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12月1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吸引人才 集成智慧 凝聚人心

武汉:大学生公寓团建开花结果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雷宇 朱娟娟 通讯员 尹素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12月18日   01 版)

    短短几个月时间,武汉市江岸区团建指导员张军感受到了新的变化,“花在公寓团建上的时间少了,意外惊喜却接踵而至”。

    走进汉口年华公寓团支部办公室,“公寓网络微剧故事征集”“公寓成立兴趣小组”“公寓饺流会”等由支部自制的“红头文件”张贴在小黑板上。这些活动,由公寓团支部与青年共同商议而出,同步实时在公寓微信群发送。

    事实上,像“汉口年华”这样,随着公寓团建的展开,在上级团组织之外,发挥“自转”功能,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人才公寓团支部也行动起来。

    2017年初,武汉市启动“百万大学生留汉就业创业工程”,像“汉口年华”这样的留汉大学生公寓,全市目前已建起49个,提供房源12390套,入住大学生近万人。该市计划5年内达到满足20万人租住需求的人才公寓总规模。

    “留住大学生就留住了城市的未来。”团武汉市委书记柳新表示,大学生公寓团建是一个全新课题,2018年以来,团组织将其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领域,聚焦留汉大学生从学校迈入社会第一步需求,提供多元化服务、探索培育社群文化、搭建参与基层治理平台,“留汉大学生租住聚集地,正逐步提升为吸引人才、集成智慧、凝聚人心的大学生之家。”

    团组织的精准服务 点燃人才公寓团建之火

    “开展服务必须结合实际,而不是团干们闭门造车。”张军说,自己现在的工作中总是时时警醒。结合“千名群团干部下基层”和“青春遍访”工作,团干部对全市大学生人才公寓全面摸底调研。

    依托物业管理办建立的入住大学生微信群,选派团建联络员入群。联络员在微信群亮身份、勤互动,了解青年的实际需求、思想行为特点。

    在摸清人才公寓配租底数、入住青年底数和28岁以下团员底数基础上,武汉团组织明确了“以公寓团建为基础、促进青年社群建设”的工作思路。

    通过“提供服务摸底数、组建筹委会育骨干、团员大会选委员”三步走,团江岸区委率先将团支部建到楼栋,人才公寓青年从此有了“新组织”“主心骨”。

    而今,49家留汉大学生公寓里,团组织已经实现全覆盖。指引标识、铭牌、团支部委员照片电话……“共青团”的印记随处可见。

    说起两个月前团组织针对大学生公寓开展的趣味运动会,刚毕业的大学生付梦婷依然兴趣盎然。

    团区委负责对接社会资源拉赞助,汉口年华、丹水国际、利腾国际大学生人才公寓各团支部负责组织,最终,50多名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一起到郊外射箭、骑马,开展皮划艇接力赛。这些参与者的朋友圈照片,让在外地的同学惊羡不已,纷纷点赞。

    青年需求摸清楚了,团组织建起来了,怎样开展服务?

    团武汉市委从阵地建设入手,通过单独建团、联合建团、辖区覆盖的方式,为大学生公寓里找到了活动空间。

    12月9日,记者走进洪山区乐乎大学生社区。281平方米的公共空间里,配备有投影仪的会议室、健身房、书吧等一应俱全,入住大学生均可免费使用。

    在青山区青和居青年人才公寓,300米之外的青年党员俱乐部成了青和居大学生共享空间。1000余户入住青年可享受家居生活、休闲娱乐、学习健身等各项便利设施。

    团洪山区委以公寓人才为主题,实施了“洪山青春合伙人计划”,开展多期青春合伙人高校行、创业先锋寻访、创业沙龙、创新创业训练营等活动。

    在江汉区,团区委则将入住人才公寓的创业青年吸纳进入青创客联盟,通过区里的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吸引集聚青年入伙共创。目前,10余名有创业意向的青年,正通过团区委、区科技局等对接区内科技孵化器。

    团汉阳区委发挥团组织的枢纽功能,链接区人力资源局,开通《汉阳区“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校园招聘岗位需求信息汇总表》查询网址,大学毕业生通过网络就能查询、应聘岗位。

    “青年的需求,就是共青团工作的方向”。对外协调、纾难解困,团组织的力量让公寓里的大学生常常眼前一亮。

    今年4月,在洪山乐乎大学生社区,一些住户反映,乘坐632路、636路公交得步行1公里,出行不便。

    专门登记大学生困惑的小黑板信息很快得到了张家湾街道团工委响应。他们与公交集团等单位协调,4月21日,632、636路公交线路进驻乐乎大学生社区,“大学生在公寓门口就能坐上公交”。

