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茹给叶上班了!”
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三甲集镇小沟村,48岁的回族妇女马茹给叶在家门口上了班,挣上了工资,这成为村里流传的“大新闻”。
今年8月,马茹给叶一家从小沟村举家搬迁到山下的三甲集镇郊区移民安置区,住进了一套105平方米的新楼房。老公在周边打零工,马茹给叶则在自家的小区找到了工作,在一家帽业公司的车间做帽子,每个月有1500多元的收入。
从小生活在山区,长大后在山里结婚生子,马茹给叶没上过学,没离开过大山。多少年来,种地、放羊、看娃是这个回族妇女生活的全部。伴随着扶贫开发的进程,马茹给叶的命运发生了重大变化。
广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三甲集镇15个行政村5.45万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02户6056人,扶贫任务重。截止到2017年年底,该镇未脱贫人口861户4361人,其中下沟、黑山、南山、小洼沟4个山区村占全镇贫困人口的60%,是三甲集镇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为了改善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从2013年开始,三甲集镇启动4个山区村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2013年9月,总投资1760万元的小沟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开始实施。当年安置搬迁小沟村群众112户562人,马茹给叶一家并不在其中。
“不敢下山,下来吃什么?”对于搬离大山,起初,马茹给叶一家心有余悸,“怕一离开大山,生活没了着落”。
移民先行者给出了最好的答案。和小沟村一起搬迁下山的,还有同在山区的小洼沟村农民。下山两年多,60岁的小洼沟村民马尔南“腰包鼓了、笑容多了,气色一天比一天好”。
马尔南响应政府号召,一家6口搬到了位于三甲集镇近郊的易地扶贫安置区,政府补贴4万元,全家人住进了新修的小独院。与此同时,政府还给马尔南分配新建好的牛棚,马尔南养羊一年能出栏850多只,有10多万元稳定收入。
“儿子媳妇在外面打工,我们老两口养羊看娃,都能照顾上,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了。”马尔南由衷地说。在他的记忆中,世代在大山里艰难求生,靠天吃饭,经常辛苦一年吃不饱饭,家里有事去一趟镇上还得翻山越岭,十分不便。“现在多好,出门就是大路,干啥都方便。”马尔南感慨道。
要搬离故土,很多人起初都在观望,可一看到搬迁后的巨大变化,大伙儿迎接新生活的信心就足了。在小洼沟村,57岁的马忠华今年才搬下山,和马茹给叶一样,也住进了新修的楼房。
近年来,三甲集镇积极探索易地搬迁与城镇建设相结合的路子,通过修建楼房进行搬迁。为满足群众的不同需求,设计了大、中、小不同户型。同时,三甲集镇积极争取国家扶贫政策支持,将517户精准扶贫户纳入“十三五”搬迁计划,人均负担2500元,剩余资金从县发改局项目资金中统筹解决。
马忠华家有7口人,选了105平方米三室两厅两卫的大户型,新楼房总共花了1.75万元。令马忠华欣喜的是,“住上楼房还能养羊”。政府给马忠华分配了养殖大棚,他养的羊80天就能出栏,每次出栏220只。马忠华估摸着,一年下来挣8万元没有问题。
在三甲集镇扶贫移民区,老年人养羊看娃,年轻的男子在周边经济开发区及临近的城市打工,妇女们也有了新去处。随着当地大力推进“扶贫车间”建设,一些加工企业将车间建在了移民小区里,妇女们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挣钱。
和马茹给叶同时上班的,还有10多个从山区搬迁下来的中年妇女。自从来到这家帽业公司设立的扶贫车间,马茹给叶和工友们就接受了前期的系统培训,掌握了机器操作、裁剪、缝制等技术。每天照顾好老人和孩子后,大伙儿集聚车间,开始上班做工,到中午孩子放学时,又回家做饭,下午休息后又定时上班,一天正常工作8小时左右。
“车间里暖气烧得很暖和,说说笑笑就把活儿干了。”马茹给叶说,以前在山上,冬天都要出去放羊,大山里寒气袭人,脸蛋冻得红彤彤的,手上也没几个钱,如今在家门口上班,一个月能挣1000多元,“从没想过会遇上这样的好日子”。
在三甲集镇扶贫移民区,为了让搬下来的农民住得稳、能致富,当地政府大力发展后续产业。“通过劳务输转一批、发展规模养殖一批、电商扶贫一批、公益性岗位解决一批、政策兜底一批、资产收益扶持一批,确保所有劳动力有事干、有收入,生活不发愁。”三甲集镇党委书记马良佐说。
在扶贫移民区,除了引导搬迁移民务工、养殖、做小生意挣钱,三甲集镇还通过资产收益分红、注资入企入股等方式,增加群众分红收入。三甲集镇将移民安置点商铺统一对社会租赁,按照核定人口折算面积将租赁收入打入搬迁户“一折通”;同时,整合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资金、财政涉农整合资金、专项扶贫资金、社会帮扶资金,按照“注资入企、折股到村、主体经营、农户分红”的模式,按不低于10%的年收益分红率投入到县上龙头企业,收益分红资金的70%用于当年度建档立卡搬迁农户分红,30%作为安置区社区集体收益,促进搬迁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我们将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以发展后续产业为抓手,全力打造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功能齐全、生态环境优美的易地扶贫搬迁示范性安置区,努力让贫困群众挪穷窝、拔穷根。”马良佐说。
2018年,小沟村“新闻人物”马茹给叶迎来了新生活。她心灵手巧,帽子做得很精致,短短几个月,已经成了车间的“老把式”。马茹给叶心里计划着,要攒钱给孩子买学习用品,“让孩子学知识、长见识,将来去更大的天地发展”。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马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