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1月25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从做啥吃啥的大灶台到点单出菜的小厨房

舌尖上的列车时速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均斌 实习生 司雯雯 通讯员 毕嘉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1月25日   01 版)

    又是一年春运大幕拉开,南昌客运段成都车队K787次三组餐车主任易勇今年尝试了几个新菜色,他准备让旅客尝尝鲜。

    今年是他在列车餐车里工作的第27个年头了。从当年烧煤生火、“做啥吃啥”的大灶台到如今干净明亮、“点单出菜”的小厨房,易勇见证餐车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年餐车厨房的环境可不比现在,我们炒菜都要先准备好煤块再生火烧炉。”提起刚到餐车工作的情形,易勇仍然印象深刻。当年,餐车厨房的所有“装备”——一个茶炉、两个烧菜炉做起饭来能让厨房内的温度飙升到70摄氏度,“又热又呛”。穿着短裤、打着赤膊、搭着条毛巾、围着饭单是易勇和同事们的“标配”,他们会在饭点前炒好几盆菜,到了饭点就直接开始售卖,一顿饭忙活下来,汗水混着煤粉让他们常常看上去脏兮兮的。

    “一荤一素再加半个咸鸭蛋”的盒饭,售价5元,在易勇跑的北京方向的列车上,经常供不应求,不必担心卖不出去。相反,让易勇发愁的常常是“如何把饭送到顾客手上”。

    那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人口流动大,但是火车线路和班次少,列车超员是常事。

    “有时候,我推着送饭车出去,却没办法推着车回来,因为人实在是太挤了。”曾经,易勇推着送饭车挤过两节车厢后,实在动弹不得,只能暂时把送饭车放在原地,从旅客的肩头“爬”回餐车。后来,他和同事们想了个办法,把一次性塑料饭盒放进竹筐里,两名餐车人员抬着大竹筐从旅客头上传递过去,一节车厢一节车厢售卖。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易勇调到深圳、温州方向的列车上,他发现来餐车消费的旅客也渐渐变得不一样了。“旅客不只是为了吃饱饭,对菜的品种和口味有了新要求,有些旅客还会在车上请朋友小酌几杯,点6到8个菜。”易勇表示,为了满足旅客需求,他们把菜的样式从最初的四五个增加到十多个。同时,转变大锅菜的做菜模式,根据需求下单做菜,随时满足旅客的口味。

    此外,对于易勇来说,做菜的体验也变了。餐车装了空调,“大蒸炉”厨房成为过去,而他们也好像没那么忙了。乘车的旅客除了到餐车用餐以外,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在列车沿途停靠的部分站台上,除了个体户经营自制的盒饭,还有面包、泡面、火腿肠等速食食品,以及茶叶蛋、煮玉米、鸡爪等便利食物的大规模出现。竞争的到来,让餐车也改变营销策略,易勇他们会在售卖盒饭的车站前推着饭车叫卖一遍,尽力保住自己的市场。

    “时代变了,菜品和服务也要跟上‘节奏’。”易勇跑过北京、上海、温州、深圳等不同线路方向的列车,多年的服务旅客经验让他认识到,餐车“生意”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了,要想抓住旅客的“胃”,先要付出自己的“心”。

    2001年,他开始跑重庆方向的列车。易勇发现,湖南旅客爱吃辣,而四川方向的旅客偏爱麻辣。为了更好地“打进市场”,他和同事改进送饭车,在原有送饭车的基础上加了个架子,架子下面用开水保温,架子内有辣的菜和不辣的菜,这一做法深受四川旅客的欢迎,易勇还会用学来的四川话与他们闲扯几句。

    这种变化同样发生在餐车厨房里。整体厨房的应用,让“生火做饭”成为历史。现在,打开电磁炉,易勇和同事们实现旅客随点随炒,工作效率也提高不少,以往厨房十个人忙得团团转,现在5个人就能轻松搞定。“我们着装也更加规范了,都要穿戴厨师服和厨师帽,‘进去白的、出来白的’,可干净了。”易勇说。

    随着健康饮食观念的深入人心,旅客口味也在发生变化,对菜的卖相也有了要求。菜不仅要好吃有营养,还得摆盘好看。为此,易勇他们花了不少心思,去琢磨不同地区旅客的喜好,改进菜色、作好服务。

    望着车窗外呼啸而过的高铁、动车,易勇感叹,从舌尖就能体会到我们这些年的变化。“时间说来也不长,但国家和铁路的发展快得好像换了个世界。”他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均斌 实习生 司雯雯 通讯员 毕嘉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1月25日 01 版

舌尖上的列车时速
浦东有颗“青年心”
​天津大学生与青年榜样共话“奋斗与价值”
206个民企发展“痛点”催生成都温江“1号文件”
2018年度“最美中学生”“最美中职生”揭晓
浙江检方深挖个人信息买卖黑色产业链
世界首批体细胞克隆疾病模型猴在中国诞生
图片新闻