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一次与公益机构的深入交谈,令四川农业大学的黄蕾印象格外深刻。当时聊到公益宣传片,对方的语气无奈又愤慨,即使提前沟通过多次,拿到手的宣传片却总是不尽如人意。
事实上,因为给出的价格较低,很多商业机构本就不愿意接手公益组织的差事。他们对公益的内涵理解不深,包装也很模式化,总是无法真正找到这些公益机构的核心价值点。
瞄准了这个缺口,黄蕾和余杭成立了大鱼影像公益传播发展中心,这个组织致力于用公益订单的模式为公益行业带来更多服务,主要制作公益影片。他们会找来专业社工一起推敲剧本,也邀请公益演员参与短暂的公益体验,影片完成后,他们还会将其带进高校放映,引得不少大学生志愿者争相报名公益活动。
“让大家了解到他们在做什么,他们能够继续做什么,并且呼吁更多人参与公益。”黄蕾表示,这就是团队创业的初衷。
大鱼影像成了2018年大学生公益创业行动的获奖项目,一起获奖的项目共有20个。12月13日,在KAB全国推广办公室、北京爸爸的选择科技有限公司、共青团北京邮电大学委员会主办的2018年大学生公益创业行动成果发布会上,他们一一亮相进行路演,每个项目获得主办方提供的公益支持奖金5000元,并入驻青创头条App。
在校大学生是我国开展公益创业活动最为活跃的群体。中国青年报社与KAB全国推广办公室联合发布的《中国青年公益创业报告2016》显示,公益创业组织领导人或者创始人年龄主要集中在18岁至30岁,占受访者的88%。
“随着经济的发展,公益创业已经进入了黄金期,很快将驶入快车道,迎来爆发式的增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邓汉慧这样表示。公益创业正以全新的创业理念、创业模式成为创业的另一种“打开方式”,也成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新选择。
用新技术解决老问题
厦门大学的高超浸染在闽南文化里。一次偶然机会,他关注到福建泉州传承千年的提线木偶戏曾在2008年登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然而,这个传统文化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
高超了解到,当时还在学习泉州提线木偶戏的年轻人已不足50人,同时具备制造木偶、表演木偶技艺的非遗传承人竟一个都没有。“传承千年的文化不能断掉,我想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为这个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做点事情”。
对比一些日本的交互展,高超很快有了想法。“交互对于目前年轻一代有很大的吸引力。”他成立了嘉礼偶趣人偶交互机器人团队,利用多项现代科技,用机械操控实现木偶表演,并加入交互的部分,完成了从四线到六线的迭代。如今,他们手中的提线木偶可以识别和感知人的动作并做出回应。
提线木偶的表演也被数字化了。高超还利用交互装置,搭建了一套沉浸式交互系统,面向木偶剧团、博物馆和展会完成体感交互。在他看来,非遗保护不应是抢救性的,“不能仅仅用文字、图像、影像进行保护,更应该重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发社会持续关注,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喜爱,从而才能学习、传承。”
西华大学的周林学的专业是特殊教育。几次研究比较中外特殊教育时,他发现国外的特殊教育普遍技术发展较为成熟,在国内特教则多依赖于政府的经费支持,也缺乏一些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周林跃跃欲试。大二时,他建立团队,利用闲暇时间走访了四川贫困县的50多个自闭症孩子家庭。这些家长面对孩子的发育障碍,虽然一直在寻求解决方案,却因专业知识储备的缺失,往往错过了黄金的治疗期,令他颇为惋惜。
经过研究,他认定目前主流的治疗方式是教育康复。周林和团队把项目的名称定为基于机器人的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平台“机器之心”,运用机器人、人工智能、教育康复学等技术帮助3岁至8岁自闭症患儿实现语言及社交能力康复,出门、过马路、跟保安叔叔打招呼、进入学校这些场景都被纳入了他们的教学计划。
“现在中国90%以上的特教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程度还停留在传统的图片、卡片以及视频等形式教学,而这些视频都是很早以前拍摄的。”周林和团队开创了“2+2(自主创新+引进创新)”的机器人教育康复模式,也融合硬件技术开发了一套核心算法,他们因此成了首支入驻成都医学城三医创新中心的大学生科研团队。
“这几年来,大学生更有社会责任感了。他们的公益创业行为越来越多,并且渗透到方方面面,青年在积极地用公益的方式来参与时代和改变社会。”清华x-lab创业DNA基金管理合伙人戴永捕捉到了这样的信号。
作为多年研究公益创业领域并亲身实践公益创业项目的KAB高级培训师,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许明表示:“教授公益创业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理念,更应该培养他们的公益心,要亲力亲为地去做一些公益的事情,不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大学生的公益创业除了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方面,还要不断地走向专业,与新时代和新技术更加接轨。”
时代痛点成为创业出发点
恒美乡村女童的项目灵感是从新闻中来的。有段时间,广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盘莉萍发现自己被乡村女童遭遇性侵的消息包围,各大媒体的报道层出不穷,有关女童的热点问题集中爆发。这名网络营销专业的女生开始思考,女童问题频发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社会背景?
