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1月09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伙伴计划”打捞温暖小事

团组织引导青年社会组织在扶贫攻坚中彰显作为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陈凤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1月09日   01 版)

    因为在村里做的一点“小事”,青海青年兰却加和团队多了一个“意外”的荣誉——2018年度全国青年社会组织“伙伴计划”五星级优秀项目。

    兰却加是青海省共和县倒淌河镇甲乙村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的会长,这个以牧民为主要力量的协会开展了一个“关爱生命·守护自然”的环保项目,希望通过开展垃圾分类、垃圾减量、水源保护、动物保护、环境教育等行动,把甲乙村打造成一个环保示范社区,同时发展生态旅游,让当地牧民增收致富。

    像兰却加这样的“伙伴”,团组织“聚集”了很多。

    2018年10月17日,共青团中央社会联络部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启动了2018年度全国青年社会组织“伙伴计划”优秀项目征集工作,以教育扶贫、生态扶贫类项目作为本年度重点资助领域,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118个项目参与,195个项目进入“伙伴计划”优秀项目库。

    打捞解决社会问题的好项目

    自2014年全团启动青年社会组织“伙伴计划”以来,每年都有众多公益项目走进共青团的视野,通过专门培训、公益创投、项目资助与推介等方式更好地成长,成为团组织的“伙伴”。

    “找得到、联系上”是共青团做好青年社会组织工作的第一步,组织动员青年社会组织围绕党政中心彰显作为,是“伙伴计划”的一个重要目标。

    2018年“伙伴计划”工作启动后,各地团组织通过各种渠道去寻找,通过各种形式去发动宣传。在全团大规模的“打捞”下,一批致力于扶贫攻坚、解决社会问题的好项目浮现出来。

    江苏宿迁市的“四点半课堂”就是其中之一。

    “校门关了,家门没开!放学的孩子该去哪儿?昂贵的托管费用在贫困家庭那里如何解决?”“四点半课堂”项目负责人苗文武把这样一行字,放在了“伙伴计划”项目申报书的显著位置。

    在苗文武看来,这是一个比较迫切的社会问题。他见过太多家长因为孩子放学后无人看管而发愁,也听到过太多经济困难的家长抱怨托管班不放心还上不起。

    从2014年开始,“四点半课堂”项目就进学校、进社区,已不知服务过多少贫困家庭青少年和留守儿童。在宿迁,该项目已成为一个备受欢迎的品牌。

    “我们招募的教师志愿者、离退休志愿者和大学生志愿者有数百名,活跃在很多社区和学校,在学生放学后4点半到6点半的两个小时里,提供看护、课业辅导等服务。”苗文武说,尽管如此,“四点半课堂”仍面临很大的需求缺口。

    2017年,苗文武开始对项目进行升级,从进社区进校园的1.0版本到依托校外“小饭桌”的2.0版本。“大量的‘小饭桌’被整改取缔,而我们正好整合这个资源,为更多孩子提供服务”。

    在这些依托“小饭桌”成立的“四点半课堂”里,孩子们只需要交少许的费用,除了看护托管,还可以享受到课程培训,而对于留守儿童、困难孩子等群体,则是完全免费的。

    “我们的课堂说是到下午6点半,有时候常常要开到晚上8点。”苗文武说。

    这样的“福利”得到了家长和孩子的认可。在苗文武的办公室,有一个箱子,里面满满的都是学生和家长写来的感谢信。这个项目也得到了政府的认可,2018年9月成为宿迁市政府购买服务项目。

    “如今,我们希望打造更高级的3.0版本——20分钟公益配套圈,让孩子出校门、家门就有‘四点半课堂’。”苗文武说。

    让优质项目走进更多人的视线

    对于兰却加来说,“伙伴计划”除了让他获得一份荣誉和团组织的认可,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平台,能够让更多人关注他们的项目,关注他们所做的事情。

    放在全国的公益领域,兰却加做的事情并不算大,甚至在有的人看来,那只是在村里做一些捡捡垃圾的琐碎小事。可兰却加认准这是“做好了能惠及子孙后代的事”,为此他辞了县城教师的工作,专门回到村里花钱做这个项目。

