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12月20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中国式换脸”医生昝涛的“诗和远方”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12月20日   06 版)

    外国专家与上海九院团队一起会诊一例自体颜面移植手术患者。上海九院供图

    昝涛医生所在的上海九院“中国式换脸”团队,已经用“自体组织全脸面预构技术”完成了49例换脸手术,显著提高了脸面重建的效果,超越了老外发明的“异体颜面移植”……

-----------------------------------

    在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上海九院”)整复外科的病房里,你总能见到脑门上有很大一块凸起或者胸部上方有很大一块凸起的患者。在这些凸起部位,新生的“脸面”正在缓慢而有序地生长。

    上海九院的整复外科主要分为两套学术体系,一套是以“修复重建”为主的高难度颌面部整形修复,主要针对伤残、重度创伤、先天畸形、黑毛痣等患者,为他们提供“雪中送炭”式的服务;另一套以“医疗美容”为主,使用修复重建类技术,帮助健康人,甚至本身已经很美、很标致的人“锦上添花”。

    相比“医疗美容”,修复重建门类的手术风险高得多。

    比如,一个颌面部毁容者的面部重建,可能要花上一到两年时间,需要使用极其复杂的修复技术。以面部换皮为例,这种手术需要7~8名中高年资的医生合作,耗时16~24个小时来完成,患者的花费大约2~3万元。而在医美领域,最复杂的、使用放大镜为患者缝极细双眼皮,也只要一名普通主治医生花上45分钟到1个小时,收费约八九千元。

    昝涛果断选择了“难度高、收益小”的前者。目前,他接手的患者中,有70%~80%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在别人只需要术前准备1天的情况下,他和团队要进行术前一周甚至更长时间的准备。

    这一周时间里,医生团队要一起检测皮肤的数量、皮肤血管情况、器官成型情况。医生们不能进行体育锻炼、不能出远门,他们要确保手术当天有足够的体能稳稳地“站”上十几个小时。

    “我们整形科医生可不是一切朝钱看,我们也有‘诗和远方’。”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十杰青年的舞台上,昝涛实打实地“卖”了把情怀。作为李青峰教授带领下的“中国式换脸团队”的核心成员,上海九院整复外科的青年医生昝涛,收获了台下数百名医生的掌声。

    医生昝涛的“诗和远方”有些让人“瘆得慌”——它可能是一只所有手指都被大型器械齐刷刷截断的手;可能是一张被高浓度硫酸泼过后分不清眼睛和鼻孔位置的脸;也可能是先天畸形的面部轮廓。

    这些已经被全国很多医院拒绝的患者来到上海九院,把这里当做是重回正常人生轨迹的“最后希望”。

    在导师李青峰教授的指导下,昝涛主动选择钻研“严重头面部修复重建”这一国际性难题,创新地提出了以“组织预构修复”“干细胞介导的皮肤扩张再生”为代表的一系列新技术、新理念,他们的创举被《JOURNAL OF CRANIOFACIAL SURGERY》主编、梅奥诊所David G.Lott教授评价为“全脸面重建中的重要贡献”,被美国“Science Daily”网站誉为“中国式换脸”。

    10年前,对于严重的头面部烧、创伤,我国医院和医生大多认为应当使用国际上通行的“异体颜面移植”方法。因为人面部皮肤非常复杂,无法从自体皮肤中找到合适的区域,且其他部位皮肤无法形成面部凹凸有致的立体感。

    然而,老外发明的“异体颜面移植”并非完美无缺。一方面,异体移植存在供体有限、免疫排斥、移植后长期用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发生肿瘤或免疫力低下以及社会伦理等众多问题,另一方面,异体移植的存活率也并不高。

    昝涛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截至目前,全世界进行异体颜面移植的案例不过40例,其中6例患者因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而死亡。因此,即便是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了10年的异体颜面移植技术,目前仍被认为处于“试验阶段”。

    要挽救大部分患者,建立基于自体组织的重建技术迫在眉睫。也就是说,最好还是用自体皮肤来修复整个面部。昝涛医生团队大胆地进行了自体组织全面部修复的探索和实践。

    一个面部皮肤已经严重损毁的患者,他身体的哪个部位皮肤有可能被用来修复面部?“面部是一整张皮,很大,不论你从人体哪个部位削下这么一块皮肤来,都会对人体皮肤造成极大的创伤。削一块皮,可能命就没了。”团队想出了一个“超量扩张”的办法。

    第一步,医生们会在患者皮表合适部位安装扩张器,根据患者皮肤的生长情况,让扩张器每天或者每周“长大”一点点。针对不耐受皮肤扩张的患者,医生们还想出了“干细胞移植促进皮肤扩张”的办法,这种办法有效解决了“皮源”不足的问题。原本通过扩张器,一个患者只能长出1~2倍的皮肤,用新的干细胞方法,他可以长出5~6倍的皮肤。

    人的脸面,有凸起的鼻子、嘴唇、眉骨、耳朵部分,也有凹陷的眼睛部分。以往使用“异体移植”方法时,可以直接把异体已有的脸面移植到患者脸上,解决“凹凸有致”的问题;但在自体移植方面,如何让脸面有凹有凸,却成了一道难题。

    手术的第二步,堪称经典。医生结合3D打印等技术,可以在人的胸口再造一张凹凸有致的脸。医生会在适当的时候,将为患者定制的合适的脸面模型植入到新生的皮肤下方,“重塑”脸面。

    很多人换完脸,笑不了、动不了,这也成为“中国式换脸”团队力图攻克的难题。“不仅要让脸变好看,还要让脸有表情。”昝涛说,在“拥有表情”这个问题上,面部血管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也就是说,有了丰富的血管,才能让这张皮动起来,并能防止今后的表皮坏死。

    胸口上的“脸”长好了,下一步,医生们只需将胸口上这块多余的皮肤“裁”下来,并通过血管的精准对接移植到面部,就可以了。这种血管对接,需要完成至少3套血管,血管吻合误差在0.2毫米到0.3毫米之间。

    这是什么概念?一般骨科手术的血管对接精度为1毫米到2毫米之间,面部血管为骨科对接精度的1/10。

    “到各个手术室走了一圈,发现整复科的手术,医生都是坐着做,骨科都是医生站着做,还以为整复外科会轻松些。”昝涛告诉记者,自己10多年前实习轮转时,因为整复外科“看上去简单”而留在了这个科室;10多年后,他成了那个经常顶着巨大压力手术到夜里12点的大夫,因为手术结束得晚,护士们已经把他列入了“黑名单”。

    昝涛的学生数量虽然与“医疗美容”专业相比少了一些,但他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这些人将来都会是有情怀的好医生,“对年轻医生而言,多做有含金量的手术,才能打好根基。我们也见过特别喜欢盯着做‘医美’,最后科室没有年轻人来,学术领域垮掉的案例。”

    记者了解到,目前,昝涛医生所在的上海九院“中国式换脸”团队,已经用“自体组织全脸面预构技术”完成了49例换脸手术,显著提高了脸面重建的效果,超越了老外发明的“异体颜面移植”。上述方法的应用,使得“换脸手术”的再手术率由72.5%下降为19.2%。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12月20日 06 版

“中国式换脸”医生昝涛的“诗和远方”
在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火热实践中建功立业贡献青春力量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