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318国道,一路向西。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群山深处,坐落着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党巴乡党巴村。
党巴,藏语为“有绵羊的寨子”,寓意“吉祥”。但这个古老的藏寨却被包裹在重重大山和片片云朵里,过去一直与贫穷相伴。
直到一群戴着团徽的青年来到这里,“敲”开了包裹着村寨的一重又一重的“门”,赶走美丽背后的贫穷,让古老藏寨焕发了青春。
2018年12月28日至29日,团四川省委机关部分党支部的党员、团干部顶着风雪,来到巴塘县开展扶贫攻坚调研和扶贫慰问活动。他们心中装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打赢扶贫攻坚战,2019年实现巴塘县脱贫摘帽。
敲开“心门”:人们生怕错过村里的每一个变化
维色(化名)已不再是一个内向的藏族女孩了,用她妈妈的话讲,“这孩子现在简直不着家”。
但党巴乡乡长次仁志玛清楚记得,这娃娃“以前门都不出”。
维色1岁多时因意外导致左眼破裂萎缩,完全失明。受伤后,因面部变化,小朋友不喜欢跟她玩,维色也总觉得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样”,不想出门,性格越来越孤僻。
“真没想到,扶贫干部要管娃的眼。”得知扶贫干部要带孩子去成都看医生,维色的爸爸益西次仁起初很意外。
2015年9月,党巴村里来了四川共青团的驻村工作组。一开始,村民们觉得这些城里干部就是来走过场的,干不成啥实事。
回想起那段经历,曾在党巴村担任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的李柯依然历历在目。“那时候大家都不相信驻村干部,本来一群人在一起有说有笑,看到你来了,一下就散了。”
最难敲开的是“心门”。
顶着各方怀疑的目光,工作组在走村入户中了解到维色的情况,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驻村干部把维色接到了成都,为她免费换了义眼。尽管左眼还是看不见,但外貌上已看不出差别。
“大家都跑来看,简直不相信这孩子的眼又‘睁’开了。”益西次仁说,“我信了,全村人都信了,扶贫干部真的是来帮助我们的。”
李柯说,维色的经历,让人们因贫困而紧锁的“心门”也打开了。
领了党巴村扶贫攻坚工作任务后,团四川省委机关全体总动员,建立定期扶贫督导工作制度,团省委党组成员定期分批带队到巴塘。团省委机关已先后派出5名同志赴巴塘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数十名团干部深入贫困村走访结对帮扶23户贫困户。
“心门”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不再远了。在后来通村公路修建的过程中,村民们从开始“毫厘不让”到主动配合,从揣着手看热闹,到主动投工投劳……生怕错过村里的每一个变化。
敲开“致富门”:地里不只种苞谷、土豆,还能种花卖钱
党巴村“堵车”了。
村口,两辆正在会车的大货车把一辆小轿车挡在了后面。
“以前村里的路只能走人和牲口,你看,现在两辆大货车都能排起走哦。”说话间,党巴村党支部书记邓珠泽仁透着满满的自豪感。
走进党巴村,一条平坦宽敞的水泥路蜿蜒而上,村口两株“红军树”上的铭牌记载着村子的历史:1936年红二军团四师翻过红军山来到党巴村,据说,村口的这两棵大树曾拴过贺龙将军的战马……
说起变,次仁志玛如数家珍:5.5公里通村公路,通到每家每户;13条支线水泥路,遍布各个角落;118盏太阳能路灯,照亮每个院子;4G信号全覆盖,宽带早已进村……
村民格绒志玛的丈夫去世多年,她一个人抚养3个男孩。之前日子紧巴巴的,“从来不敢想第二天会是啥样”。
驻村工作队了解到格绒志玛的情况后,就动员她种雪菊。
“原来只知道地里能种苞谷、土豆,哪里晓得还能种花卖钱。”邓珠泽仁说,因传统种植品种单一、效益低下,2015年四川共青团定点扶贫工作启动前,全村85户559人中,有23户123人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格绒志玛坦言,一开始自己心里也没底,但后来看着扶贫干部让维色“睁”开了眼,她觉得“扶贫干部是党派来帮助我们的,一定不会骗我”,便尝试种雪菊,半年下来收获近200公斤。在团组织的帮助下,她的雪菊通过扶贫公益销售,总共卖了5万多元。
“一算账,我吓了一跳!”格绒志玛说。不光她自己,2016年在高原雪菊项目中敢于“吃螃蟹”的8户村民都丰收了,“大家终于相信了,地里不光能长洋芋坨坨”。
蔬菜大棚建起来了,雪菊花开起来了,电商平台建起来了,云端的村寨活起来了……
迄今为止,团四川省委已连续两年划拨专项资金,支持培训巴塘县农村青年电商300余人,通过电商平台把县域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带动当地农村群众脱贫致富。
党巴村如今已成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新村”,顺利摘掉了穷帽,敲开了致富的大门。
敲开“希望之门”:文明新风劲吹藏乡村寨
“这里可是附近几个村子的‘CBD’哦。”四川共青团脱贫攻坚项目组的驻村干部熊杰笑着介绍共青文化广场。
邓珠泽仁回忆,过去因为和周边村子有资源纷争,时常闹矛盾,甚至还“干过架”,有了广场后,大家有了交流沟通的地方,“人熟了咋个好意思再干架嘛”。
次仁志玛记得,2018年春节期间,周边7个乡镇的村民聚在共青文化广场上排练舞蹈,看了坝坝电影。后来,村里有了第一支篮球队,有了第一支民乐团,还有了第一支少年乒乓球队……
在这个广场上,党巴村举行了第一次升旗仪式。到现在,这根旗杆上的红旗已经换了4面。从广场上远眺,一座座藏寨上飘扬着一面面五星红旗。
走到村口,另一阵新风迎面扑来:318国道旁,一间共青团元素的“青年诚信超市”引人注目。从成都自驾经过的游客张庆说:“一看共青团的标志,就知道靠谱。”
超市里,旅行食品、当地特色农产品和文创产品摆满货架。熊杰介绍,超市之前是村里的一个小卖部,在团四川省委扶贫攻坚项目组帮助下,提升打造成“青年诚信超市”。店主承诺:所有商品都是正规渠道进货,不卖假冒伪劣;遇到堵车,绝不跟风抬价……
“这种诚信文化才是最美景观大道上最美的风景。”重庆游客何涛竖起了大拇指。
熊杰介绍,除了倡导诚信文化的新风外,以后还将指导村民进一步拓展经营模式,把贫困户的产品放进超市售卖,并提取部分利润作为村集体收入。“依托318国道,我们还计划推出旅游咨询、酒店预约、路况查询等服务,打开藏区与外界联通的窗口”。
熊杰说,包括党巴村“青年诚信超市”在内,四川共青团计划在318沿线指导建设18个点,目前正在稳步推进。
通过共青团,一系列“青”字号品牌项目在高原上落地开花。截至目前,团四川省委已在巴塘县实施希望工程、四川青年创业促进计划等75个项目,累计投入资金2116万元。
通过实施乡村青少年宫等项目,团四川省委帮助党巴村建成了青少年活动阵地,实施的公益项目惠及周边乡村学校寄宿生400余人。首批藏区4个“童伴计划”项目也已落地巴塘,覆盖山区青少年近2000人。
随着“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新村”项目、电力升级改造项目、通村公路建设项目、“幸福美丽新村”项目等惠农利民项目在党巴村落地实施,村民们终于认识到,这是“真扶贫、扶真贫”。
特约通讯员 许静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鑫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