄35岁。这些青年才俊用自己的热血、舍小家为大家的奋斗精神,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坚强精神风貌。

    作为80后的王宏毅,是蒙华铁路项目的项目经理、党支部书记。在工作上他是“铁人”,曾坚持带病工作一个月内瘦了近20斤,也换来了项目节后迅速复工,428根钻孔桩全部完成、钢桁梁顺利顶推等丰厚成绩;在管理上他是“巧人”,善于总结管理办法,不断提升项目管理水平,项目各项工作得到业主及各级领导的认可和大力支持;在项目上他是“领路人”,秉承着干完一个工程带出一个团队的原则,以身作则,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专业型人才,他用实际行动带领整个团队铸造精品。

    同样身为80后的项目副书记徐兴源,从项目开工以来他始终坚持思想引导一丝不苟,坚持主责主业一样不落,坚持协调沟通一刻不松。在他的努力下,项目先后克服经验不足、人员不足、协调难度大等难题,历时27个月完成红线内房屋拆迁工作,成为了三门峡管段内首个红线贯通的施工标段。他用奋斗诠释了不一样的青春。

    “将亦如此,士怎能不奋勇向前”。项目总工程师林再志认为,“技术工作在工程建设中起着龙头的作用,就像常说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工程技术在工程生产建设中就是第一位的,技术水平的高低、技术管理的高低、对技术工作的重视态度直接决定着生产建设的成败,这成败不只是亏盈,还有质量上的成败。对于如此的超级工程我们对于业主,对社会,对国家都有着重大的责任和义务。虽说我一个人建不起这宏伟工程,但是我要为这便民强国的工程贡献出我所有的力量”。

    “中国制造”铸造时代精品。在项目经理的统一带领下,整个项目团队上下齐心,成为一块坚不可摧的钢铁。为了大桥能够如期完工,他们坚守岗位、远离家乡,他们如钢铁雄师般披荆斩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工匠精神”;诠释了建功在蒙华、奉献在蒙华的真谛!

    聚力攻坚克难,常思优化创新

    “三门峡黄河公铁两用大桥是全线的难点,钢桁梁连续顶推是难点中的难点。从没有涉猎钢桁梁顶推技术到驾轻就熟,从开始钢桁梁顶推方案策划、分析、论证、通过、实施,最后到钢桁梁顶推顺利完成,我们经历了‘凤凰涅槃’般的心路历程”,项目副经理曾繁强说到。

    围绕三门峡黄河公铁两用大桥的施工重点及技术难点,蒙华铁路项目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创新工艺工法,项目科技研发水平稳步提升。

    技术攻关、工艺优化齐发力。在深水大直径桩基础施工中,针对黄河河道内地质条件复杂、存在两层胶结层、厚度和深度变化不一、桩基成孔难度大的特点,项目采用“分散打法,逐层击破”的方法施工,成功提高了主桥桩基的钻进速度;在大桥主墩承台施工中,项目针对混凝土使用量大导致水热化现象严重的情况,采取承台内部均匀布设降温冷却管并埋设温度检测元件的方式施工,根据测温结果及时调整进出口水流大小,控制降温速率,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在大桥主桥及公铁合建段引桥墩身施工中,项目团队积极研发,从隧道二衬台车中汲取灵感研发出拱形支架,取代了传统式钢管落地支架及托架的方式,有效地攻克了大跨下沉、超高支撑等施工难题。

    针对大桥施工的关键节点和重难点,项目积极组织大型方案编制论证,优化工艺。在大桥主桥钢桁梁顶推平台拼装施工中,他们把主桥墩旁原设计用钢量7000多吨的落地支架顶推平台调整为墩顶混凝土托梁形式,一下就减少了近一半的钢材使用量;在钢桁梁施工组织中,项目团队以传统工法结合生产实际进行科技创新,加长拼装平台实现多点位同时拼装施工、采用全回转吊机配合1台塔吊施工实现钢梁杆件全方位灵活吊装、将原设计吊架支撑系统优化为三角托架支撑系统等等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工效,缩短了工期,还减少了材料消耗,为大桥建设开启了加速度。

    自主研发新气象。截至目前,项目共获批省部级优秀工法8篇,中国建筑业协会优秀QC小组成果1项,上报专利14项(其中1项完成授权,5项完成受理正在审查,8项正在进行手续上报),集团公司和子公司层面的奖项多达34项。真正使得人才强企的战略在项目内全面推行,实现了让科技创新成为一种习惯。