    他见过青海湖边环境被破坏的画面,知道如果没人付诸行动,也许有一天他们的家乡就不再美丽。“最严重的时候,村里到处都是白色塑料袋,一刮风满天飞”。

    他和团队伙伴不厌其烦地向村民宣讲环保理念和垃圾分类的知识,一遍一遍地走到青海湖边,劝导来往游客不要随手扔垃圾,并带游客到村里参观他们垃圾分类的成果。他们还义务清理运送垃圾,希望让村子变成他们想象中的美丽村庄,再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希望更多人能够了解和加入我们,在更大范围内去做这样的事。”兰却加说。

    公益人滕长波也是如此。他所在的重庆市万州区青年助学志愿者协会开展的“七色堇”散居孤儿社会融入项目,同样被评为2018年度“伙伴计划”五星级优秀项目。

    这个项目并不好做。“实在是太分散了,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滕长波说,他们想把这些孩子的监护人聚到一起搞次活动都不容易。

    在他看来,散居孤儿是社会上容易被忽视的群体。他们不像孤儿院里的孩子,而是散落在家庭中,成为隐性的社会问题。但这些孩子又太需要关注了。

    “他们大多都跟着亲戚生活,性格上自卑,与长辈沟通少,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很多问题。”滕长波说,他还记得去村里走访孤儿的情景,“他们的眼神都是怯怯的。”他希望帮助这些孩子更好地成长。

    这个以七色堇花命名的散居孤儿社会融入项目包含了7种服务方式,即志愿者上门陪护、监护人培训、夏冬令营、建成长档案、设关怀求助电话、涉外收养、现金资助或物资帮助。“希望通过我们的服务,能让那些孤儿生活的没那么黑暗。”滕长波说。

    事实上,他们做到了。“我们有的大学生志愿者都毕业了,还有孩子经常给他们打电话。”滕长波说,他希望这样的项目能给一直做下去,也希望这些散居孤儿获得更多的关注。

    苗文武也有着同样的想法,他愿意在“伙伴计划”这个平台上跟更多伙伴们交流分享,“我觉得我们的模式很好,希望推广到全国其他地方,让更多孩子受益”。

    推广优秀公益项目,是“伙伴计划”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据了解,共青团中央在项目评审的同时,已经制定了包括展示交流活动、访谈直播、微信推文、制作推广手册等在内的宣传推广方案,2019年1月起对评审出的优秀项目进行集中宣传推广,让他们走进更多人视线。

    帮社会组织解决“成长的烦恼”

    开展项目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几乎每个社会组织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成长难题。

    “缺钱。”兰却加不讳言自己的困难,资金一直是困扰他的一个大难题。

    自从发起环保项目,他已前前后后投入了十几万元,在当地,这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想持续做下去,社会资金的注入是必不可少的。”

    广东的时华面临的则是项目管理经验缺乏和筹款能力不足的难题。

    时华的项目叫做“三美”小课堂进校园——广东省贫困地区乡村小学美育行动,是一个依托支教老师,为乡村小学提供美育课程服务的项目。

    “在粤东西北的一些学校,特别缺音体美老师,尤其是美术老师,70%左右的孩子都没机会上这些课。”时华说,曾有志愿者告诉她,有的孩子到六年级了,才因为支教志愿者的到来而第一次上美术课。

    这让她感受到这个项目的重要性。

    他们聚集了一批美术专业的支教志愿者,成立了一支美育教育研发团队,通过专业志愿者的带领和培训支教志愿老师,为贫困乡村学校的孩子开展美育课程,开展绘画比赛和艺术创作。

    尽管这个项目已在广东13个地市的很多乡村学校铺开来,但时华仍然面临着一些困惑。“美术专业的志愿者很少,很难做到全覆盖。同时项目需要资金,但我们自身的筹款能力还有待提升。”她希望能够走出广东,借助团组织的力量,在更大范围内招募志愿者,也想通过开展培训,让这个项目运作得更好。

    对于这些社会组织来说,“伙伴计划”是一个资源库。在这个平台上,他们可以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项目切磋好的经验和“成长的烦恼”,同时可以获得更广泛的关注,撬动更多的力量。

    据了解,目前通过实施青年社会组织“伙伴计划”优秀项目征集工作,各级团组织共牵动1000多个项目,整合撬动社会资源近亿元参与教育扶贫、生态扶贫,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陈凤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1月09日 01 版

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习近平同吉布提总统盖莱互致贺电
两位八旬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全国青联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举行
“伙伴计划”打捞温暖小事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