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1月14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厦门理工学院服务乡村振兴成效显著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1月14日   05 版)

    学校科研团队积极协助政府部门开展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图为科研团队在农村建立生物绳净化槽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示范工程

    在2018年举行的全国移动互联创新大赛总决赛和“创青春”福建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上,由厦门理工学院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师生带来的新型智慧温室控制项目频频赢得关注和掌声。

    该项目是针对乡村温室大棚和当前温室种植的现状,经过改进优化而推出的新型智慧温室控制技术解决方案,有望使温室种植实现全面机械化、高度智能化、低劳动成本的目标。这是学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典型案例。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的一项重大工程,必须汇聚全社会力量。”厦门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林进川说,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智力资源,在服务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精准脱贫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服务地方建设美丽乡村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农村污水问题是一道绕不开的难题。2017年,“关于持续提升农村污水治理成效的建议”提案获有关部门采纳。目前厦门各区建设局已开展委托第三方进行农村污水治理设施的水质监测与运行维护的考评工作,农村污水治理情况已得到有效改善。

    早在2014年,由厦门理工学院联合厦门市水利局等单位共同建立的福建省首个采用生物绳净化槽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示范工程,就在同安区汀溪水库上游的五峰村投入使用。项目具有一体式、小型便利的特点,适合于农村分散住户的污水处理。

    “这是厦门理工学院在服务地方建设美丽乡村工作的具体体现。”厦门理工学院校长朱文章说,学校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制定了服务地方发展计划和行动纲要,并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支持和保障,鼓励各单位和科研团队走进乡村、建设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学校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所深入城镇与乡村第一线,在城乡建设规划、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更新与相关课题研究上,进行了大量探索研究和设计实践,目前已与厦门市所属的部分地区签订了第三方技术指导协议,对美丽乡村、乡村振兴各类项目进行技术指导与质量把控。其中翔安区新圩镇深溪示范村、草埔宫村、祖厝边村经过建设指导后,美丽乡村建设卓有成效,受到有关部门的肯定。

    2016年开始,该研究团队还受福建省住建厅委托,作为第三方参与对每年度全省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考核,厦门市建设局也委托该团队编制厦门市美丽乡村建设图则,并由厦门市建设局与厦门市技术监督局联合颁布。

    以文化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除了明确定位服务地方政府,厦门理工学院还充分发挥学校在文化旅游策划方面的学科优势,鼓励师生走出厦门,走出福建,走向全国,着眼服务当地发展需求,着力挖掘乡村文化内涵。

    学校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团队受邀为“韶山灌区文化旅游产业带”项目进行规划。项目资源地处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紧邻红色旅游高地韶山,拥有独一无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丰富的游客资源。但长期以来,当地旅游资源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释放。

    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团队提出,紧抓中央和湖南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契机,依托韶灌独特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和国有大型企业资金和技术优势,将“韶山灌区文化旅游产业带”打造成串联韶山旅游区与湘潭水府旅游度假区之间的文化旅游产业与多产业融合发展带。同时,形成“以韶山灌区为主导,红旗渠灌区为辅助配合”,以“中国水利灌溉文化系统”名义,联袂红旗渠申请世界水利文化遗产。

    “如果没有文化的内涵,永远只是形式。”学校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院长罗昌智表示,“学校在做项目时,注重以内容的植入、文化的提炼做乡村振兴的大文章,力图以文化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在第九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会上,学院与某建设集团签订项目合作协议,校方为建设集团提供项目规划、策划、开发、运营等专业服务。双方还联合组建科研团队,共同申报省级文化产业、特色小镇、文化旅游类项目,联合开发项目与协同创新,共同组建实体推进成果产业化。目前该项目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创新创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

    2018年7月,由厦门理工学院打造的一个全国高校红色孵化器基地正式落户龙岩。该孵化器主要是对接龙岩市当地尤其是相关贫困县的产业需求,引进孵化学校的师生共创项目,使其成为大学生创业团队连接红色基地的扶志和扶智纽带。这是学校为切实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创新创业实践与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脱贫相结合,打造的青年红色创业基地。

    在校长朱文章看来,通过建设孵化器,学校可以建立长效对接机制,将智力、技术和项目资源辐射到农村地区、革命老区,鼓励大学生创客用创新创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精准扶贫,让红色筑梦之旅真正落地扎根。

    由经济与管理学院师生组成的网红芭乐项目团队,通过对接漳州市诏安县院前村、大埔村和黎明村,对乡村特色产业进行智力支持。这几个村庄种植的芭乐品质上乘,营养价值高。但村中住户以老、幼为主,在宣传、推广和销售方面有困难。项目团队指导教师潘福斌带领学生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与当地返乡创业青年一道,从包装改进、新媒体宣传和线下推广三个方面帮助村民宣传、销售芭乐。2018年上半年,团队和诏安县陈老师电子商务服务站合作,成功将村民的芭乐销往全国多个省市,销售额增长162.5%。团队计划三年内支持100多户村民共同参与种植芭乐上千亩、上万株,有望帮助所有贫困村民脱贫。

    “在帮助果农脱贫的过程中能够深入农村,进一步了解乡村乡情,也给尚未踏足社会的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参与该项目的2017级物流管理专业高鑫认为,大学生应深入农村,走进基层,在振兴乡村的舞台上奉献青春。

    林进川表示,服务社会是高校的重要功能之一,主动融入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广阔市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文化和人才支撑,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1月14日 05 版

大学考试季中的微信“自救群”
“研究型”是建设高水平高职的突破口
艺考开始
厦门理工学院服务乡村振兴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