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断腿,磨破嘴”曾是不少老百姓到相关单位办理业务的体会,但在今天,“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已是浙江百姓办事的常态。
这一变化得益于浙江两年前在全国率先实施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这一改革“金字招牌”,不仅撬动了浙江各领域的改革,其持续放大的改革裂变效应,惠及浙江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截至目前,浙江梳理公布的省、市、县三级“最多跑一次”办事事项主项已达1411项、子项3443项,基本包括所有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第三方机构组织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满意率达到94.7%。
“只找一窗,只跑一次”
因为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衢州市民周先生来到该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递上“住房买卖合同”,然后在窗口边填了几份表格,就办完手续。全程只用了30分钟。
“过去,要办理公积金贷款需有征信查询授权、征信记录、个人房产信息、收入证明、房产价值评估、预告登记等,先后经过十几个部门,至少5天才能办结。”而今,周先生只凭“住房买卖合同”这份唯一的证明,签了一张个人信息查询授权书就办完了业务。
从不动产登记、社会保障、婚姻登记、交通违法处理,到商事登记、投资项目审批,浙江百姓到政府部门办事,基本实现了“最多跑一次”。
衢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综合处处长曹云介绍,目前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事项中,有1290个事项开通网上办理,445个事项可以移动端办理,202个民生事项“一证通办”,市民只要一张身份证就能办理其所要办理的事项。
2018年4月,衢州市还对行政服务大厅进行“无差别受理”的升级改造,24个窗口“一窗受理”,从“专科”变为“全科”,接受投资项目、商事登记的后置审批及其他综合事务的办理。
向基层、向公共服务领域延伸
2018年12月20日,“浙江健康导航”正式上线。这是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官方发布的移动端应用。
“一键挂号,一键导航就医。”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张平表示,只要安装了这个App,就可轻松搞定诸多就医环节,享受全省各大医院的互联网医疗服务。
据介绍, “健康导航”平台接入浙江省近500家医院预约挂号,可提供省级医院门诊叫号及检查检验报告的查询服务,集成了省内150余家医院和多个地市的互联网医疗服务门户,覆盖了全省95%以上的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基本实现了浙江省内医疗领域的全覆盖。这也是浙江“最多跑一次”向公共服务领域延伸的先行项目。
此前,从预约挂号到付费结算、从门诊就医到出入院,“智慧医疗”已覆盖浙江医院的院前、院中、院后服务全流程:患者足不出户,即可进行全省所有省级医院和95%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的挂号服务;动一动手指,就能享受包含诊前预约、诊中候诊、诊后报告查询的全流程、一站式服务。
在省、市级医院,浙江门诊、病区智慧结算率已达到76.54%和61.78%,推进的自助结算、诊间结算、床边结算、移动结算等,大大缩短了患者排队等候的时间。
张平说,指尖上的便捷,正成为浙江百姓生活中的亮丽风景,也将逐步改变浙江百姓的“看病难”“看病烦”。
在向公共服务领域延伸的同时,浙江的“最多跑一次”也伸向基层、农村。在浙江诸暨,通过整合归并各乡镇基层站所的审批职能及权限,公安、民政、人力社保、国土、建设、商事登记等17个部门事项全部纳入镇级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受理。全市27个乡镇、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和503个村、社区全部配备高拍仪和读卡器,通过数据共享,实现群众办事的“一窗受理”,无差别、全覆盖。
让改革有法规可依
2018年11月30日,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浙江省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相关人士称,这部我国“放管服”领域改革的首部综合性地方法规,也将为我国省级层面率先为“最多跑一次”提供制度样本。
“拔钉清障,保驾护航。”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部创制性法规,体现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精神,是立法与改革的一次积极的互动。
对多头交材料、开“奇葩证明”、办事时间长等问题,规定要求减少办事环节、整合材料、缩短时限、减免费用、优化流程、提高效率,要求实行统一收件或者受理的办事事项只需提供一套材料,可通过公共数据平台提取材料的,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户口本、居住证、驾驶证、社会保障卡、市民卡、老年卡、人像认证等都可以作为身份证明材料。对数据共享,规定要求政府加强公共数据平台标准化建设,构建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标准模型;规定省公共数据工作机构建立统一的综合数据信息资源库,“公共数据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等。
值得一提的是,规定还为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失误特设容错免责机制。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负责人解释,由于一些改革措施法律依据不充分,部分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担心因改革失误承担责任,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推进改革的积极性。
“考虑到当前国家‘放管服’改革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正持续深入推进,规定对目前还看不清、看不准的事项不作规定或者仅作原则规定,也是给改革发展预留出充足的空间。”这位负责人说。
蓝晨 王莹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董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