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12月03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滁州:共青团的“硬服务”在创业园和青年之家落地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王海涵 记者 王磊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12月03日   07 版)

    每天,安徽省全椒县创业青年高波的团队都要收购小区居民送来的塑料瓶、纸箱、旧衣服等废品。这些别人看来不起眼的“垃圾”将被转运到专门厂房,进行集中处理和资源再生利用。“干‘收废品’这行,公司一个月收益有100多万元。”平时,高波习惯用手机App“旧享收”与客户在网上交流,接废品订单。朋友和同行都称高波为全椒县90后“破烂大王”。

    而在高波公司所“落户”的滁州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下称“滁州颐高”)里,还有很多由青年创立的初创型企业。在这里,创业青年们能享受免费的讲座、沙龙等形式的创业辅导、项目诊断等服务,并常态化开展交流。该产业园自2017年开园以来,先后有90余家中小型互联网创业企业入驻,培育近千名网商创业就业。同年9月,团全椒县委在滁州颐高正式挂牌青年创业孵化基地,产业园同时成为共青团联系、服务创业青年的场所。

    共青团联手创业园,创业青年有“归宿”

    “在全椒县,之前没人干这个。其实,废品回收也有助于保护环境。”2017年夏天,高波从上海返乡创业。经过调研,他决定在家乡创办一家致力于废品回收的“互联网+”企业,回收高校、社区、写字楼的废弃物资,并对废弃物资进行分拣、处理和再利用。

    “刚返乡时,苦于没有经营地址,公司一直注册不下来,更别谈打开市场。”高波说,那段时间,他每天都要跑市场、找投资人。

    2017年7月,在高波快灰心的时候,滁州颐高的工作人员找到高波,表示会帮他对接政府,促使项目落地。随后,高波入驻全椒县滁州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注册创办安徽今夕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入驻后,产业园帮我们培训员工、厂房选址、对接收购点。我们还在县里建起10个回收亭,安排专人教居民如何将废品以合理的价格卖出。”高波介绍,园区还定期为企业提供宣传推介、电商培训、项目路演等服务。

    和高波一样,海归创业青年周晶晶也是产业园“福利”的受惠者。

    “2017年,刚回国创业时,电子商务公司面临语言人才缺乏的困境,想招到一批精通国际贸易业务的毕业生也不容易。”周晶晶经过打听,试着向滁州颐高请求帮助。

    “滁州颐高组织招聘会,给公司提供宣传平台。那段时间一下来了很多简历。”周晶晶觉得,产业园帮助对接资源,让年轻创业者渡过难关。

    22岁的大学生创业者张晓晗一直对计算机感兴趣,2017年秋天,他和小伙伴设计开发了全椒县掌上公交App,但当时不知道如何推介这项创新成果。

    “团县委了解情况后,帮忙对接县里交通部门,让我开发的App成功上线。后来我入驻了滁州颐高产业园,团队又新增了4人,一下子壮大了。”张晓晗说。

    “2017年刚开园时,我们要上门拜访,请中小企业入驻,现在情况反转了,一天能接到十几个企业请求入驻的电话。”滁州颐高产业园运营总监王玲介绍,他们还会挖掘本土农产品的核心卖点,帮农户进行包装设计、产品优化、线上销售等工作。

    “团委和滁州颐高深度合作,致力于改变以往青年创业者零散、培训少的情况。有时候委托产业园办创业比赛,都不愁没有参赛者呢。”在团全椒县委副书记杨林看来,产业园是另一种形式的“青年之家”,凝聚创业青年,让他们的成长之路有保障。

    整合社区等公共资源,打造特色青年之家

    文化墙、科普教育室、“六色花”志愿服务展示墙……近日,在滁州市琅琊区南门公共服务中心龙池社区居委会,记者见到了很多充满文化韵味的功能室。

    “我们社区是传承传统文化及优良家风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是青少年学习、培训和活动的‘青年之家’。”龙池社区党委书记孙涛介绍说。

    龙池社区回迁小区居多,有一定数量的城市留守儿童群体。2010年,社区在团琅琊区委、滁州学院等单位支持下,整合资源招募青年志愿者,成立“爱心学堂”,对困难家庭子女及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学业辅导。8年过去了,这个授课传统不曾间断。

    该社区还联合相关单位打造“汉学堂”活动、“国粹堂”书法培训、关爱空巢老人等青少年活动。孙涛觉得,整合社会资源,拓展工作力量,为青少年营造健康成长环境,达到联系青年、服务青年的效果。

    每周一到周日,滁州琅琊区古道社区党委书记吴志琴都忙个不停,因为不定期会有中小学生来参观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家风家训馆,她要负责知识讲解工作。

    “我们还和滁州学院等高校合作,请大学生志愿者为辖区儿童和老人带来免费课堂。”吴志琴介绍,每周日下午两点半,学业辅导班和文艺拓展、家风故事课堂会在社区依次开展。

    “我们广泛整合企业、高校资源,将共青团工作融入社区日常工作,建起青少年活动中心,打造特色‘青年之家’。”吴志琴告诉记者,在青少年活动中心二楼,专门为青年社会组织大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设置了功能室、咨询室和解压治疗室,为青少年提供心理治疗和关爱。

    据悉,滁州按照“有牌子、有场所、有人员、有活动、有成效”的标准,依托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共享书店、农家书屋等阵地资源共建“青年之家·学习社”142个,将各类特色“青年之家”打造为吸引创业青年、青年学生以及新兴领域青年的重要场所和阵地。

    同时,滁州将“青学社”阵地建设作为强化“青年之家”功能的重要举措和落实“青年大学习”行动的重要抓手。7月底,团滁州市委和市新华书店打造新华书店“青年之家·学习社”,这是该市首家实体“共青团门店”;团天长市委石梁镇“青年之家”常态化组织创业青年分享青春故事;团明光市委对“青年之家”建设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团全椒县委则整合学校资源,共成立1371个学习沙龙。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王海涵 记者 王磊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12月03日 07 版

滁州:共青团的“硬服务”在创业园和青年之家落地
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初心和未来
中国最北女火车司机:见证40年时代变迁
护工做得好 养老才放心
图片新闻
扫码读“共青团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