经过调研,她发现,广西许多乡村相对贫困,交通不便,教育也比较落后,农村女性的生活质量相对低下。同时,农村家庭的离婚率增高,外出务工的父母越来越多,留守儿童和老人也在逐年增多。
女童的生活没办法得到足够的关注,她们的身体健康无法保障,甚至有许多女童遭到侵害也难以得到解决。“在关注孩子衣食住行的同时,谁来教会孩子读懂自己的身体?”恒美乡村女童的项目就这样应运而生。
项目面向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针对乡村女童开展安全与健康方面的教育,同时做些生活类的科普知识教育,由专业讲师进行儿童防性侵课程教学,还为她们建立了乡村女童图书馆等。4年里,这个组织服务柳州、南京等5个城市的38个村镇、200多所小学,服务儿童累计达3万多名。
南晨阳则在持续掀起的反腐风暴中找到了可能性。彼时,一批问题官员纷纷落马,这名南通大学秘书学专业的学生立刻想到,倡廉文化建设应该有着广泛的需求空间。“‘廉’并不是只在政府官员的特定词,它与我们大学生的距离并不遥远”。
他因此成立了江海文化活动中心,首创廉文化推广基地,将廉文化变得看得见、摸得着,他们打造了廉能量廉洁文化传播项目,承办当地相关主题日的活动,也进景点、社区、高校进行宣讲,承包主题展馆建设,他们成了江苏省唯一注册的大学生廉政组织。
在KAB高级培训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王艳茹看来,公益创业相较于商业创业,更重要的是要找准一个好的结合点——不是简单的最大化盈利,而是需要让更多人了解其中的社会价值。
“大学生的公益创业与社会背景密切相关,这些项目多数对市场有着较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项目落地性强,也一直随着时代迭代在相应地进步。”王艳茹指出。
与商业模式互融
恒美乡村女童项目资金来源有众筹、政府补助、部分企业赞助、爱心营销等多种形式。但即使如此,盘莉萍仍隐隐地感到有风险存在——资金不足。这也是20佳公益创业项目在路演环节被关注最多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公益项目收入不高,从事公益创业的团队缺少向社会筹款的能力,多数还是依赖于政府补助的传统形式。”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李健直言不讳。
《中国青年公益创业报告2016》显示,约40%的组织主要依靠“外来输血”。公益创业组织向公众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通常比市场价格低,甚至部分无偿供给,使得其收益较商业企业低,且分红比例相对于商业组织而言较小,无法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员工大部分都是属于自愿无偿服务的志愿者,规模较小。
KAB全国推广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多年来,通过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公益创业者的扶持、交流,他发现用商业模式解决社会问题才是公益创业的本质。公益创业者最关心的核心问题就是“能否自我造血”。但公益创业面临着社会公众认知不准确、政策支持力度小、融资困难等问题。
一些组织也在积极地探索更多的自我造血可能。比如大鱼影像公益传播发展中心也在承接一些商业订单。他们希望,能从这些订单中匹配相应的资金用于公益的部分。“把这部分收入反哺到公益中去,也能保证提供的公益服务是更低的价格。”黄蕾说。
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总经理张志刚认为,由于公益创业“容易走偏”,因此亟须一个机构或者组织来对公益创业这个单项进行引导,“很多项目本身不错,可以解决社会矛盾。但要么一根筋非要做公益,没钱倒闭了;要么突然转成了商业企业,失去了初心。”
“大学生在选择公益创业项目时,必须要找准社会痛点,因为项目决定了‘造血’能力。”邓汉慧因此建议,大学生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小需求入手,也可以从大家的抱怨中寻找痛点,痛点越大创业机会越大,市场也越大,存活能力更强。
“如今,商业和公益都在互相倾斜,公益项目不断加强‘造血’功能,做到活下来,才能持续发展。而商业项目在加强社会责任,获取公信力。”邓汉慧说。
“公益和商业的边界已经日趋模糊,这是社会创新的精妙之处。”王艳茹也认为,虽然公益创业不以盈利为目的,但只有盈利才能持续实现社会目标。与传统的非营利组织不同,公益创业不仅在公共领域整合资源、协助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创造社会价值,更要在商业领域中吸引资源,才能实现其公益目标,创造商业价值。
“公益创业的参与度大,是一种全社会性的创业。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创业者把服务做成产品,多一些关于产品的思考,将价值打包好,再和世界交付。好的公益企业是可以挣到钱的。”校园VC创始合伙人殷建松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景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