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1月04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文化关键词

中:立杆测影

张法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1月04日   04 版)

    编者按

    历史之舟能够抵达一个民族的文化源头。当我们说自己是中国人时,我们拥有为之自豪的五千年时光,对中国人来说,如果读懂了中国史,生命就延长了五千年。为此,我们今天推出两个栏目:“文化关键词”和“先秦人物传”。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又曲折多变、博大精深也精粗多样,从“文化关键词”入手是一条不错的理解途径:中国文化有许多关键词,如果把这些重要的关键词组合起来,纲举目张,庶几可以透露出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的真貌。“文化关键词”就像一道风景线,每词各有其旨,词与词之间虽断实连,犹如中国园林的美学结构——我们这个栏目就意在通过“关键词”途径,通向中国文化的深处,体悟中国思想的神髓。

    中国历史犹如一条群星璀璨的长河,群星就是那些闪耀着精神光辉的杰出中国人。从三皇五帝的部落英雄,到春秋战国的思想诸子,无数民族的古圣先贤,入世则造福万民,出世则亮节高风,为我们谱写下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我们的“先秦人物传”栏目,就是力图通过系列先秦人物去勾勒中国人的心灵成长史、精神成熟史和丰富的人格史,让那些伟大的心灵与绝世的才华照亮我们的历史天空。

    这两个专栏,一个从“中国概念”思想,一个以“中国人物”书写,恰好构成了我们的历史之舟的双桨,以期从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顺流而下,碧空远影,峰回水转,让历史长河两岸的文化风景、思想风景和精神风景,激发我们今天的现代心胸。

----------------------------------------

    中国,观念溯源,会讲到“中”,甲骨文的中: ,内容丰富,要而言之,是远古人的立杆测影以及由之的观念展开。所谓立杆测影,在村落空地之中立杆,观测太阳东升西落在杆上的投影,得出太阳运行规律,如果太阳被想象为神,即神的规律。中国型的科学思想和宗教思想由此而生。卜,最初源于对中杆投影的思考和记录;圭,是把四个重要时点刻记在中杆上。就测日讲,一天的日影长短变化把十二时辰显示出来,一年的日影长短变化,把冬夏春秋四至四立显示出来。太阳投杆影于地,日影移动与地上空间关联起来,正午之时,影子最短,形成正南正北的直线,加上一年之内日出没点的南北移动,时间的日季年和空间东西南北,都以中杆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时空整体。光照为阳,杆影为阴,一阴一阳之道。太阳昼出夜没,出可见为实,没隐而为虚,呈现虚实往还之律。在远古时代日日年年的立杆测影活动中,阴阳、虚实、时空都因中杆而组织起来、形成整体,“中”是中国观念结构的核心。把由立中而来的观测方式,运用于夜间,与月亮观测结合起来,月的朔、望、晦、圆、缺、没的运行之道呈现出来。月与日一样虚实循环,昼日为阳夜月为阴,不但形成了(一天的日昼月夜构成)日-(一月的朔望晦周期形成)月-(太阳一年的南北往复形成)年的体系,而且深化着阴阳为道虚实相生的观念。再把昼观日影与夜观极星结合起来。以黄河长江流域为中心的北纬地区,北极星永在中天。北极是天空中一个几何点,离北极最近的星是极星,由于岁差,北极附近的星辰会缓慢移动,曾离北极很近后又稍远的北斗,因其随地球自转而绕北极作周日旋转,又随地球公转而绕北极作周年旋转,斗柄或斗魁的不同指向,与四季的变化形成了同构的对应关系,古人把北极、极星、北斗视为整体:北辰。在三者的关系中,虚体的北极与具体的极星,构成了虚实的关系结构。不变的极星与变动的日月诸星,构成不动与常动的关系结构,形成了不易与变易的思想。北斗指向的变化,表示了北辰与日月诸星的内在关联和对之的引领,进而通过日月星的运行而对宇宙万物生灭运动的引领。远古之人,由地上的立“中”,发现了天上之中,极星成为天上帝星,又由天上之“中”,形成了天地运行的整体。《春秋文耀钩》曰:“中宫大帝,其精北极星。含元出气,流精生一也。”《太平御览》卷22引徐整《长历》曰:“北斗当昆仑,气注天下。”《鹖冠子·环流》说:“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日月季年的变化是因北斗运行,气流四方而生。北辰成为气的本原,中国的气的宇宙是与北斗观测而来的观念连在一起的。以北辰为中心的气体运行体现为四方(四季)之风。《吕氏春秋·季夏纪》说:“天地之气,合而生风。”《庄子·齐物论》说:“大块噫气,其名为风。”甲骨文的“中”字,内蕴着地上中杆挂上旗帜以感应天地的风气运动。直到今天,我们还说,“在什么什么旗帜下”,“高举什么什么旗帜”。因为在远古以来的观念中,旗帜体现着北辰(天帝)的信息,感受了天道运行的规律。远古各族群在立中活动中,感受到、思考着并总结出整个天地的规律,以北极-极星-北斗为一体的北辰为中心的天地运行,由这一运行而带来地域空间中的物色变化和日月季年的时间变化。由“立中”的天文观测而来的思考结果,构成了中国人的基本观念。天上有一个不变的中心:北辰,北辰即天帝,因为这一中心,日月星辰有规律地运行,宇宙万物由之而生灭循环。中国文化的宇宙结构由之形成。放眼世界文化,凡北纬地区,北极星都是一样的,但不同文化对其的文化想象和观念建构是不同的。中国文化因为地上的立“中”,而将宇宙看成只有一中心,并由这一中心引领天上地下万物运行。天上只有一个中心,地上只有一个中国,国即城,应对于天上中心的地上中心。观古往今来,“中”的观念一直存在于国人心中:在先秦,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一千多年后的唐代,杜甫讲:“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盗寇莫相侵。”又一千多年后的共和国前期,有歌曲唱道:“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迷路时想您有方向,黑夜时想您心里明”……