    互帮互助 自我服务

    由地方团组织服务培育的组织归属感和被点燃的工作生活热情,使得公寓内部的团组织的内在活力开始萌发,开始了互帮互助、自我服务。

    陈杭钏是汉口年华大学生人才公寓团支部组织委员,也是一名教育培训行业的创业者。一次,公司一项培训临时缺1名教师,他试着向公寓微信群大学生们求助。当天下午,公寓另一名小伙伴不仅帮忙联系到教师,还一下子提供了3名教师,并向陈杭钏提出优化教师结构的建议。

    入住大学生人才公寓前,吴睿租住在一套多人合租的隔断间内,每月房租800多元,隔壁房间住户频繁更换,基本没共同话题。而在人才公寓,这些困扰不复存在。周末,大家一起约着去附近公园骑行、打羽毛球,一起参加读书会,一起做菜……吴睿说,“一年多时间里,交到了朋友,彼此学习闪光点,遇到困难一起想办法,安全快乐又舒心,家里人很放心。”

    在她所住的“汉口年华”,一纸《自治公约》张贴在一楼进门处,引人注目。

    “制订、修订的过程充分参考青年意见。”陈杭钏介绍,一开始,公约制定的条目较多,比如,细致到要求住户清晨几点将垃圾带下楼。有青年提出,毕竟不同于大学宿舍,大家已经走入社会,这些应该是内化于心、最基本的要求,条款制定得太细碎繁杂,反而容易分散主题。

    经过了好几次修订,充分考虑了青年意见、报团区委同意后,定下最终版本,“既有民主又有集中,公寓青年自我治理在潜移默化中实现。”

    事实上,最初关于“清理垃圾保持公寓卫生”的担忧,也被时间证明属于多余。“大家有了集体归属感,谁乱丢东西也不好意思了”。

    组织扎实了 开始在社区揽“大活儿”

    以大学生人才公寓团建为突破口,武汉团组织也开始探索推动青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今年6月24日,后湖街道惠民苑社区正式聘请汉口年华团支部两名委员袁可丽、陈杭钏为社区兼职“两委”。袁可丽是公寓团支部书记,兼任社区党支部委员,陈杭钏是团支部组织委员,兼任社区居委会委员。

    平时,他们常态化对接社区,方便公寓大学生与社区互联互通;前不久,他们还参与了社区居委会的选举。这标志着,人才公寓的青年“正式”成为社区工作的“一分子”。

    新身份实现新价值。在团支部的引领下,汉口年华人才公寓的团员青年们谋划着“为社区做点啥”。很快,“作业帮”“共享书吧”“摩登老人”等公益服务项目在社区落地。其中,仅“作业帮”项目,暑期共在社区开展了20多次课程辅导,30余人次公寓青年参与其中。

    社区党总支书记俞洁为青年们点赞,这样的活动为双职工家庭子女教育解了大难题,“大学生们的参与为社区带来青春力量”。

    在青山区,区、街道、大学生人才公寓团组织联合起来,以工人村街“天天敲门组”、新沟桥街8支“杜诚诚”志愿服务队品牌活动为基础,发动入住大学生积极参与助残帮困等社区服务项目。

    在青和居青年人才公寓,大学毕业生南蔓琦最爱的社群活动,除了烘培,就是“杜诚诚”志愿者服务队为盲人讲电影活动。

    32岁的残疾人协理员杜诚诚8年坚持义务为盲人讲电影。南蔓琦已跟随服务队参加了5次志愿服务,虽然还在学习阶段,但已被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的精神深深打动。南蔓琦计划着,通过学习,也能为社区盲人讲解电影。

    “希望留汉大学生将享受到的政策红利,转化为对城市的热爱,成为超越自我的新时代青年。”今年8月3日,武汉市招才局、团市委、市房管局召开现场会,武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招才局常务副局长孙志军对全市大学生之家社群服务工作予以肯定。

    事实上,在武汉,大学生之家社群服务工作有着更长远的意义。

    2017年12月,武汉市首个长江青年城开工建设。截至目前,武汉市已规划和建设14个“长江青年城”,服务百万大学生留汉社群化安居。

    基于共青团的探索实践,孙志军期待,将大学生公寓和青年城这样全新的社群,打造成为“一个有温度的公共空间;一个有效率的成长平台;一个有示范意义的现代引领”。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雷宇 朱娟娟 通讯员 尹素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12月18日 01 版

习近平会见来京述职的林郑月娥、崔世安
为党育人 引领凝聚青年
向着更加壮阔的航程
青海特色产品走俏创博会
大国工匠王亮:一支为国家发光发热的蜡烛
武汉:大学生公寓团建开花结果
“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第二季第九期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