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届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的现场,一个252平方米的展区里,看似简单,但却蕴含着无数宝藏。从外观看,这里围着一圈书商进行展销。展出的书籍均为儿童读物,品类涵盖科普、读本、侦探小说、故事等。走进展区,呈现在眼前的是另一番热闹景象。展区中的舞台上,知名魔术师正在表演魔术,一会儿变出了气球,一会儿变出了玩具,逗得台下的小朋友哈哈直笑。“这个展区特别丰富,孩子昨天来看了之后,今天吵吵着还来看。”观众黄女士说。
这是昌平区展区的现场。在第三届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上,昌平区推出“文创昌平,魔术之都”——国际魔术文化创意产业展,围绕“魔法盒子”概念进行设计,展出历届大会成果、教育培训成果、渠道建设成果、文化惠民成果、融合创新成果、昌平魔术未来等内容,举办“阅读有魔力”文化融合活动,推介昌平“魔术之都”品牌,吸引相关产业要素资源汇聚昌平。
近年来,昌平区以打造世界“魔术之都”为宗旨,在培育开放发展新优势的工作思路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增强魔术文化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在时间地图上,昌平发展魔术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歇。2012年,首届中国北京国际魔术大会开启了昌平区打造“魔术之都”的征程。大会吸引了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位著名魔术大师参加。这一年的魔术大会上,亚洲魔术联盟落户昌平区,世界魔术联盟(FISM)与昌平区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昌平区得到了两大魔术组织的长期支持。昌平区也成立了北京魔术学校,建立起魔术人才的科班培养机制。
2013年,昌平区为大学生群体创新性地打造了国际魔术盛会——亚洲大学生魔术交流大会,吸引了国内外540名大学生魔术师参会。大会上,昌平区成立了中国高校魔术社团联谊会。本次大会获得了国际魔术师协会授予的“梅林奖年度最佳魔术大会奖”。
2014年,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魔术大会创造了国内魔术活动历时更长、内容更多、水平更高、阵容更强、国际化程度更高五个新高峰。两场“国际魔术合作促进会筹备工作研讨会”、一场“国际魔术产业发展高端峰会”,发布《国际魔术产业发展北京共识》,与国际魔术组织代表签署了《关于支持发起设立国际魔术合作促进会的公约》……这些成绩被写在2014年的成绩表上。大会提升了中国在国际魔术舞台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树立了昌平区在国际魔术界的引领地位。
到2015年时,世界大学生魔术交流大会已成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更大、影响更深远的大学生魔术交流活动。这一年的另外一件大事是,正式成立了北京市昌平魔术协会。这一由昌平魔术从业者及爱好者自愿联合发起,经北京市昌平区文化委员会批准、北京市昌平区民政局核准登记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聚集了全国各地的魔术人才,致力于推广中国魔术文化、培育本土魔术人才、推动魔术艺术产业升级。北京市昌平魔术协会创办了国内规模最大的青少年魔术赛事之一——金长城杯小魔星魔术比赛暨全国擂台赛,得到了国内外魔术界领导、专家的高度认可。
2016年,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魔术大会时间更长,也吸引了更多热爱魔术的人来参与。在历时6个月的时间里,论坛、讲座、沙龙、道具展、近景及舞台表演、魔术大师全国巡演、公益行等15项、近60场次的各类魔术活动在全国各地展开。大会设立了首个“金长城·魔术公益项目”,该项目是国内先行的魔术类公益项目,将广泛使用各类新媒体渠道,采用公益众筹、视频直播、微信打赏等方式,面向全球进行公募。更有意义的是,大会正式发布了《从0到1》系列魔术教材,这是正式引进出版的国际魔术教材,同时《从0到1 儿童魔术秀大师计划》弥补了我国儿童魔术秀教材的空白。
2017年世界大学生魔术交流大会时间超过6个月,此时的大会已成为目前世界上参与人数更多、规格更高、影响更大的大学生魔术交流活动。大会开展了支持设立“世界青年魔术日”的签名和宣言征集活动,为“世界青年魔术日”的设立提供各国青年魔术师的民意支持。
走到2018年,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魔术大会以“传承·转化·发展”为主题,大会期间成立的中国魔术产业发展联盟,进一步完善了昌平魔术产业发展的渠道建设。大会期间开展的“美丽昌平走基层——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魔术大会惠民演出”和“阅读有魔力——好书好剧进‘回天’”(回龙观和天通苑社区)亲子阅读活动,拉近了老百姓与魔术文化的距离,得到了社区百姓的好评。
回顾七年的发展,昌平区一步一个脚印地将魔术发展这条路走得扎实稳健。随着“魔术大会”项目的持续推进,魔术资源不断向昌平集聚,很多魔术产业已经实现了从“花钱邀请”到“自费参会”的转变,不少创客、企业已经把目光投向昌平魔术市场。
魔术也成为昌平的一张名片,在昌平各类的百姓文化生活中,魔术都会出现,而越来越多的昌平百姓也成为魔术的爱好者,昌平正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魔术之都”。
魔术,就像是潘多拉的魔法盒子,藏着神秘和好奇,而昌平区用科学的规划打开了这个宝藏盒子,而这次,盒子里装的是惊奇、希望、快乐以及魔术未来的发展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