    远古中国通过立“中”的天文观察,把北辰看成天上之中,又把村落的立杆之地视为地上之中。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和姜寨遗址,都有由四方房舍围绕的中心区域,应是中杆所立之神圣空地。这一立中的仪式空地,在甲骨文中为 (亜)形。 形空间中行礼的族群领袖为(巫)。仪式举行之形空间,作为天人互动之处,站在这里就“中”(正确),不能站在这里就“不中”,此时说出之话,为圣言,此时之乐,为“天人之和”。“中”不仅集中了日月星运行下的年月日的时间,还突出了由东西南北所围绕的空间。中国文化时空合一的观念也是由中杆产生出来的。围绕型中杆举行仪式村落共同体为同血缘之人,即为共同之姓,姓同即性同,最初无姓字,只有“生”字,由中杆而来的天地人一体的共生之“性”,不同村落的交往而有了共“生”(姓)之中的区别,有了各族群之“姓”(由从母居而来)。由生而性而姓,透出远古的演进。中国的姓-性-生一体的观念,都与中杆相关。各地立杆测影之族都以自己的村落立杆处为天下之“中”,随着交往的扩大,互动增强,各村的血缘之姓,融合为较大的以一姓为主联合多姓地域共同体:氏。丁山说,示即立杆祭天。氏即立杆之族群。是即地域之氏立杆测影的形象画面。《说文》释“是”曰:“从日正”,段注曰:“正见也……以日为正则曰是。”示-氏-是地域共同体的观念升级,这时空地中杆演进为社坛的中杆,“社”即地域之土与坛上之“示”的统一。这时村落的空地(亜)形升级为地域社式(亞形),地域中心的社坛,或在山上或在城中。各地的皆以自己立杆社坛为天下之中,社坛在山上时,称为中域(红山文化的社坛就在山上),在城中时称为中国(良渚文化的社坛就在城中)。域国同义。域强调在地域中,国强调在城内。东西南北各族群在互动中融合成王朝共同体。地域共主之“氏”演进为天下共主之“王”。这时城中坛台中心演化为祖庙中心,坛台上的中杆之“示”演化为牌位“示”放至祖庙里,成为“宗”。《吕氏春秋》讲:“于天下之中而立国,于国之中而立宫,于宫之中而立庙。”天下共同体的“王”的宗庙,成为天下之中,宗庙所在之城成为“中国”。《诗经·民劳》毛传说:“中国,京师也,四方,诸夏也。”历史再进一步理性化,帝王宫殿成为中心,左祖右社。曾为中心的祖庙在宫殿之左,曾为中心的社坛在右。这时,村落中杆演进为日晷,立于宫殿门之左,地域中杆演进为嘉量,立于宫殿之右。在宫殿为中-左祖右社-左日晷右嘉量这一格局里,远古中国的建筑演进和观念演进同时定型。

    中,从村落的空地立中到立于天下之中的京城的演进,构成中国思想和中国文化的核心。中国型的天上结构由之形成:极星(天帝)所居的天上中心紫微恒,引领日月星运行。与天上中心相对应,形成天子所居的地上中心紫禁城,且由天子的朝廷引领着历史的运行,并以京城为中心形成层层外展的同心圆。在理论上,是《尚书·禹贡》讲的从京城由内及外的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构成天下框架,最远为荒服,荒者,难知之地。在实践上,有由朝廷直接管理的郡县地区,到自治和半自治的羁縻之域,再到远有所知的朝贡之域,最后到无所知之的荒远之域。一方面是以北辰-紫微恒为中心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二十八宿的天文星空构架产生出来,另一方面从以紫禁城为中心的州县、四夷、八荒的从天下地理构架产生出来。在以紫禁城为中心,以京城王府和各地王府、州县衙门为展开的华夏大地的礼制建筑,以及这些建筑内等级性装饰和身着等级性服饰的政治身体,由之形成了中国政治美学的重要特征:威仪。在由空地立中的巫师中心到皇宫日晷-嘉量的帝王中心的演进里,中国文化以“中”的系列观念产生出来了。中杆下日影移动和风气运行,体现了天地合一,人通过立中的仰观俯察而参与到天地合一的运行之中。中体现为天地人的合一。人在中位,直观到的天上星相和地上之物象,只是天地整体的一部分,但可见部分之实与未见部分之虚是紧密关联,并通过日月年运行透出了这一关联。中体现为天地间的虚实合一。在中杆下的观察之人,体现出的时间和空间的关系运行。中体现为中国型的时空合一。人之立中,形成了中的理论,立中观察同时就是中的实践之用。这就是中庸,郑玄和孔颖达注《中庸》时都讲:庸,用也。中,意味着理论和实践的合一。中,不仅是不变原则,更是把不变原则运用于变动中的现实。何休注《春秋公羊传》时引《春秋说》曰:“庸,通也。”在对“中”的运用里,达到普遍的通达。由“中”的实践而成长起来的中国圣贤,认为“中”的理想,是心怀最高最深的原理而践行平实的、常人都能理解的实践活动。正如《中庸》所说:“尊德性而道问学,极高明而道中庸。”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张法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1月04日 04 版

中:立杆测影
诸神的谱系
郑振铎抗战时期为国收书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