    党建引领现代管理,创立工友之家

    蒙华铁路项目深知面对占比90%的青年人,除了要不断挖掘和发挥基层党组织功能、优势和力量,更要不断研究如何创新、贴合地开展工作,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党员活动室、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在蒙华铁路项目能够让大家真切体会到党组织就在我身边,党员就在我身边。项目党组织根据基层项目的复杂性特点,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的开展党建工作,严格召开三会一课、中心组学习、组织生活会等规定动作,让项目党员干部按时按规过组织生活。同时,项目党支部将企业文化与文化活动创新地结合起来,并为单身职工组织多次交友联谊活动,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的同时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项目将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与施工生产紧密结合,通过专题党课、演讲比赛、观看十九大报告解读微视频等系列学习活动,教育引导全体职工在实际工作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政绩观、利益观和发展观。

    在蒙华,党组织的作用在与地方的和谐共建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为拆迁的困难村民提供临时住房,逢年过节为困难群众送去生活费及慰问品,组织职工到福利院慰问、到特教学校演出献爱心,雷锋月组织保护母亲河及植树活动等等,既彰显了央企的社会责任,也为社会和谐献出了新时代的青年力量。

    整洁干净的项目环境,标准的彩钢板房、硬化地面、花草葱郁,空调配齐,夫妻房、浴室、洗衣房、晾衣棚、充电室、图书室、活动室、工友超市等一应俱全,职工电子书屋密码公开,宿舍拎包入住,餐厅定期检查,这是蒙华铁路项目的“工友之家”!

    为了让工友们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蒙华铁路项目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实行物业化管理,劳务工和正式职工营区一同建设,运用门禁、考勤、消费“一卡通”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了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物业工班负责人宋高森感慨道:“在外打工十多年,一直是暑蒸寒冻、对付吃饱、一身汗泥常年挂,第一次有这么好的生活条件,今后就跟着你们中国铁建大桥局干了!”

    现代管理在中国铁建蒙华铁路项目绝不止于此。2017年5月,铁路总公司工管中心到项目检查调研,项目经理王宏毅在主桥观景平台利用无人机航拍的方式向调研组汇报了顶推平台的整体结构及钢梁顶推施工进度,对公路、铁路桥面板厂进行飞行参观,并察看了项目信息化中控中心。调研组表示,只有利用先进的技术才能以俯视视角更直观的呈现公铁两用大桥现场的施工状态,对这种新颖的汇报模式赞不绝口。

    常怀敬畏之心,彰显青年担当

    三门峡黄河公铁两用大桥位于三门峡水库上游,穿越2处自然保护区、1处水产种质自然保护区,天鹅湖国家湿地保护公园与项目所在地紧邻,周围施工环境可谓“步步惊心”。自开工以来,项目始终坚持“宁可加大施工难度,也不破坏生态环境”这一原则来打造问鼎三项世界第一的超级工程。

    为防止施工噪音对天鹅产生影响,项目对大型机械设备进行严格筛选,以品牌新、噪音小作为设备选型的标尺;为了防止水土流失,他们对黄河岸边表层耕植土进行集中堆放,对边坡进行刷坡处理,使用绿色网片进行覆盖,并播种草籽、设立排水沟,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为保护好野生动物,项目严禁施工人员捕捞,对受伤的天鹅都会及时放生或联系救助;在工期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工区依然坚持定期组织员工开展志愿服务,到黄河沿岸及天鹅湖湿地保护区内清理垃圾,充分彰显了央企和青年的担当。

    2017年,国际鸟类学家联合会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工作组到蒙华铁路项目调研时指出,蒙华铁路项目在建设这样一座利国利民的超级工程的同时,能做到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如此高度地和谐统一,甚至打造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非常难得。

    勇立潮头争上进,乘风越海抒雄心。中国铁建大桥局四公司蒙华铁路项目青年团队用青春热血打造精品,用聪明才智推进创新,用党建引领现代思维开展管理,用时代责任保护生态。我们相信,待天鹅归来时,这里依旧是碧水蓝天,待世人道起时,依旧是赞叹不已。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11月20日 06 版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展览办负责人答记者问
“意大利美食周”在中国15个城市启动
宁波至舟山将建国内首条海底高铁隧道
图片新闻
黄河之上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