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很难把一个24岁的锅炉操作工,和国家重大工程联系在一起。但在有关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的故事里,这种关系却可以用千丝万缕来形容。
今年11月,当我国第42、43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时,一个1994年出生的胖小伙儿田鑫瑶就在发射塔架几公里外的锅炉房里,作为整个北斗系统中发射场系统的一名青年操作工,他肩负着为火箭、卫星测试厂房的空调提供蒸汽的责任。这一工作关乎火箭卫星的湿度、温度标准,同样决定着“万人一杆枪”北斗事业的最终结果。
北斗系统建设已经走过18年,成功将包括4颗试验卫星在内的43颗北斗卫星送入太空,发射成功率达到100%。这背后,除了人们熟悉的科学家、设计师、指挥员等“大人物”,还有一群十年如一日追求职业技能极致、凭借专注和钻研、秉承传承与坚守的大国工匠,是他们,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
如今,这些大国工匠迎来后继者,像田鑫瑶这样的青年操作工正在从老师傅手中接过接力棒。他们的身份可能是一线加注指挥员、吊装操作手、火箭或卫星制造厂的技师,也可能是某一元器件厂房里的维修工人——一群普通工作岗位上 80后90后。
前不久,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命名表彰2016~2017年度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和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的决定》,866名来自各行各业的优秀青年脱颖而出。他们中既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专家团队的青年“操盘手”,也有来自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一线的青年操作工;既有维护祖国安全、社会安宁的边防英雄、反恐精英,也有保障人民生活祥和、家庭安康的烈火斗士、白衣天使……
北斗这一国之重器背后的80后90后青年操作工,正是他们当中的优秀代表:他们是火箭发射前最后撤离的人,每当重大工程遭遇关键时刻,他们往往冲在最前面,和最繁琐、最危险的事务打着交道;他们干着铲煤烧锅炉等“别人眼中的脏活儿苦活儿”,接触最多的是黑色煤块,但却有颗燃烧的红心;他们在属于自己不到两平方米的世界里,安静地做着某一项技能绝活儿的大师,而背后却是数十年如一日、成百上千次的训练;他们与青山塔架、火箭绚丽尾迹做伴,认为这样的青春没有虚度……
这些还略显稚嫩的面孔和国家大工程离得如此之近,他们年龄不大,但和那些大国工匠一样坚信:有一种工匠精神叫从年轻干起。
邱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